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強調Mindset的書,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強力的內在力量,只要善用這股力量,我們可以修改人生的演算法,最終將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
演算法(英語:algorithm),在數學(算學)和電腦科學之中,指一個被定義好的、計算機可施行其指示的有限步驟或次序[1],常用於計算、數據處理(英語:Data processing)和自動推理。演算法是有效方法(英語:Effective method),包含一系列定義清晰的指令[2],並可於有限的時間及空間內清楚的表述出來[3]。 from Wiki
書裡引用了部份經典書籍內容來提高內容的可信度,可謂言之有物,但言之有物還不夠,作者愛瑞克用自身經驗來佐證理論的可行。
鑑於愛大是台大畢業又在約40歲達到財富自由,為免給讀者這是個人能力造成的差異,愛大也在一些章節裡用一些自己身邊的朋友當例子。
這本書跟楊斯棓著的人生路引,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類似,都是分享自身經驗與思想的書,這類的書可以久久複習一次,人生歷練不同會讓你對書的感受不同。
我會覺得這類書籍中的內容沒有對錯與否,只有認同與否,看書的重點應該放在取其中我們認同的部份,而不認同的部份也不需急著批判,讓我們先放在心裡,可能是我們的人生經歷還不夠,再讓子彈飛一會兒,也許就能了解其中的深意。
書的設計很有意思,針對內向者與外向者有不同的讀書順序,外向者順著讀,內向者反著讀,外向者的前言是內向者的結語。
常保初心 / 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是外向者的第一章,常保初心是內向者的第一章。常保初心指的是,你是誰比你做什麼重要,要我們記住四個字,以終為始。
沒有以終為始的人,是DO HAVE BE,人生是且戰且走,可能戰到最後發現這不是自己要的人生,如果在心中沒有一個念想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做任何決定的時候,就不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愛大勉勵我們要走BE DO HAVE路線,我心裡有想成為的模樣,我就會努力去變成我要的樣子,做任何決定時才會有一個標準依據。
常保初心這項原力與一人公司互為表裡,一人公司是表,常保初心是裡。一人公司是要我們以經營公司的心態來經營自己的人生(把一件事情做對,不要搞砸他),而常保初心就是做對的事情,確定方向正確,一直走下去,就能走到目標。
在羅輯思維裡也有提到類似概念,在做決定時,先由想成為什麼人思考。那如果還是決定不了怎麼辦? 就往對社會好的方向去做。
常保初心這章也勉勵我們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羅輯思維裡也有類似的概念,世界上大部分的領域技能其實有些共通點,專精一個領域後可能可以發現與其他領域的共通點,加速你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
包容力
包容力是開啟無限力量的萬用鑰匙,這章勉勵我們平等對待每個人,不對人貼標籤,標籤雖然可以快速的認識世界,但也會限制我們的思維。
不用力量征服別人,而是思考怎麼增幅別人,征服別人是用自己的力量壓過別人,但不能讓別人的力量為你所用,一個人的力量再強終究只是一個人,就像火影忍者裡第四次忍界大戰時,穢土轉生的鼬對鳴人說的,並不是當上火影被認同,而是被認同的人才能當上火影,鼬希望鳴人不要因為自己變強了就忘記了伙伴的存在而想自己一個人扛下所有事。
不要討厭競爭對手,珍惜可敬的對手,因為競爭才是最好的進步方法,如果沒有塔矢行洋,佐為一個人是下不出神之一手的,良性競爭會將整體利益最大化。
珍惜所有人,別把貴人當敵人,不用一瞬的好惡論斷人。
沒有壞事
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一樣,見賢可以思齊,見不賢也可以內自省,所有的壞事一定找的到對我們有益處的地方,端看我們從什麼角度來看這件事,作者用自己國三雙手骨折練成了左手寫字,後續還因為不想失去右手的肌力持續自我訓練,練成單手伏地挺身當例子,正所謂塞翁失馬亦是如此。
無限思維
要用無限戰爭的思維要面對人生,今天的對手可能是明天的盟友,當我們用無限思維來面對,我們自然就會與人為善
這世界上其實沒有奇蹟,所謂的奇蹟是各種小努力累積下來的成果。
別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所謂的別人可能不在你的聲音,傾聽與發覺自己的聲音。
保持無限思維,無限思維者的世界不是零和遊戲,並不是一定要有輸家跟贏家,有輸贏是因為假設了一件事-資源是有限的,因為資源有限,所以贏家要從輸家拿到資源,但在無限思維的論點下,資源是不斷被創造出來的,所以不要害怕失敗成為輸家,要勇於嘗試,不斷從失敗的經驗中獲得新的想法與體會。
站對地方
在現今高度連接的世界,人際網路成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網絡平台和社交媒體的興起提供了一個更廣泛的機會,讓個人建立品牌形象和口碑,與成功人士建立聯繫和交流,以達到更多的商業機會和成功的可能性。
除了社交媒體之外,主動前往新趨勢或潮流的發源地,體驗新商機的產生過程,刺激創造力和敏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做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了解市場趨勢和商業機會,並且能夠提前準備和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此外,參與行善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讓個人與不同的人接觸和互動,多做些人情也是多累積資源,並且將不同的資源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效益,但是,行善一定要量力而為,因為這也同時消耗自己的精力與時間,甚至金錢,一定要選擇耗損最小,但能得到最多回饋的行善方式。
總之,在建立個人品牌形象和口碑方面,以及與成功人士建立聯繫和交流方面都非常重要。透過參與行善活動和主動尋找商業機會,個人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和社交圈子,並且實現自己的職業和人生目標。
成功方程式 網路新世代需多加防護罩
在網路世代中,思考方式比你的家世背景更加重要。我們需要學會如何主動思考,並且能夠積極正面地看待挫折,讓它們成為養份,進而幫助自己成長。此外,我們也需要善用同理心和慈悲心,透過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提升自身能力。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面對網路世界中的挑戰和危險。
