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陳雪:少女的祈禱
付費限定

陳雪:少女的祈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博客來

小說家陳雪說:「我不是為了寫小說才活成那樣子,是因為活成那樣子才成為小說家。

一語道破成長過程的無奈,卻又帶著一絲絲的激勵,成為小說家顯然是一種必然,唯有透過創作小說才能讓自己暫離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夢靨,但這本《少女的祈禱》自傳式散文反其道而行,是把數十年尚未癒合的傷口再次揭開,重新復刻那段茫然又孤寂的童年歲月。

作者陳雪十歲那年起,家裡欠了龐大的債務,母親離家外出工作、父親日夜擺攤工作,家裡留下陳雪與弟弟妹妹,她總是在等待與恐懼中度過,因為親友及鄰居也都是父母的債主,一夕之間照顧弟弟妹妹的工作落到了她的肩上,但卻從來沒有人教導過她任何生活自理的細節,直到鋼琴老師請她幫弟弟妹妹洗澡,也提醒該定期剪指甲、整理居家環境,她才赫然醒覺這些自己從未想過的家務該是每日例行的工作,想像堆滿槽的碗盤、丟滿地的衣物與玩具,家裡只有三個姊弟倆,被父母放任自生自滅,那個家所瀰漫的不只是孤寂而是絕望。

幾年後,母親返家了,全家也跟著父母一起到處擺攤賣衣服,母親在人聲鼎沸的夜市裡大聲叫賣,而父親則是不眠不休抓緊機會擺攤及補貨,陳雪看著父母拼命賺錢的模樣,雖然感到不捨但也深知賺錢還債才是當務之急。

雖然《少女的祈禱》書寫的是童年成長的苦痛,但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有其意義,也因而成為了陳雪創作的養分,只是身為一位母親及女兒,當閱讀到序曲中陳雪帶著弟弟妹妹在飯店長廊來回奔走尋找母親的場景,那份倉亂與惶恐的心情不僅是緊扣住我身上的每一條神經,甚至最後與母親重逢也不令人感到釋然,反而是更深的失落感降臨,因為此時此刻的相聚代表著即將到來的離別。

最後,想跟封存在壁櫥的那位十歲少女說:「妳辛苦了!」也感謝妳的堅強與勇氣走到了今天,否則我不會有幸閱讀到這些文字,那些年的頹圮如今已化為閃耀的寶石,在每一次挫敗之時仍能照亮前方未知的道路,也同時鼓舞了身為讀者的我。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8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09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猶記得多年前的某天,聽聞一位交情還不錯的前同事接獲母親病危而急忙請假返鄉的消息,過了幾天在公司遇見他,隨口問了一下他母親的身體狀況,不料就聽到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所有兄弟姊妹通通都趕回來了,大家都在肖想媽媽的遺產。」 事實上,這位同事出身於一間老字號的傳統產業,家族的財力非常雄厚,但卻因為家產的
一名半聾且從小就深陷於不安全感之中的女孩,有無數的時間都感到人生絕望,也曾經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經歷休學與離職,因為她的身心一直為憂鬱與焦慮所困,強烈的自我厭惡感更是讓她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 直到她發現透過書寫與繪畫可以幫助自己提振精神並增強自信,於是她創作出許多色彩鮮豔猶如精
猶記得五年多前的那個早晨,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天才微微亮,即便前一晚太過興奮而熬夜,但早在醫生進來查房之前就已睜開雙眼。 醫生:「傷口會很痛嗎?」 我:「不會啊!」 醫生笑了出來忍不住讚嘆道:「果然真的很耐痛,很好很好!」 其實,這個對話場景的前一天晚上,我才剛自然產下了女兒,而且完全沒有打無痛分娩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提問,內容大概是一位媽媽表示經濟無虞,但因為第一胎的孩子是智能障礙,所以考慮要生第二胎讓手足相伴,結果底下引來了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大多是認為這個媽媽思慮不周,未來第二胎有可能背負照顧智能不足哥哥姊姊的命運,認為這樣反而是毀了第二個孩子的人生,而不是經濟無虞就能解決之事。 諾貝爾
「這個你們要不要?那是誰誰誰送的。」婆婆問。 「媽,妳不自己吃(用)嗎?」我們回。 「我沒有想吃啊!所以問問看你們要不要?」婆婆說。 「既然沒有想要,為什麼要收呢?」我提出疑問。 「人家要給我們,要怎麼說不要?」婆婆很理所當然地回覆。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以上的對話,幾乎每一次見面就要再重新上演一
兩年多前看過羅寶鴻老師的《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一書獲益良多,翻找當時的閱讀心得寫著:「跟其他親子教養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真正觸動到父母內心脆弱敏感的那一塊。」而羅寶鴻老師的名言:「成人內在不安頓,方法再好也枉然。」更是一語中的直擊各位父母的內心,當一位老師或寫作者能對主要照顧者展現同理心,自然更能把想
猶記得多年前的某天,聽聞一位交情還不錯的前同事接獲母親病危而急忙請假返鄉的消息,過了幾天在公司遇見他,隨口問了一下他母親的身體狀況,不料就聽到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所有兄弟姊妹通通都趕回來了,大家都在肖想媽媽的遺產。」 事實上,這位同事出身於一間老字號的傳統產業,家族的財力非常雄厚,但卻因為家產的
一名半聾且從小就深陷於不安全感之中的女孩,有無數的時間都感到人生絕望,也曾經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經歷休學與離職,因為她的身心一直為憂鬱與焦慮所困,強烈的自我厭惡感更是讓她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 直到她發現透過書寫與繪畫可以幫助自己提振精神並增強自信,於是她創作出許多色彩鮮豔猶如精
猶記得五年多前的那個早晨,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天才微微亮,即便前一晚太過興奮而熬夜,但早在醫生進來查房之前就已睜開雙眼。 醫生:「傷口會很痛嗎?」 我:「不會啊!」 醫生笑了出來忍不住讚嘆道:「果然真的很耐痛,很好很好!」 其實,這個對話場景的前一天晚上,我才剛自然產下了女兒,而且完全沒有打無痛分娩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提問,內容大概是一位媽媽表示經濟無虞,但因為第一胎的孩子是智能障礙,所以考慮要生第二胎讓手足相伴,結果底下引來了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大多是認為這個媽媽思慮不周,未來第二胎有可能背負照顧智能不足哥哥姊姊的命運,認為這樣反而是毀了第二個孩子的人生,而不是經濟無虞就能解決之事。 諾貝爾
「這個你們要不要?那是誰誰誰送的。」婆婆問。 「媽,妳不自己吃(用)嗎?」我們回。 「我沒有想吃啊!所以問問看你們要不要?」婆婆說。 「既然沒有想要,為什麼要收呢?」我提出疑問。 「人家要給我們,要怎麼說不要?」婆婆很理所當然地回覆。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以上的對話,幾乎每一次見面就要再重新上演一
兩年多前看過羅寶鴻老師的《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一書獲益良多,翻找當時的閱讀心得寫著:「跟其他親子教養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真正觸動到父母內心脆弱敏感的那一塊。」而羅寶鴻老師的名言:「成人內在不安頓,方法再好也枉然。」更是一語中的直擊各位父母的內心,當一位老師或寫作者能對主要照顧者展現同理心,自然更能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