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夾擠的案例思考

2023/02/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髖夾擠的案例思考

剛好今天帶學生練習舒緩了髖夾擠,所以就來討論一下這個案例思考。
註:以下單純為學術分析,實際情況還是得以個案狀況為主
一般正常的步態中,在承重期的髖關節會產生正常的壓縮,主導肌肉可能是恥骨肌等前方的髖屈肌,而在擺盪期就必須相對的釋放壓縮,讓腿可以自由擺動。
當如果出現肌肉失衡,或是關節相對位置出現了變化,那可能就會有髖夾擠的可能。
學生反應躺姿屈髖時,大腿靠近身體就會感覺到明顯的擠壓感,相對的嬰兒式也類似,所以剛好是髖夾擠的現象。
分析方法也不只一個,例如可以直接去找到失衡的肌肉配對處理,或是評估一下相關的骨關節位置。
有時候髖夾擠會伴隨髖屈肌整體的緊繃,這時直接做伸展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也別忘了要考慮骨盆的位置。
剛好學生的髖伸測試並沒有明顯的緊繃,可是髖屈依然有夾擠感,所以就會懷疑到骨盆。
人的骨盆其實是容易有歪斜的,歪斜也是個自然的情況,要擔心的是已經形成固定的模式而無法離開歪斜狀態。
假設我們習慣把重心放右邊,這時候骨盆薦椎也會整體被帶向右邊,而左右邊髂骨也會產生相對動作,例如左邊髂骨會有三平面屈曲外展外轉的複合動作。
單純考慮沒額外代償的狀況,左髖會自然趨向內轉位,如果是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現左髖的內轉幅度變小,因為已經內轉的髖當然無法產生更多內轉。而剛好在這個已經內轉位再做出較大髖屈,在中途可能就會碰到夾擠的情況,同時如果把腳做一點外轉再帶進來,擠壓感就下降很多,但當然也有可能出現不同階層的代償。
所以這時候單純處理大腿相關的動作,應該是無法完全改善這個問題,所以回到骨盆的調整思維,其實也很單純,訓練骨盆向左轉,左髂骨內轉右髂骨外轉。
一些可思考的動作包含:側躺姿骨盆旋轉,弓箭步骨盆旋轉,瑜伽反轉三角式骨盆旋轉...等等。
而其中需要被有意識練習的肌肉包含:腿後肌,內收肌,甚至腹肌,對側臀大肌等等。
在這些練習後,發現學生的左髖內轉角度有恢復,代表骨盆位子有被調整到,這時候一樣的躺姿屈髖的順暢度跟角度也有明顯改善。
所以有時候局部的問題,處理局部的肌肉是一個方法,但如果沒那麼有效的話,就必須再延伸往相關的地方,像是骨關節位置,做檢查了。
教學隨記 我們下次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瑜伽老師的生涯,教學,學習,閒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