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的傷都有痊癒的力量|威權式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就跟你說了不要這樣!講都講不聽耶!」

「哈哈,早就跟你說這件事情會有不好的後果,還是要去試!真的很好笑耶!」

「我是你媽(爸)欸!現在翅膀硬了都不聽我的了嗎?」

「我就說不行啊!不行就是不行!哪有為什麼?你不聽話!我就把你丟掉!」

  丟掉或是賣掉,是我小時候我母親很常拿來威脅我的話語,只要我讓她感受到「無法控制」時,就只能採用權威的方式來讓我服從,這句話就是要你聽話的開關。

  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在權威式家庭長大的小孩就像是有個透明卻又無形的框,孩子們不斷的去試探自己的框有多大,但是所有的選擇都在框框內,他們的視野也只能在框框內,不能跳脫出去,因為只要離開了「框」家長就會感受到自己被「侵權、不受控制」最後演變成情緒勒索。

有時候這樣家長還會驕傲的告訴其他家長,我的孩子有多"聽話"聽到這些誇讚的孩子,就越來越聽話,直到丟了他該認識的「情緒」。

  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其實一直以來並沒有消失,而是換了其他的樣貌陪伴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憤怒"這些憤怒也讓他們更像一隻刺蝟,讓別人不敢靠近,讓他們越來越孤獨、越來越孤單。

  這些父母也習慣讓孩子承擔大人的情緒,孩子的情緒無處宣洩,卻又要接住大人的情緒。

raw-image

「都是你害的!」這句話就從大人的口中冒出來了,也讓孩子更加的自卑....。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但是我們卻有能力可以停止這一切。但是沒有發現,又怎麼停止呢?

  我也曾經渡過了這樣的時期,總是自怨自艾、總是覺得是別人害的,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就算道歉了我也得理不饒人,最後只能逃去2D世界裡,總覺得沒有人理解我、懂我,甚至有點中二病...。

  雖說原生家庭帶我給我們的影響是一輩子,但是只要當我們發現之後就可以終止這條鎖鏈,迎來新的人生。慢慢地,我們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跌跌撞撞裡,摸索到其中的規律,一次次地從悲傷中站起來。

  情緒的爆發,是由好幾件事情累積起來,情緒的展現就是在告訴你這裡有傷口,但不是說沒有情緒的人就是聖人,我們還是人,不可能心中毫無波瀾,只是我們排解情緒的功力是好是壞?人活著為了什麼?不是為了糾結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而是為了要快樂、為了要體驗這些喜怒哀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u Rainy-avatar-img
2023/03/06
自己可以回想一下小時候不喜歡聽到的話,不要再把它加到孩子身上了
確實~這是一個最棒的方式!
悉貞-avatar-img
2023/03/03
我孩子的阿公,跟孫子說"你是全聯買回來的"。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孩子未必這樣認為。 完全聽話的孩子,父母拿來誇耀,其實背後有很多隱憂。謝謝心亭的分享。
是的,但卻也正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這世界才會如此有趣~完全聽話的孩子確實是會有隱憂,但我想影響最大的將會是無法讓孩子自由的發展,當然這個自由的發展並不是讓孩子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或是道德淪喪的事~謝謝你的喜歡^^
avatar-img
心亭;三分鐘熱度患者的沙龍
35會員
124內容數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喧鬧的塵囂中,為您供給一份寧靜套餐。 讓您的心能安靜、寧靜,並且感受作者溫暖的力量。
2024/07/26
趁著畢業季這個空檔,將這五年沒玩到的、沒見到的人,全部排在這兩個月,給了自己兩個月的靜心、旅遊、思考,發現那些因為忙而忽略掉的情緒,那些本該清理完畢的事情,卻因為一些小事再度出現,以前這種情緒出現時,我總是會激動的生氣起來,現在的我卻總是感覺酸酸的。 「阿,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最近養了一隻貓,
Thumbnail
2024/07/26
趁著畢業季這個空檔,將這五年沒玩到的、沒見到的人,全部排在這兩個月,給了自己兩個月的靜心、旅遊、思考,發現那些因為忙而忽略掉的情緒,那些本該清理完畢的事情,卻因為一些小事再度出現,以前這種情緒出現時,我總是會激動的生氣起來,現在的我卻總是感覺酸酸的。 「阿,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最近養了一隻貓,
Thumbnail
2024/06/16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Thumbnail
2024/06/16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Thumbnail
2024/01/14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2024/01/14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個悲傷的故事觸動曾經歷創傷的人內心的糾結不爲人知的莫名自卑 #知道創傷並不可怕那不是自己的錯 #心理的傷只有和自己和好和解人生才能有解 #陪伴受傷者也需要觀照自己的所能 #它是悲傷的故事但不是悲觀的故事真實映照人生的千羅萬象 #漫長的閱讀過程能獲得療癒也可真切反思
Thumbnail
#這個悲傷的故事觸動曾經歷創傷的人內心的糾結不爲人知的莫名自卑 #知道創傷並不可怕那不是自己的錯 #心理的傷只有和自己和好和解人生才能有解 #陪伴受傷者也需要觀照自己的所能 #它是悲傷的故事但不是悲觀的故事真實映照人生的千羅萬象 #漫長的閱讀過程能獲得療癒也可真切反思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Netflix 熱門劇《Baby Reindeer》源於真實事件,故事描述了喜劇演員 Donny 遇到名叫 Martha 的女子後,引發的驚悚跟蹤狂故事。呈現了人性與情感糾葛的複雜性,並提醒觀眾正視過去、放下糾結的重要性。
Thumbnail
Netflix 熱門劇《Baby Reindeer》源於真實事件,故事描述了喜劇演員 Donny 遇到名叫 Martha 的女子後,引發的驚悚跟蹤狂故事。呈現了人性與情感糾葛的複雜性,並提醒觀眾正視過去、放下糾結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在我成為一位療癒師(導護師)之後,慢慢發現,一般人對於療癒師(導護師)普遍有兩個誤解: 1. 許多人會認為療癒師(導護師)是天生自帶療癒能力的,就像是手機的內建模式一樣,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輕易解決,殊不知,很多療癒師(導護師)之所以會成為療癒師(導護師),都是因為自己經歷過各式各樣的
Thumbnail
在我成為一位療癒師(導護師)之後,慢慢發現,一般人對於療癒師(導護師)普遍有兩個誤解: 1. 許多人會認為療癒師(導護師)是天生自帶療癒能力的,就像是手機的內建模式一樣,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輕易解決,殊不知,很多療癒師(導護師)之所以會成為療癒師(導護師),都是因為自己經歷過各式各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