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來了,性生活去哪了?新手爸爸的親密救援計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眾人:「祝福你們,早生貴子﹗」

男女:「謝謝﹗謝謝﹗」

在新婚的場景中,常常有如上述的對話。「早生貴子」普遍地被認為是男女結合的重要目的之一,甚至是「家庭幸福」的指標之一。但是在實務經驗中來看,女性懷孕以至於生產,都會衝擊到原有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學術研究的資料顯示,懷孕時期的婦女受到家暴的機率比非懷孕婦女高出許多﹗

我們觀察到「開始有小孩」這件事,是男女關係轉變的重要里程碑,也常是夫妻關係由濃轉淡的起點,日本電視節目曾報導先生因太太重視孩子甚於他而再也不和太太說話長達數年 。若能明瞭這段時期的男女內在心理轉變情況,調整夫妻相處之道,由此相知互諒,當能避免家庭裂痕,減低往後家庭破碎的機率,進而成功演化到家庭發展的下一階段,意即您和伴侶組合成的新家庭系統,當產生了「親子」的子系統,能和諧的地共處。

要能明瞭此時期的男女內在心理轉變,就必須往前先瞭解「家庭」的形成過程當時男女內在的心理狀態。

常態來說,當戀人們決定共同一起生活後,即開始營造「新家庭」的工程。雙方各自從原生家庭中「出走」後,共同結合而營造一個「只屬於我倆」的新天地,此時或許同居、或許結婚‥。不管如何,重要的是個人「歸屬感」的逐漸位移,開始由「原生家庭」進一步發展而移動到兩人所創建的新天地,這個新天地、新家庭成為兩人相互歸屬的地方,在心情上是一種「我長大了,告別撫育我的原家(長輩),也像我的父與我的母當年一樣,和另一人共創新家」。

新家庭在初期的成員相當單純而基本,只有自己和伴侶,因此回到家後,所見所聞所做之事,不是為自己就是為對方或雙方,此時相處之道就是在兩人生活交集之處取得共識。這時回到家唯一能關注的對象就是對方,除了自己之外,我們總是看著對方,想到對方的需要。當雙方默契好,合得來,共識建立快速而少衝突時,再加上時有的相互體貼,往往就會感受到一種幸福、甜蜜而相互支持的感受,許多戀人就是守著這份甜蜜,不肯往下走。

但當往下走之後,即開始懷孕後,狀況也就隨之不同,女性的身體起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身體變化的感受,身為男性一輩子也不會知道。此時女性關注的對象,已經不是只有伴侶,腹中胎兒的成長變化,讓她時常關注體內的小生命,並想像著幼小生命在她體內的情況,而胎兒長大產生的胎動,也帶給女性無可言喻的神奇與親密感受。她希望分享這種感受給她的伴侶,也希望伴侶能體諒她因懷孕所帶來的心身不適,並期待伴侶會協助她分擔家務或減輕身體的不適,共同為將出世的孩子做準備。此時「母性」角色的顯現往往大於做為「太太」的角色。

而對男性來說,他只是在腦袋中理性地知道「太太懷孕了﹗」、「我要當爸爸了﹗」、「可以給長輩交代了﹗」,這種理性知悉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往往來自於社會傳統或媒體訴諸的應有反應,更為真實的內心情感,恐怕是焦慮多於喜悅,而隨著伴侶懷孕而產生前述關注對象的移轉,以及關注份量的降低,男性更是親身經驗到一種「難以說出的被忽略感」。

在以前,下了班要回家,所要進行的活動,就是思考自己和太太的需求,而太太也是如此,在這兩人的世界中,回到家,太太可能這麼說:

「累了吧﹗休息一下,桌上有杯果汁,你可喝喝看﹗」

而現在,當太太懷孕後,回到家,太太變成如此說:

「我等你好久了,我腳好酸,你趕快來幫我按摩一下我的腳﹗」

男性當然知道太太懷了「我們的孩子」而在承受懷孕的辛苦,應該協助太太,但這種知道與應該,多來自理性及道德律,而非實際的感受。先生實際的心中直接感受反而是一種「她好像沒看到我也很累」、「她變得不再關注我了﹗」‥。這種感受不見得會浮現在腦袋,顯現在意識層面,而能夠用言語表達出來,許多男性多是經驗到一種程度不一的煩悶情緒。如果直接問男性,「你是否因為太太懷孕而感到被冷落?」,多數的男性均會否認。

