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中的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年下半,自己的內心樣貌改變了很多種

我的細胞村

對自己內心樣貌的勾勒,我想是來自看了柔美的細胞小將,從柔美村子裡細胞們的互動,覺得非常可愛,因此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內心世界會住著哪些細胞,發生事情時哪些細胞正在工作。看了劇,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理解到不論是哪種細胞,都是在為了保護自己而努力,就算是那些常被視為負向的情緒,憤怒哀傷攻擊等等,都是自我保護的方式。我學會內心裡的細胞們說聲謝謝,謝謝理性細胞讓我好好的對外正常運作,謝謝感性細胞讓我感受到情感起伏,謝謝懶惰細胞讓我好好休息(?)

細胞村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意象是感知情緒,每種情緒出現時都像一道洪流,流過細胞村,無論高興、興奮、悲傷、憤怒等正向或負向的情緒。所有的情緒都應該要讓它流過,不然都會有潰堤吞噬細胞村的可能。透過這樣的意象,我更可以放下想留住某些快樂和開心的瞬間,讓情緒在滋養旁邊內心的土地後,慢慢流過,回歸平靜。


尖刺脫落的內心樹木

再來比較清晰有感的,是自己的內心像是一個圓,中間長了一棵樹木,而這棵樹木最高的枝幹上長了一根很尖很尖的刺,不斷戳著包裹著它的外層圓。那根刺,就像不斷批評自己的聲音,無時無刻很用力地刺,刺到自己的內心受傷流血,卻無法控制不讓尖刺繼續戳。在六月解人類圖之前,某天下班騎車回家的路上,突然領悟自己並不再需要不斷地批評自己,那根尖刺就像是過季老化該脫落讓新芽長出來的枯葉,剝落了。那時候突然感到內心一陣平和,原來我真的不再需要那根不斷批評自我的尖刺了。儘管其它的枝幹上,還是長出了一些細細小小的尖刺,但至少已不再會讓內心產生很深的傷口。


平衡木兩端的我

九月底開始上了一門人際歷程取向的課程,對自己內心的運作又有了新的感知與詮釋。過去我常覺得自己站在一根平衡木的最兩端,高興的時候是一端,憤怒的時候又會瞬間移動到另一端,無法理解中間的中庸是怎麼回事,也無法想像中間平衡的樣貌,應該說那種站在中間的感覺常常一瞬而過,很快就又向著另一個極端衝去。這帶給我的困擾是自己的想法會變得很極端,常感覺到自己是危險的,因為一不小心,站在平衡木最邊緣的我彷彿隨時都會掉下去,就如同從懸崖掉下去一般,自己會崩潰碎裂,掉入深淵而無法爬上來,因此只能又朝著另一個極端奔去。而好像在慢慢感知道自己的情緒並學習讓它流過之後,慢慢能朝著平衡木的中間靠近,當有外在事件來襲時,也不再會一衝就衝到邊緣,左右移動的幅度變小了,也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比過去平穩多了。


理想我與現實我的戰鬥

在課程中有一些觀念是不斷重複,然而我在整個課程中不斷思考自己和體驗自己才慢慢開始懂。

拿掉那些「應該」。

這個比起轉念更加具體。當內心出現一些話語的時候,把那些「應該」改成「可能、也許」,其實就是轉念的一種。

過去當我某些事件是我表現得不如預期,我常會懊惱地覺得我應該可以更好,當時的我應該要怎樣怎樣。而我發現,當下我的內心有個理想我和現實我正在吵架。在不如預期和有懊悔的時候,理想我會率先指責現實我,為什麼達不到理想中的成果,然後開始哭泣,覺得很懊惱,而當下理想我會先凍住,看著理想我而不知所措,然後也會委屈地大哭,抱怨理想我只會畫大餅,設定不切實際的理想,無奈和無助地表示就是辦不到,設這種理想幹嘛等等。過去我可能就停在這裡,理想我和現實我兩個都很無助與無奈,但也無法解決,不斷相互指責,無法達成和解,即使和解,似乎也就只是無奈的妥協。現在我看懂了理想我背後貼著很多的「應該」:我應該是怎樣的人、我應該有怎樣的表現、我應該被別人稱讚......;現實我背後貼著各種防衛機制和慣用模式,當事情無法順利進行時,就會出現逃避、攻擊等無效的行為。

看懂之後,我從改變那些理想我的應該開始,把「我應該要表現得很好」改為「我也許可以表現得更好」,突然那個牢不可破的框框就解除了,理想我不再需要因為那個縮緊自己的框框而感受到逃不出的壓迫,反而可以更坦然去面對現實我的表現,而現實我也能更實際去評價自己的狀況和能達成的程度,因此能降低使用防衛機制和慣用模式的頻率,而去採用更有效率和直接的方式來應對。理想我和現實我不再是完全的敵對,而是可以兩方都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期望,再務實地坐下來討論怎麼做更符合現實。


朋友看我的變化

這陣子的我反而內心好像不常出現某些很具體的畫面,某些事件發生時,不用具象化就能夠化解,讓自己的內心重回平靜。雖然偶爾某些內心的指導語還是必須要有意識地去改變和修正,但似乎能用比以往少很多的時間和力氣去穩住自己。這是去年最大的進步了吧!

