用『關係』改變中高齡者『特別的』健康維持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幾件事情,讓我發現了中高齡者常常會用自己的方式維持健康,然而這些方式卻讓許多子女感到困擾:
前陣子加入了某個同學會群組,一位老師貼了一個吃某某中藥可以維持視力,不至於老花;隔幾天又有同學po文,要如何運動才不會讓膝蓋酸痛,該吃什麼才能延緩老化!

最近過年返家,看到一位長輩每天兩、三次拿著平板,看著廣場舞,一跳就一個多小時,怎麽會那麼的熱衷,過年時也持續運動?

過去在機構裡,也常遇到同事在抱怨自己的爸媽,每週都去坐健康電椅,還想買一組回家,還好同事阻止,否則十幾萬就這樣飛了。

---------------------------------------------------------------------------


中高齡者很害怕自己生病,又更怕生病後要花大把的醫藥費,所以很容易就把別人吃過、用過、試過有效的健康食品、食材、儀器,當作真正的對自己也是有效的。特別是有些對自己很重要的熟人,譬如住在隔壁多年的鄰居、久病不癒後來經過某些『事情』介入後,就感覺好了、電台宣稱某某健康食品對OO的問題有效。

這些人與事的來源是多數中高齡者能夠獲得健康資訊的唯一管道,為了讓自己最簡單、最容易取得『健康』的方法,也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購買、嘗試、使用這些產品或儀器。
圖片|來源
這些訊息因為背後有『強而有力的證據』,可能是疾病的問題變少了、或是哪裡痠痛減少了、可以預防XX疾病等都是見證,也透過可信的人包括某些醫療人員在電視上的宣傳、或是鄰居朋友的廣告或廠商免費試用等的商業模式,讓中高齡者深信不疑。

子女想要勸戒是敵不過,這些有力人士在爸媽心目中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感,不斷的制止只會讓彼此的關係惡化。就像爸媽要制止子女一直使用3C產品一樣,當他們已經習慣使用3C,再去制止他們去用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要用系統化的解決,而非已經既成事實了,再去改變他們的習慣。子女們應該思考的是,你跟爸媽的關係好嗎? 有比電台節目主持人跟他相處的時間長嗎? 有比鄰居跟她談話的時間更長嗎? 有讓他知道吃甚麼會比他吃外面的東西更好嗎? 有見證嗎? 這些都要在問題還沒發生之前就要開始做了。

在相處時間上,可能在工作繁忙的今天是無法增加,但相處的品質上是否能夠提升,在平常就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可信的人,關心他們的擔憂、身體的問題,給他們比較正確的想法,在爸媽還沒陷進去之前,就給他們需要的知識。也不致於讓那些『有心人士』填補這塊知識空缺,導向錯誤的路途。

------------------------------------------------------------------------

免費線上讀書會

↬本書作者黃耀庭臨床心理師拆解失智症的行為問題。
多數的照顧者看到失智症的問題,便一股腦地用處理失智症的方式思考該如何做,我們會做的常使用認知訓練的方向介入,這樣反而有可能讓被照顧者的情緒反應更大。
在這次的免費線上讀書會,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帶各位看到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不只是處理腦子的問題,還要處理心理的問題I