這種「難以說出的被忽略感」,會造成行為上的被動,而讓女性怑侶感到男性僅出自於角色的責任而不夠投入協助。當女性伴侶在懷孕期沒有感受到男性十足十的熱情支持,當然易衍生負面情緒而無法安定,若男性完全不去照顧女性懷孕的需求,就易引發對於與這男性結合而來的新家庭之不安全感,進而回頭尋找娘家(原生家庭)的幫忙。此時我們說新家庭出現了「退行」的狀況。

此外,一個實際又難和諧的問題是雙方的性需求不同。對許多女性來說,懷孕待產以致於接下來的哺餵子女過程中,其身體的形態、勞累與調適,都讓她對性的需求降低許多(當然仍有各階段及個別差異),而男性通常仍維持在原先的欲望強度上(通常仍然性趣勃勃),若雙方無法明瞭及體會相互的需要,無法溝通合宜的方式,就容易有誤解及挫折發生。比如,當女性需要休息睡覺,而男性卻「性」緻勃勃或想藉由性交而感被愛與安慰時(如伸出手要探索對方的乳房),男性的要求,往往導致女性拒絶或「勉強配合」,這對雙方來說,都會是一種不愉快的經驗。

就男性來說,內心可能想著:「妳不再喜歡我的身體了嗎?是不是不再愛我﹗」、「妳就只顧孩子不顧我﹗」、「怎麼可能,難道妳都不會想嗎?」、「妳有其他人了嗎?」、「我有老婆卻還要自己打手槍﹗」、「好吧,為了孩子,我就不找妳﹗(我去找別人)」‥等。

就女性來說,「你很不體貼耶﹗」、「手不要再伸過來啦﹗你沒看到我多累嗎?」、「白天應付孩子,晚上還要應付你﹗」、「自己被糟蹋,糟透了﹗」、「孩子在旁邊,不要亂來﹗」、「饒了我吧﹗」‥等,都是可能的內心想法。

性活動原本是兩人極為親密的關係展現,如同魚幫水,水幫魚,相互需求著的魚水之歡,在此時卻成為破壞親密關係的來源之一。

孩子出生後,男女間除「夫妻」角色之外,「父母」角色的發展與吃重會反過來壓迫「夫妻」間交流的時間與頻率,此時若不去維護與活絡「夫-妻」間的交流品質,「夫-妻」間愛的流動將逐漸成為一灘死水,甚至充滿衝突,如此家庭的基礎將會逐漸被掏空而動搖,接續的親子關係往往會被不穩定的夫妻關係所傷害。

綜上所述,當懷有「貴子」之後,家庭發展邁入新的里程碑,也是兩性相處重要關鍵時期,兩人世界由單純「夫妻」角色之下,演化發展出「父母」角色,兩人間相處之道調整建議如下:

1. 要體認和伴侶的關係不會再像以前,有很大機會由濃轉淡。

2. 女性因懷孕而產生身體與心理的變化,不僅無法像以前一樣關注伴侶,更需要伴侶敏銳地照顧。伴侶若能體諒並滿足女性的需求後,也可試著對伴侶說說自己內在的心情的轉變和想法。

3. 女性可以在口頭或行動上,對男性表現「你是最重要的,有你才有他(指:孩子)」。當男性感受到被重視後,往往能解除掉「難以說出的被忽略感」,進而激勵出更多「先生」與「父親」的正向行為。

