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學美之旅
作者:于國華
心得:
【基礎心得】
讀這本書,總讓我想起蔡依林的台灣的心跳聲:「少一點傷痕,多一點的掌聲;少一點戰爭,多一點的單純。認真用棒球魂,揮汗去體會青春,用心聽著,那台灣的心跳聲。」
屬於台灣的心跳聲,我想能讓它為我們帶來感動與愛的,不是任何一個有名有權有錢的人,其實正是一群再平凡不過的平凡人,也是那些你我日常都能看見的人們,他/她們可能在騎樓下、在市場裡、在農地中、漁船上、在蜂群裡、在炒鍋前、在道路旁、在夜市裡、在櫃檯後......。
他/她們日復一日的在做一些平凡的事情,可能會虧錢或吃力不討好,也不會有太多人知道他/她們在做什麼,更不會讓人擁有很高的社會名聲或地位,總感覺有些天真傻氣。但那份認真希望傳播善意出去的背影,以及咬緊牙根也想奮力撐起的理想,我想正是這樣慈愛、單純又堅毅的態度,繫起我們這塊土地,最真實且純粹的情感。
而台灣的心跳聲,也因每一個平凡人的存在,每一日每一日地溫熱跳動著,帶來微小的幸福與鼓舞,過去如此,今後也會是如此。
在我們的與眾不同之下 能看見的同時也有共有的一份回憶與情感
這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所看見的,在作者的筆桿下流瀉出來的文字,輕輕哼唱著柔婉的曲調,而這些各型各貌的人們,或舞或歌,用著屬於自己的方式,一同合演了一齣屬於臺灣與世界的精彩大戲。
在這部戲中,沒有人是多餘的;沒有人是對立的;也沒有人是被忽略的,所有人都朝著相同的目標:向著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以行動做出為臺灣、世界和他者好的事情,並把這份美好傳遞出去。
在書裡有著這樣的人們:
早已荒廢的臺灣古早鹽田文化,他卻砸下百萬復興,還將天然鹽細分出了各式各樣的種類,只為了讓人們關注臺灣鹽的獨特,不使它消逝在時代洪流之下;
點燃一柱香,靜觀煙在空氣中抑揚漫舞的身姿,煙霧繚繞,僅一柱香的時間,背後是採藥與製香師父們一世人的歲月與汗水,也是他們誠心予以的虔誠祝褔;
擁有著一顆關注食安的心,她讓花生與芝麻的香氣充滿著店鋪的每個角落,小小一份的點心與油品,承載的是在乎人們健康的愛;
一個在乎雞的蛋農,選擇讓雞生活在舒適的飼養場,幸福的雞,也定能下出更好吃的蛋,而讓雞快樂,他也快樂,在蛋中蘊含的是一份同理與溫暖;
一個種有機蕃薯的小農,眼看許多蕃薯都被山豬和蟲吃掉了,卻不慌不忙,因為對他來說,牠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牠們取走需要的,剩下的才是屬於他的;
關於“家是什麼”這樣一個問題,被他融入了盤碟碗筷的設計中,輕輕喚醒著我們對於餐桌上的記憶,能與所愛之人同桌用餐的微小幸福;
餐桌上簡單的一碗滷肉飯,卻藏著不簡單的堅持,為了讓家人吃得健康,她嚴格挑選入鍋的食材,那淋在米飯上就口的滷肉與滷汁,不僅僅是一碗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也早已是烙印在我們心中的共同回憶;
落筆於紙,情意入心。
這份情,使得一支筆不再是一支普通的筆,而是真切的留下某個人生活的點滴,手寫的一封紙筆信,是錯落在字跡間的真心與掛念。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總容易在現實疲憊的奔波中,忘卻一些事情,尤其是那些在科技快速發展之前的物與事。
我們似乎忘記,去感謝在眾多商品、金錢與工作背後,那些認真付出勞力的人們,他們滴下的汗水,是我們日常生活得以順利運行的基石;
我們似乎忘記,去照料我們的身心,讓自己的生活有“農閒”時間,慢下來體會和思考對於我們真正重要的事,問問自己最近還好嗎,是否有好好吃飯;
我們似乎忘記,去看見那些想把美好傳遞給別人的人,即使被人嘲笑是傻瓜、付出額外的成本、必須提高售價、沒有人支持,也希望把心中重要的價值傳遞出去的那些人們;
我們似乎忘記,怎麼去體會生活中輕柔的風、鬆軟的泥土、蟬的低鳴、月的柔婉、山的壯麗、茶的甘甜、米飯香氣、水的清涼、夜的靜謐、自然的呢喃、食物的鮮美,還有人的溫情。