當我與朋友分享某些自我發現時,朋友給的反應是她覺得我說的和她認識的我差不多,認為我其實沒有什麼改變,做事方式沒有什麼改變,不過看事情的方式也許有些改變。室友說或許是因為外在我本來表現的都一樣,只是過去的我內外比較不一致,她能感受得到。

或許吧~內心的改變不如外在改變得明顯,旁人的感受不深,只有自己沾沾自己覺得又跨出了一大步,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自己長得很慢,無法得到旁人的稱讚,所以沒有什麼成就感。這也大概表示過去得我假裝得還不錯,但這也說明了背後的我花了多少時間和心力在內心爭鬥、自相矛盾......

隨著這兩三年的緩慢改變,剛好在去年下半有了比較整合性的體悟和在日常中經驗,大概就像是這兩三年一個階段性的總結。認識自己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只能慢慢地體驗,和在日常中實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T的沙龍
5會員
4內容數
Y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30
去年三月,在室友介紹的契機之下解了星盤 今年六月,腦衝在網路上預約了人類圖解讀 如果星盤是個察覺的開端,那人類圖就是察覺後的思考與行動。
Thumbnail
2022/06/30
去年三月,在室友介紹的契機之下解了星盤 今年六月,腦衝在網路上預約了人類圖解讀 如果星盤是個察覺的開端,那人類圖就是察覺後的思考與行動。
Thumbnail
2022/04/16
自從三月底開始捲入語意錯誤的漩渦之後,就一直躺在坑底,掙扎著想要爬出坑但卻屢屢再次滑回坑底。
2022/04/16
自從三月底開始捲入語意錯誤的漩渦之後,就一直躺在坑底,掙扎著想要爬出坑但卻屢屢再次滑回坑底。
2022/03/16
第一篇文章的內容要寫些什麼,讓我猶豫了好久 在我的時區,我的日常就是這樣,充滿各種想法、衝動、糾結...... 願今天的我們都好。
Thumbnail
2022/03/16
第一篇文章的內容要寫些什麼,讓我猶豫了好久 在我的時區,我的日常就是這樣,充滿各種想法、衝動、糾結...... 願今天的我們都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能和自己的生命力連結,將會感受到豐盛的活力,以及穩定自在的狀態,這樣的能量將會向外穿透內在脆弱、黑暗以及外在表象的層面,逐漸的轉化與整合。
Thumbnail
如果能和自己的生命力連結,將會感受到豐盛的活力,以及穩定自在的狀態,這樣的能量將會向外穿透內在脆弱、黑暗以及外在表象的層面,逐漸的轉化與整合。
Thumbnail
嘿!你想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嗎?你知道自己的細胞是有記憶的嗎?你知道可以透過覺察身體器官的「細胞記憶」,進一步瞭解自己「潛意識」的真實想法嗎?《與身體對話,就是與神對話》這本書介紹了什麼是細胞記憶,以及如何透過瞭解自己的細胞記憶,進一步覺察自己的情緒、潛意識、內在小孩。
Thumbnail
嘿!你想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嗎?你知道自己的細胞是有記憶的嗎?你知道可以透過覺察身體器官的「細胞記憶」,進一步瞭解自己「潛意識」的真實想法嗎?《與身體對話,就是與神對話》這本書介紹了什麼是細胞記憶,以及如何透過瞭解自己的細胞記憶,進一步覺察自己的情緒、潛意識、內在小孩。
Thumbnail
即使是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也會看起來有不同的感覺。 這並不是人錯了、或是環境錯了,只是單純形成這個樣子而已。
Thumbnail
即使是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也會看起來有不同的感覺。 這並不是人錯了、或是環境錯了,只是單純形成這個樣子而已。
Thumbnail
两年前的3月,我写了“所谓社交”,总结嘲笑自己像個孩子一樣笨拙地開始社交生活。 去年7月,写了CH带给我的政治抑郁。 10月,写了“人为什么说谎”,来治愈自己被身邊最親近信任的关系背叛的痛苦。 11月,开始在爱的体验里 感受和表达。 所有的这些都像是一个轮回。 发现,一个循环 无论我希望它来的多快,
Thumbnail
两年前的3月,我写了“所谓社交”,总结嘲笑自己像個孩子一樣笨拙地開始社交生活。 去年7月,写了CH带给我的政治抑郁。 10月,写了“人为什么说谎”,来治愈自己被身邊最親近信任的关系背叛的痛苦。 11月,开始在爱的体验里 感受和表达。 所有的这些都像是一个轮回。 发现,一个循环 无论我希望它来的多快,
Thumbnail
最近回頭讀自己七、八年前的文章,被以前那個細膩、善感、念舊的自己嚇了一跳,我記得以前的我因為不被肯定而沮喪,但我不記得自己是那麼沒有歸屬感。「若不是實際生活充滿垃圾,滿足不了想望,又何必將生活寄託在遙遠的他方?」我曾經寫出這麼失落的句子,當時如果沒有寫文章,不曉得有誰接得住我呢?
Thumbnail
最近回頭讀自己七、八年前的文章,被以前那個細膩、善感、念舊的自己嚇了一跳,我記得以前的我因為不被肯定而沮喪,但我不記得自己是那麼沒有歸屬感。「若不是實際生活充滿垃圾,滿足不了想望,又何必將生活寄託在遙遠的他方?」我曾經寫出這麼失落的句子,當時如果沒有寫文章,不曉得有誰接得住我呢?
Thumbnail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Thumbnail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