4. 在適當的情境下,討論彼此性方面的需求,以及可能的變形的方式。比如,擁抱、撫觸、手技、口腔⋯⋯等來代替性交,但重點是溫柔且兩人互相同意。

5. 保有「夫-妻」單獨交流的時空,比如,每周有1-2次可以輕鬆舒服地交談,共進晚餐‥等。這是穩固家庭的基本。

6. 認知到當願意和伴侶持續人生的旅程時,「父」、「母」角色的甜蜜負擔,其實是深化「夫-妻」關係的另一種形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祝福所有的新人,早生貴子﹗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可不定時收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6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部分夫妻在生小孩之後,性生活的頻率就大幅下降。 是因為女人生完小孩之後,體內賀爾蒙有變化了,情慾就降低了嗎?還是因為教養的責任,讓兩人生活目標就只剩下「把孩子養大」,彼此的關係中就少了情趣?我想用我自己讀完<情慾徒刑>這本書的心得來討論以上議題。
Thumbnail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部分夫妻在生小孩之後,性生活的頻率就大幅下降。 是因為女人生完小孩之後,體內賀爾蒙有變化了,情慾就降低了嗎?還是因為教養的責任,讓兩人生活目標就只剩下「把孩子養大」,彼此的關係中就少了情趣?我想用我自己讀完<情慾徒刑>這本書的心得來討論以上議題。
Thumbnail
一個女人到成為母親的過程,就像是走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角色從被照顧者(或獨立自主)成為了照顧者,照顧的對象不只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中途還不能像工作一樣說離職就離職,也因為如此漫漫長路而使得心情更需要調適。 回想幾年前得知懷孕的那一刻,心裡其實沒有太多擔憂及惶恐,但隨著一項項的產檢,也不免擔憂起胎兒
Thumbnail
一個女人到成為母親的過程,就像是走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角色從被照顧者(或獨立自主)成為了照顧者,照顧的對象不只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中途還不能像工作一樣說離職就離職,也因為如此漫漫長路而使得心情更需要調適。 回想幾年前得知懷孕的那一刻,心裡其實沒有太多擔憂及惶恐,但隨著一項項的產檢,也不免擔憂起胎兒
Thumbnail
在年輕的時候,是因為諗書與工作,霸佔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總覺得自己不自由。然而,在成為母親後,我才明白以前的生活是多麼的自由。 首先要知道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沒法擁有完全的自由,我們擁有的都是相對的自由。
Thumbnail
在年輕的時候,是因為諗書與工作,霸佔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總覺得自己不自由。然而,在成為母親後,我才明白以前的生活是多麼的自由。 首先要知道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沒法擁有完全的自由,我們擁有的都是相對的自由。
Thumbnail
缺乏同理心 遇到問題只會開口問 說了才要做
Thumbnail
缺乏同理心 遇到問題只會開口問 說了才要做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們對已婚婦女的期待已經從單純的「照顧孩子」變成了還要同時兼顧家庭經濟呢?我想大概是現在小家庭的生活越來越不容易,單靠男性一個人賺錢養家已經無法負擔一家人的生活開銷,自然而然地也只能把這個期望加諸在女人身上了吧?!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們對已婚婦女的期待已經從單純的「照顧孩子」變成了還要同時兼顧家庭經濟呢?我想大概是現在小家庭的生活越來越不容易,單靠男性一個人賺錢養家已經無法負擔一家人的生活開銷,自然而然地也只能把這個期望加諸在女人身上了吧?!
Thumbnail
從他們的互動和規劃共同帶小孩之中,我發現現在有些人的結婚、生孩子,不是以前那麼理所當然,以男生來說,要找到 1。彼此都喜歡, 2。女生又願意懷孕生小孩的,是不容易的事情;再來,就是願意生小孩,也要看她 3.願意帶小孩嗎? 4.會(有能力)帶嗎? 哇!這4點要同時成立,是很不容易
Thumbnail
從他們的互動和規劃共同帶小孩之中,我發現現在有些人的結婚、生孩子,不是以前那麼理所當然,以男生來說,要找到 1。彼此都喜歡, 2。女生又願意懷孕生小孩的,是不容易的事情;再來,就是願意生小孩,也要看她 3.願意帶小孩嗎? 4.會(有能力)帶嗎? 哇!這4點要同時成立,是很不容易
Thumbnail
這二、三年連續參加了幾場學生的婚禮,依照進度正是她們逐漸從妻子的角色轉變成母親的時刻了,談戀愛時一言不合,大不了大吵一架之後各自回家,但結了婚之後就不一樣了,二人在同一屋簷下,適必要吵出個遊戲規則,讓往後的類似爭執有個可依循的依據。
Thumbnail
這二、三年連續參加了幾場學生的婚禮,依照進度正是她們逐漸從妻子的角色轉變成母親的時刻了,談戀愛時一言不合,大不了大吵一架之後各自回家,但結了婚之後就不一樣了,二人在同一屋簷下,適必要吵出個遊戲規則,讓往後的類似爭執有個可依循的依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