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路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現這是一條不對的路。然後站在路口,躊躇著是要回頭,換條路重新來過,還是勉強往前,憑著感覺找到熟悉的出口。
你是否曾投入一件喜歡的事中,可能是一份工作,一段感情。本來滿心期待,甚至篤定,卻在許多日子過去之後,愈來愈迷惘,疑惑,覺得自己終究不適合這裡。然後發現,讓一切感受變質的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世界上最爛的人》,這個聽起來有點爛的片名,講了一個茱莉的故事。電影並不嚴肅,甚至有點詼諧和魔幻。影片從茱莉不斷換科系和工作開始,讓我們跟著進入一段看似輕飄飄的人生。起初因為她聰明,選擇醫學系,只因為這是公認最難考的系,是所有高材生的首選,是一條符合社會期待,會功成名就的光明大道。但她很快感到不滿足,覺得自己更喜歡思考,探究人心,所以轉去了心理系,不久又發現自己更喜歡攝影,而再度放棄原本所學,投入攝影的懷抱。
面對感情她也是如此,浪漫、感性、勇敢、果斷。
跟著茱莉的轉換,我們幾乎要羨慕,重頭來過竟可以是這麼輕而以舉,希望自己面對懷疑能有她一半的能力和勇氣。但在羨慕的同時,卻又幾乎因為這樣的迷惘而感到心驚,原來人生需要經歷那麼多的放棄和重新,才能稍微認識自己。原來即便一次次探問內心,還是會有無窮無盡的質疑,沒有親身走過就看不清答案的雛型。
「現在的年輕人有這麼多選擇,應該很難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吧。」
茱莉跟著大十五歲的男友艾克索參加聚會,混在一群孩子和筋疲力竭的中年人之間。中年人朋友們發出這樣的詰問。
人們喜歡用簡單的邏輯,去歸納和自己不同世代的人生。草莓族、豆腐族,三分鐘熱度,抗壓性不足的媽爸寶,怎麼能跟吃苦耐勞,白手起家的上一輩相比?但或許,這個世代的茱莉們,只是比上一代,更早學會探問,「我是誰?」「我想做什麼?」害怕活到中年,才像《厭世媽咪日記》裡的瑪蘿,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覺得陌生。
茱莉幸運的是還年輕,雖然她背負的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輕。
「當你真實的看見一個人,你會看到童年的他,也會看到他脆弱的那一面。」
三十歲時的茱莉母親,已經離婚兩年,是帶著孩子的單親媽媽;三十歲時的茱莉祖母已經有三個孩子,或許因此離開了喜愛的演員工作;三十歲時的曾祖母,則已經喪夫,獨力撫養四個孩子。
這些上一代上上一代的女人們,好像一片連在一起的雲,沒有因為年代的推進,而有顯著的不同。她們飄盪在茱莉的上空,好像昭示著三十歲的她,該是什麼樣,會是什麼樣。她還能任性多久,又還能堅持多久。現代社會的自由開放,其實不如想像中的自由開放。生育和家庭的責任,還是像一根扁擔的兩端,壓在女性的肩膀上搖搖晃晃。
女性自身也是矛盾的,在渴望父權與抗拒父權之間,搖擺著找不到安身的支點。
就像在茱莉的文章裡,對性愛的主控權和對口交的心理矛盾。又如同她知道父親並不真的關心她,卻還是渴望得到父親的愛和肯定。所以她不忤逆反抗,還為父親說話,只因為她不想承認,這段父女關係,自己是不被重視的孩子。
而和男友艾克索,他們志趣相投,似乎可以就這樣過著穩定、幸福的人生,甚至邁入家庭,茱莉卻又再一次的感到迷惘。成為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一個漫畫家的妻子,一個孩子的母親,真的是她想要的未來嗎?她會是一個好媽媽嗎?她有辦法不重蹈母親、祖母們的路,活出自己的人生嗎?
她依賴他,卻又不想依賴他。愛他,卻又不愛他。
他們都沒有變,父親還是父親,艾克索還是艾克索。但曾幾何時,他們已經成為迷幻蘑菇的幻象裡,她咆嘯驅逐的陰影。改變的人或許是她,不管是從假象裡清醒過來,還是屏除理性的判斷,只想跟著內心找回自己的笑容。
當艾克索幾近自負的說,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你以後會後悔。茱莉沒有生氣,沒有搖頭。或許她真的會後悔,但她現在只能這麼做。艾克索不能真正明白問題,或許茱莉也不明白,她只知道自己卡住了,像是一隻腳陷在泥淖裡再也無法跳躍。她必須抽身離開,才有機會看清楚一切。即便最後繞了一圈回到原點,她也得自己經歷這段路。
《世界上最爛的人》,是女性的故事,也是所有人的故事。找一個喜歡的工作,找一個合適的對象,其實都是為了找到自己。這個自己,可能複雜、多變,充滿矛盾。如導演尤沃金提爾所說,想要有所成就、想要創造自我的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很複雜而且讓人窒息的。而人又不得不面對時間和自我的限制。人生的可能性不是永無止盡。
飾演茱莉的蕾娜特萊茵斯薇(Renate Reinsve)去年(2021)憑藉這個角色拿下坎城影展影后。如果說法國電影《正發生》,是以高度的寫實,體現了女性椎心刺骨的無助和困境。《世界上最爛的人》就是以魔幻的方式,好似雲淡風輕,卻同樣真誠而深刻,能夠讓人留下觸動內心的感動。
也許你不一定認同她,甚至在某些時候覺得她有點可惡。但在這麼多的「爛」和「不正確」裡,又不由得入戲,想起那些似曾相識的不確定,想起在搞砸了什麼之後無比挫敗的自己。然後真心的盼望,她能過得好,無論對自己,對這個世界,還有多少未知的問號,在有限的生命裡,她能永遠這麼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