👉我們2023年2月2日19:30線上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3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位居服員問:「有研究顯示失智症有可能改善,因為他們發現在許多失智症患者身上,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是嗎?」 讓我想到多年前的一本書「優雅的老年」。的確,這本書的內容源自於一個修道院的修女研究,她們願意參加十幾年的所有訪談、衡鑑、甚至是研究日記內容和寫作,到最後願意奉獻自己的大腦給研究人員分析..
乍看之下,其實照顧者非常有同理心,知道幫她找到印鑑之後,她會比較安心,會更相信照顧者真的在照顧自己,卻沒想到失智者的想法卻與照顧者不一樣,病患想到的卻是照顧者一定把印鑑藏起來了她才能找到放在哪裡。 『同她的理』不太會是簡單的幾步驟就可以完成,如果需要改變必須要真的摸清楚病患的思維模式。
無法干涉那些潛在可能成為風險的孩子,無論孩子的性格、工作等的問題所產生的風險,老實說,這些都不容易被改變,所以建議可以連結幾個有可能團結在一起的子女,在生活中釋出讓他們可以合作的機會,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賭某個人在父母有疾病的時候單獨照顧。
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將在『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的線上讀書會中,為您拆解書中幾個常見的照顧問題的處理策略、心法與技法,讓您帶回家!
 「你在母親節要送媽媽什麼?」  吃頓大餐?  買個蛋糕回家吃?  買Pizza回家給媽媽吃?(實際上都是孩子愛吃)  好像都要花錢的樣子! 其實母親節有更有意義的利用,只是我們不知道! 不論是個人諮商或是團體都經常遇到與母親關係的問題,再再的反應出家人關係的營造始終不如期待中的好!而又不知道該如何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有位居服員問:「有研究顯示失智症有可能改善,因為他們發現在許多失智症患者身上,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是嗎?」 讓我想到多年前的一本書「優雅的老年」。的確,這本書的內容源自於一個修道院的修女研究,她們願意參加十幾年的所有訪談、衡鑑、甚至是研究日記內容和寫作,到最後願意奉獻自己的大腦給研究人員分析..
乍看之下,其實照顧者非常有同理心,知道幫她找到印鑑之後,她會比較安心,會更相信照顧者真的在照顧自己,卻沒想到失智者的想法卻與照顧者不一樣,病患想到的卻是照顧者一定把印鑑藏起來了她才能找到放在哪裡。 『同她的理』不太會是簡單的幾步驟就可以完成,如果需要改變必須要真的摸清楚病患的思維模式。
無法干涉那些潛在可能成為風險的孩子,無論孩子的性格、工作等的問題所產生的風險,老實說,這些都不容易被改變,所以建議可以連結幾個有可能團結在一起的子女,在生活中釋出讓他們可以合作的機會,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賭某個人在父母有疾病的時候單獨照顧。
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將在『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的線上讀書會中,為您拆解書中幾個常見的照顧問題的處理策略、心法與技法,讓您帶回家!
 「你在母親節要送媽媽什麼?」  吃頓大餐?  買個蛋糕回家吃?  買Pizza回家給媽媽吃?(實際上都是孩子愛吃)  好像都要花錢的樣子! 其實母親節有更有意義的利用,只是我們不知道! 不論是個人諮商或是團體都經常遇到與母親關係的問題,再再的反應出家人關係的營造始終不如期待中的好!而又不知道該如何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上篇文章 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上):這世上沒有對與錯的邏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中,分享了這本書在探討是非對錯以及思考問題時的底層邏輯。 這次,我們繼續深入這本書的後半段,探索如何從個體進化到理解他人背後的底層邏輯。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座遊樂園,既然擁有了入場券,就該盡情玩樂、全力體驗一切
Thumbnail
2024年12月6日,擁有百萬訂閱的知名反共網紅「八炯」,在其頻道『攝徒日記Fun TV』發布了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的內容訴說了昔日的統戰樣板「舔共饒舌歌手-閩南狼」,如何在被中共鐵拳(被不合理制度欺負)後,覺醒並找八炯一起策畫將中國統戰的過程記錄下來的影片,以此揭露中國統戰台灣的手法。
在命理學中,「體」與「用」是占卜的重要元素。本文章介紹了梅花心易中這兩者的定義及其在卦象解讀中的應用,並探討了「生剋制化」的概念。通過實際例子,文章指出如何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運用這些技巧,以準確預測事務的發展。瞭解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幫助占卜者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做出更有效的決策。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電影 #詭異之家 劇情:YouTuber雨宮(間宮祥太朗 飾)拿著經紀人預定購買的獨棟房的平面圖給懸疑愛好者的設計師栗原(佐藤二朗 飾)看,栗原從平面圖查覺出奇妙又不協調
Thumbnail
