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失智症時常見的思維陷阱--如何避免「小7集點」誤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課程中我常常把學員們帶進失智症的裡面,再把他們帶出失智症,用不同的視角看失智症的症狀。


否則很容易出現我們學校在學習「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程的問題。

大學時,上到「 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的時候,

老師在台上說了很多不同疾病的症狀,

譬如:

失智症會有記憶力變差、幻覺、妄想...;

憂鬱症有睡不著,吃不下或吃太多...;

思覺失調則有混亂、妄想...。

很多同學上完了一學期的課程,就常說,

我有這個問題,我又有那個毛病等。


其實我們學到的都只是看疾病症狀的冰山一角,

因為書本上的資訊,

都沒辦法涵蓋所有面向,

以致於看疾病就只能看到其中症狀的那一部份。

而人又很容易去找自己類似的症狀,

去推論自己可能的疾病問題。


進到醫院之後,

當看得越多,

才發現其實我們都小看了疾病的樣貌,

會以為疾病就只有書上寫的問題,

症狀就只會有書上寫到的症狀!


其實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我們長照的失智症裡,

當開始了解失智症了以後,

看到記不得家人,

不做過去常做的事,

不用以往會用的方式表達情緒,

很容易會好像小7集點一樣,

集滿幾個症狀或是有那些症狀就是失智症,

也就陷入失智症思考模式,

用失智症的方式處理問題。


其實要區分正常高齡者老化的症狀或是失智症狀在有經驗的醫事人員身上,

要考量的問題比一般人想像的還多。


至少有五大關鍵思考病程與症狀,在評估失智症時我們會在意的事:


五大關鍵思考病程與症狀的指標


疾病的病程


對失智症有老經驗的醫療人員大都曉得,

輕度、中重度,

大約會出現什麼症狀,

估計在罹患失智症後多久會發生,

所以有些醫師會對家屬說法:

「你怎麼沒有早一點來?」

或是說

「還好,你那麼早就發現異樣來就診。」

其實背後的概念就是醫師都知道生病多久了。


但是,很多認識失智症的人,

只知道失智症的症狀,

卻不太會區分症狀出現了多久!

也以致於大家出現看到影子就開槍的心態。

譬如幻覺的症狀如果無緣無故就出現,

之前都好好的,

沒有記憶力的問題、

也沒有嗜睡的問題,

這就有可能不是失智症造成的。

需要找出其他可能的原因。


高齡者的反應異於一般人的反應

延續前一個問題,

高齡者的反應,

常常不符合我們一般人的想法,

譬如:當你看到一個高齡者者,

可能出現暴力、躁動、

長時間睡覺、一直不睡覺、

對很多事情都不配合、

記不得事情、對事情都沒有反應...,

你會覺得他是什麼問題呢?

raw-image


我想不少人又會想到是失智症,

其實老年憂鬱症也有可能,

因為有很多症狀跟失智症看似相似,

但原因不同。


身體與心理互相影響

而高齡者更常出現的就是身體問題卻以心理問題表現出來,

而心理的問題卻常以身體的問題顯現出來。


譬如情緒低落、壓力大,可能會出現心臟碰碰跳,消化不好的身體症狀。

而身體長期不舒服,

又可能覺得自己是不是治不好了,

找了很多醫生怎麼看不好,

就開始情緒低落了。

照顧者很容易就直接用直覺去看問題,

而忽略了這個問題背後的問題,

所以千萬要小心。


家屬說明個案症狀的模式


從家屬說明個案的問題模式去分析,

醫療人員可能會預期,

如果沒有說的部份可能就沒有發生,

或是有一些需要補足醫療人員判斷的關鍵點,

會加以詢問。


特別是在失智症評估上面,

會問一下過去有這樣的情形嗎?

或是過去對同樣的問題怎麼樣表現出來呢?


對一件事反應的差別

當我們看到同樣一件事個案有出現反應不一致的時候,

我們還要去思考周遭的環境是否有可能引發個案個案反應的差異,

譬如: 對於兒子就言聽計從,對於女兒就事事反對。

對孫子都百依百順,對外看卻處處刁難。

在反應不好的照顧者身上就會常常覺得個案有問題,

但在他依順的其他照顧者身上卻不覺得有問題。


所以,為了避免無法區別失智症問題,

比較好的方式是,

照顧者先把所有你看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

只要跟以往不一樣或是跟常人反應不一樣就寫下來,

先別預設立場,

因為我們容易想到的都會是往壞的方向去想,

一旦往這個方向去想的時候,

你寫下來的東西多半會是症狀,

卻沒看到被照顧者好的樣子。


追蹤「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 黃耀庭心理師」帶你看見不一樣的照顧思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15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2024/10/04
本文探討如何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和反應,透過溫蒂·蜜雪兒的經歷,揭示失智者在情感、飲食、聽覺和視覺上的挑戰。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尋找替代方法以面對困難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改善照護策略。
Thumbnail
2024/10/04
本文探討如何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和反應,透過溫蒂·蜜雪兒的經歷,揭示失智者在情感、飲食、聽覺和視覺上的挑戰。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尋找替代方法以面對困難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改善照護策略。
Thumbnail
2024/08/03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2024/08/03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2021/05/04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Thumbnail
2021/05/04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了解失智症,以及相關知識。
Thumbnail
★了解失智症,以及相關知識。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