在獨處時,我們需要保持高度專注,不從眾,並且安於疏離感。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並且避免受到網路上虛假信息和不良影響的影響。同時,我們也需要篩選和過濾掉不屬於自己應追尋的事物,以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總而言之,正向思考機制與反向過濾機制是一個網路新世代需要遵循的準則,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網路世界中的挑戰和危險,並且保護自己不受虛假信息和不良影響的影響。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思考,如何保持專注,以及如何篩選和過濾掉不屬於自己的事物。只有透過這些方法,我們才能夠在網路新世代中取得成功。
利他共贏 利他的比重隨年齡遞增
利他是指關心別人,願意為別人著想,並且希望能夠為別人做些事情。這種心態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利他可以為人們帶來許多好處,包括增加人際關係的和諧,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及增強社會的凝聚力等。
利他的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隨著人們的經歷和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更加關注別人,也更願意為別人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種關注和付出可以是在家庭、工作、社區和社會各方面,通過這樣的付出和關注,人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世界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利他共好的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關注和幫助別人,那麼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也更加繁榮。這種利他的精神也鼓勵人們共同努力,為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
《了凡四訓》是一本古代的中國書籍,其中蘊含了豐富的道德教育內容,對於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啟示。其中一個重要的教育內容就是利他,它強調人們應該關注別人,為別人著想,從而達到共贏的效果。
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非常複雜,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為了避免被人際關係的黑洞吸走能量,我們需要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需要學會如何給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目標。
總之,利他共贏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它可以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也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帶來更多的力量。
三種工作 人生可長久的工作組合
在人生中,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現代社會,經濟壓力讓人們不得不為生計而工作。然而,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它也是人們實現自己價值和夢想的一個途徑。以下是三種工作,它們可以在不同的層面上滿足人們的需求,讓人們在工作中得到不同的收穫。
有金錢收入的工作
這種工作是大多數人最常見的工作。它是為了維持生計和經濟支柱而存在的。人們通過這種工作賺取報酬,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包括買房子、養家庭、支付日常開支等。這種工作的好處是穩定的收入和較高的生活品質,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可能會讓人感到沉悶和乏味。
無償的工作
這種工作是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或能力協助他人解決問題的工作。這種工作可以讓人們感到自己有用且有價值,通過幫助他人,不僅可以讓自己得到滿足,也可以讓他人受益。這種工作的好處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經驗,並且讓自己的人際網絡更加廣泛,但是這種工作可能不會有報酬,需要人們樂於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自我實現的工作
這種工作是人們通過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滿足自己內心渴望的工作。這種工作可以讓人們感到自己有意義,並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創造力。但是,這種工作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並且可能需要面對更多的風險和挑戰。
總之,在工作的選擇上,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來選擇不同的工作類型。通過這三種工作的組合,人們可以在工作中得到不同的收穫,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加豐富和有意義。此外,不管選擇哪種工作,積極回應自己內心的聲音,滿足內心的渴望,勇於跨出第一步去嘗試,並且透過公開的分享,獲得即時而真確的回饋,讓自己的能力持續改善而進化,並向人群散發影響力,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小結
簡言之,書中勉勵我們要心存善念,用無限思維來面對這個世界,當我們把格局拉遠拉大,很多負面的事情都能轉化成前進的力量。
用經營一間公司的概念來經營自己的人生,身為CEO的我會對我這間公司設下願景,身為技術長的我會去學習達成願景所需要的技能,身為財務長的我會努力量入為出、開源節流,謹慎的使用我這公司的資源,身為公關長的我會能力範圍內廣結善緣、累積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