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可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於2020.2.8 荔枝4歲1個月
最近鄒尼常因為荔枝的「逃避行為」而不高興,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在孩子睡覺之後長談這件事。
一次是鄒尼帶著兩個女兒去公園玩,返家時荔枝堅決要自己行動,偏偏蜜柑在那個時候跌倒了,鄒尼請荔枝停下來,荔枝卻繼續向前走,因為前方有一個小馬路,鄒尼認為事關安全問題,於是跟荔枝發了一個很大的脾氣,那個生氣參雜了對女兒的擔心與愛,還有憤怒,他生氣荔枝無法在緊急時刻停下來聽他說話,他更生氣事後要跟荔枝聊聊的時候,她卻逃走了。
一次是昨天鄒尼幫兩小洗澡時,原本要幫荔枝先脫衣服,但荔枝看到蜜柑手中拿著她洗澡要玩的玩具,於是從妹妹手中拿走了那個玩具,鄒尼因為這個小爭執,使他得改變計畫,他請荔枝去旁邊等,決定先處理蜜柑,鄒尼一邊處理一邊詢問荔枝剛才發生的事,荔枝答不出來,無論說什麼都回答不要,後來荔枝跑來找正在大便的我,告訴我她跟爸爸吵架了,鄒尼因為荔枝逃走更生氣了。
幾次的事件,我觀察到荔枝在感受到爸爸阻止她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身體的反應就是持續做那件爸爸不要她做的事,我跟鄒尼說我所感受到的荔枝,並非「故意」,比較多的成份是「不知所措」,以自身經驗來看,「故意」與「不知所措」我認為都是面對害怕的防衛機制,前者可能想挑戰威權,同時試圖想掩蓋害怕;後者因為害怕而使自己混亂,導致不知所措,但其實在我看來,故意也是不知所措的一種。
昨天的洗澡事件中,我試圖想協助他們核對彼此的想法,所以我們在自家房間開了一個法庭,鄒尼很擔心孩子不願面對問題,每次想再談什麼就跑走,我問了荔枝到底在害怕什麼?我抱著她請她把自己的害怕說出來,讓爸爸媽媽可以更瞭解她,荔枝這才哭出來,她說:「我怕爸爸生氣就不會陪我玩了。」我眼眶也泛紅了,跟荔枝說聲辛苦了,這孩子的情緒總是一層一層的,這讓我很心疼,我跟鄒尼說我們必須看見她的逃避機制,是不願面對問題,還是只是她暫時讓自己處在安全裡的防衛機制,儲備能量讓自己有勇氣面對。
逃避如果有反義詞,我認為是衝撞,逃避與衝撞,有時被賦予了負面的意義,但仔細想想,這就是人類面對問題時的其中兩種反應啊!是先退一步,還是往前一步?身為成人的我們,深知自己擁有某些性格,吃了哪些虧,但孩子怎麼可能因為我們不停告誡而去避掉那些自身性格會遇到的問題呢?重要的是我們陪伴著孩子經歷人生,如果面對問題時的她們是退一步的,那麼我們等待、支持,使她們肯定自己,長出勇氣去面對;如果她面對問題時的姿態是往前衝的,那麼我們陪她們在受傷的時候,停下來思考、安撫,使她們願意再一次相信自己,有勇氣繼續。
我跟鄒尼說,你能想像一年前的荔枝,在我哄睡蜜柑時不停地進房,我們好聲好氣的說,也生氣了很多次,而一年後的她,能理解妹妹需要時間哄睡,一個人在客廳看著書、畫畫、拼圖,然後走進另一間房,找個舒服的位置睡著嗎?這是面對問題的荔枝,她因為這些日子有了照顧自己與照顧家人的能力了,我們都因為愛去理解彼此有什麼需求,這讓我想起《善養小童成大同》裡說的:「自我克制是選擇,出發點是體貼別人;被壓制是尋求認同。」
到頭來,我們最大的心願還是希望孩子成為她自己。
#媽媽需要寫日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紀錄育兒日常的珍貴時刻與覺察: 孩子帶我認識最初的生命、認識兒童, 陪他們長大,也陪我的內在小孩好好長大, 重新看見真實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於2023.2.6 荔枝7歲1個月 今天荔枝展開五天四夜的全人營隊,我們全家一起陪她到豐原火車站集合,原本說好要一起上山,我也十分好奇二十年前建立的民主學校長什麼樣,畢竟只在書裡讀過,但荔枝昨天突然告訴我她不想要我們送到學校,她想去火車站搭接駁車,所以我們只好在車站說掰掰了。 最依依不捨的是
寫於2022.2.7 蜜柑3歲7個月 大家都說育兒像是一面照妖鏡,孩子越像自己,父母越容易被引爆,因為我們都有對自己不夠滿意的地方。 從六年前有了荔枝這個大寶後,開啟了我願意好好認識兒童這個特別存在的旅程,因為她的敏感細膩與我不同,使得我非常願意好好的理解她,也因為她的情緒許多時候像洋蔥,不是一下
寫於2023.2.5 蜜柑四歲7個月 那天柑妞一早起床,發現昨晚創作的畫在沙發上,多了好幾個皺摺,她很生氣,我正在釐清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她一屁股坐上粿粿的搖椅開始大力的搖擺撞擊沙發,在這之前她已經因為幾個事件尖叫了,我覺察到隨著搖椅被大力搖擺的聲音,自己心跳也跟著加速,準備要牙起來了,我對柑妞說:「
寫於2021.2.6 荔枝五歲一個月/蜜柑兩歲七個月 上週末從柑開始又吐又拉,後來全家都有肚子不適或嘔吐的症狀,花了五天輪流病完了,原本生病時安排每週要去爬柴山,今天終於可以實行了! 爬山對我來說是超幸福的事,幸福到想要一直一直爬,我想不透為什麼一直嚮往那種往上走的喘息感,寫到這裡我才想起來這個幸福
寫於2021.2.27 荔枝5歲1個月/蜜柑2歲7個月 傍晚帶孩子玩回來,路過她們愛吃的栗子,跟老闆聊了起來,才知道台灣沒有種什麼栗子,只有嘉義有,而且得溫差大,難種得好,大部分都從中國進口。 晚上餐後才想起包包有栗子,已經刷牙要準備睡覺的蜜柑,不可能放過這些栗子,他們吃得開心,我跟鄒尼也剝得爽快,