最美的風景 就伴隨在你我身邊 需要一雙能看見美的眼睛 才能讀懂這份美好
這本書輕輕地提醒了我們,邀請我們記起那些微小的愛,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一點一滴累積起了我們的生活。而那份幸福感,或許還需要人們投以一點點關注,才能讓感動在我們心中雋永流芳,陪伴我們一生。
本書真的非常的溫婉秀美,在作者細膩的引導之下,文字溫順地化作了人們的情感流露與舌尖上的香氣風味,同時我也看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竟有如此多的人們默默堅守著心中重要的信念與文化傳承,在全臺遍地開花,一步一步的向世人開展臺灣獨特的美。
除了台灣以外,還有許多作者個人在其他地區所思所感,閱讀每一篇都像是一場豐富的感官饗宴,跟隨作者尋美,能看見不一樣的人生風景與體悟,更多的是發掘以往未曾注意過的感觸。
這本書厚度稍厚了一點,整合了許多短篇文章,若每天閱覽一小篇,也不會感到壓力,但確實是需要一些時間讀完全書。除此之外,它很適合想嘗試感受美的人閱讀,在理解方面不會很困難,因為是以眾多的故事跟生活省思呈現。
透過作者引導的美感短文,字裡行間也別有一番趣味,從品味食物到風土民情,不僅作者本身踏在學習的路上,讀者也一同走過了一遍學美的旅程。
反思的問題:
(1)你/妳覺得有什麼是在你/妳離開臺灣以後,無論如何都希望再回味的人事物呢?
(2)你/妳讀完這篇有什麼樣的感受?
書句摘抄:
「雞隻健康,蛋也健康。每天和雞一起生活,林**聽雞叫聲就知道牠們情緒好壞。每天晚上都要巡查雞房,聽到嘀嘀咕咕一切如常,才能安心睡覺。『雞要快樂,我才會快樂!』他說。」
「文字只是符號,但文字所承載的,又豈只是字面意義。Y******設計師之一的楊*說,用筆書寫已經傳承千年,竟然就在我們眼前,從日常生活中淡出。但是,手寫文字傳遞的訊息,包含著電腦和手機文字都無法企及的情緒和溫度。楊*平常和家人在手機上發文聯絡。有一回,他手寫一張卡片問候父親,回家發現,卡片被端正貼在冰箱上。『每天接觸那麼多文字,但只有手寫文字,會讓我們格外珍惜。』他說。」
「穿梭在溫室,就著將暗天光,謝**介紹各品種番茄和栽植技巧;他眼到手到,順勢調整枝葉的伸展姿態。他注視番茄的眼光,流露著慈愛,『要把番茄當小孩,看著它長大,每天想著它需要什麼。』謝**說,農民心裡有自己的氣象局,隨著晴雨冷暖變化,思慮如何照料這些寶貝。」
「對小農而言:有機農業成本高、產量少,冒著更大的風險,只為了復育大地原本的生態條件。有機農業既不浪漫,也很難是好生意,一路走來的堅持,只為了愛護環境、照顧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消費者向農夫購買有機產品,不只因為無毒、健康、口味好,也是對農民守護土地的情懷,最直接的溫馨支持。」
「由信念帶領她往前走,以發酵食物支持台灣小農。她大方公開食譜和技術,因為『發酵不存在於技術,而是精神』,她說,『發酵是超越人類的存在』,人只能謙卑地了解它、順應它,和它共生。」
「藝術教育的目標不是藝術教學;以藝術為媒介開啟審美心靈、提升美感經驗與開拓人生視野,才是真正的目的。」
*【基礎心得】是我挑選書中的小議題進行短篇寫文,讓人閱讀起來比較沒有負擔,不一定代表的是整本書最核心的部分,有時候僅有一個議題想提及,也會使用這個方式。
*【進階心得】是我閱畢整本書,稍微提及本書架構、閱讀感受和閱讀建議,讓對於書籍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斟酌與概覽。
*反思的問題 如果你/妳對於問題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自由留言分享☺。
除此之外,我比較不會去分析、統整和濃縮書籍內容,這點還請各位海涵,如果不喜愛我這種風格的人,也希望你們能找到符合你們期待的書評。
如果喜歡的話也可以按讚追蹤分享留言贊助,這些鼓勵都是我分享的動力,也謝謝你們願意點入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