2021上映的《真人快打》電影版似乎重新燃起電影圈對改編格鬥遊戲的興趣,而且對象並不僅限於同類遊戲中那些賣座的作品。 有媒體報導,SEGA(世嘉)似乎有意將旗下某款格鬥遊戲推上大螢幕,不過他們選上的遊戲並不是《VR快打》。
Thumbnail
據說現在年輕人不太喜歡使用臉書,因為他們發現爺爺奶奶都有了臉書帳號,的確,不管是透過手機或電腦,已退休的熟齡族群花愈來愈多的時間掛在網路上,加上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人最怕得到病就是失智症,因此有許多打著預防失智症的電玩上市,每款遊戲也都會說有研究證明打電玩可以有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的進展。     其實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第三單元簡介: 人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疾病,但有時候,病痛不見得要用藥來醫。有醫師就認為,藥只能治病,運動才能醫人,因此開始開立運動處方,希望透過運動,減少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說起運動,國內銀髮族運動健身的風氣近年越來越盛行,.....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 父母都是高齡人口 當然希望他們健康靈活 美其名為孝順 我的核心目的是它們健康 身為子女的我們面對忙碌生活 心理、財力都是可以省心的 可是長輩沒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 對它們而言 那一顆顆的小顆粒~ 在他們眼裡都是歸類為「藥品」 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退化 反倒是刻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上篇文章 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上):這世上沒有對與錯的邏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中,分享了這本書在探討是非對錯以及思考問題時的底層邏輯。 這次,我們繼續深入這本書的後半段,探索如何從個體進化到理解他人背後的底層邏輯。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座遊樂園,既然擁有了入場券,就該盡情玩樂、全力體驗一切
Thumbnail
2024年12月6日,擁有百萬訂閱的知名反共網紅「八炯」,在其頻道『攝徒日記Fun TV』發布了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的內容訴說了昔日的統戰樣板「舔共饒舌歌手-閩南狼」,如何在被中共鐵拳(被不合理制度欺負)後,覺醒並找八炯一起策畫將中國統戰的過程記錄下來的影片,以此揭露中國統戰台灣的手法。
在命理學中,「體」與「用」是占卜的重要元素。本文章介紹了梅花心易中這兩者的定義及其在卦象解讀中的應用,並探討了「生剋制化」的概念。通過實際例子,文章指出如何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運用這些技巧,以準確預測事務的發展。瞭解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幫助占卜者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做出更有效的決策。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電影 #詭異之家 劇情:YouTuber雨宮(間宮祥太朗 飾)拿著經紀人預定購買的獨棟房的平面圖給懸疑愛好者的設計師栗原(佐藤二朗 飾)看,栗原從平面圖查覺出奇妙又不協調
Thumbnail
2021上映的《真人快打》電影版似乎重新燃起電影圈對改編格鬥遊戲的興趣,而且對象並不僅限於同類遊戲中那些賣座的作品。 有媒體報導,SEGA(世嘉)似乎有意將旗下某款格鬥遊戲推上大螢幕,不過他們選上的遊戲並不是《VR快打》。
Thumbnail
據說現在年輕人不太喜歡使用臉書,因為他們發現爺爺奶奶都有了臉書帳號,的確,不管是透過手機或電腦,已退休的熟齡族群花愈來愈多的時間掛在網路上,加上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人最怕得到病就是失智症,因此有許多打著預防失智症的電玩上市,每款遊戲也都會說有研究證明打電玩可以有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的進展。     其實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第三單元簡介: 人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疾病,但有時候,病痛不見得要用藥來醫。有醫師就認為,藥只能治病,運動才能醫人,因此開始開立運動處方,希望透過運動,減少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說起運動,國內銀髮族運動健身的風氣近年越來越盛行,.....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 父母都是高齡人口 當然希望他們健康靈活 美其名為孝順 我的核心目的是它們健康 身為子女的我們面對忙碌生活 心理、財力都是可以省心的 可是長輩沒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 對它們而言 那一顆顆的小顆粒~ 在他們眼裡都是歸類為「藥品」 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退化 反倒是刻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