寫於2023.1.29 荔枝七歲 我好像是第一次拉胚,一直想著要做出一個花瓶,收口的時候亂七八糟,因為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心不平靜。 荔枝聽完老師講解如何操作,她看著拉胚上的那塊陶土,大拇哥緩緩的在陶土的平台上移動,然後慢慢加一點力氣,慢慢的、慢慢的⋯我們問她想做什麼,她抬頭笑著說:「我還不知道我會做
寫於2023.2.6 荔枝7歲1個月 今天荔枝展開五天四夜的全人營隊,我們全家一起陪她到豐原火車站集合,原本說好要一起上山,我也十分好奇二十年前建立的民主學校長什麼樣,畢竟只在書裡讀過,但荔枝昨天突然告訴我她不想要我們送到學校,她想去火車站搭接駁車,所以我們只好在車站說掰掰了。 最依依不捨的是
寫於2022.2.7 蜜柑3歲7個月 大家都說育兒像是一面照妖鏡,孩子越像自己,父母越容易被引爆,因為我們都有對自己不夠滿意的地方。 從六年前有了荔枝這個大寶後,開啟了我願意好好認識兒童這個特別存在的旅程,因為她的敏感細膩與我不同,使得我非常願意好好的理解她,也因為她的情緒許多時候像洋蔥,不是一下
寫於2023.2.5 蜜柑四歲7個月 那天柑妞一早起床,發現昨晚創作的畫在沙發上,多了好幾個皺摺,她很生氣,我正在釐清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她一屁股坐上粿粿的搖椅開始大力的搖擺撞擊沙發,在這之前她已經因為幾個事件尖叫了,我覺察到隨著搖椅被大力搖擺的聲音,自己心跳也跟著加速,準備要牙起來了,我對柑妞說:「
寫於2021.2.6 荔枝五歲一個月/蜜柑兩歲七個月 上週末從柑開始又吐又拉,後來全家都有肚子不適或嘔吐的症狀,花了五天輪流病完了,原本生病時安排每週要去爬柴山,今天終於可以實行了! 爬山對我來說是超幸福的事,幸福到想要一直一直爬,我想不透為什麼一直嚮往那種往上走的喘息感,寫到這裡我才想起來這個幸福
寫於2021.2.27 荔枝5歲1個月/蜜柑2歲7個月 傍晚帶孩子玩回來,路過她們愛吃的栗子,跟老闆聊了起來,才知道台灣沒有種什麼栗子,只有嘉義有,而且得溫差大,難種得好,大部分都從中國進口。 晚上餐後才想起包包有栗子,已經刷牙要準備睡覺的蜜柑,不可能放過這些栗子,他們吃得開心,我跟鄒尼也剝得爽快,
寫於2023.1.29 荔枝七歲 我好像是第一次拉胚,一直想著要做出一個花瓶,收口的時候亂七八糟,因為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心不平靜。 荔枝聽完老師講解如何操作,她看著拉胚上的那塊陶土,大拇哥緩緩的在陶土的平台上移動,然後慢慢加一點力氣,慢慢的、慢慢的⋯我們問她想做什麼,她抬頭笑著說:「我還不知道我會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依蘿與家人的一次購物經歷轉變成一場神秘與恐懼的體驗 依蘿本身是高度敏感體質,偶爾會自行關閉, 偽裝成麻瓜的中年女子 小姪女在出生前,依蘿一度擔心,若是一樣體質要如何照顧 (每天都被小姪女當玩具的二姑姑) 後來 閨蜜們講了一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出生後的小姪女有一堆人再守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的耐心和堅持,通過一個父親在帶孩子騎車回家的過程中展現的耐心和堅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文章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呼籲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練習和堅持,而不是輕易放棄。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逃避vs面對:素珍老師說其實面對比逃避容易跟單純,可是我們無知的頭腦總是認為改變是危險的,未知讓人焦慮不安,所以就一直維持現狀,即使處在痛苦中也不知苦,無意識地在逃避我們所遇見的煩惱問題,讓焦慮害怕淹沒我們的生命,無法前進跟提升。 我要感謝老師的不離不棄,一直在指引我學習的動力。想想我自己也逃避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依蘿與家人的一次購物經歷轉變成一場神秘與恐懼的體驗 依蘿本身是高度敏感體質,偶爾會自行關閉, 偽裝成麻瓜的中年女子 小姪女在出生前,依蘿一度擔心,若是一樣體質要如何照顧 (每天都被小姪女當玩具的二姑姑) 後來 閨蜜們講了一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出生後的小姪女有一堆人再守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的耐心和堅持,通過一個父親在帶孩子騎車回家的過程中展現的耐心和堅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文章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呼籲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練習和堅持,而不是輕易放棄。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逃避vs面對:素珍老師說其實面對比逃避容易跟單純,可是我們無知的頭腦總是認為改變是危險的,未知讓人焦慮不安,所以就一直維持現狀,即使處在痛苦中也不知苦,無意識地在逃避我們所遇見的煩惱問題,讓焦慮害怕淹沒我們的生命,無法前進跟提升。 我要感謝老師的不離不棄,一直在指引我學習的動力。想想我自己也逃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