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之我思 – 病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五年前莫名的「背痠」,那個「痠」影響到生活跟工作,那時跑遍中西醫,尋求解決之道,所有檢查,僅剩核磁共振未能完成。那隧道,有著幽閉恐懼的我雖然克服了,但那個痠,卻無法讓我平躺靜置三十分,檢查因未能完成,背痠當然也找不出原因。
在某天早上晨跑中,回到家,很奇妙的背痠不見了,原因,也無須追究了。

去年十月,五年過了,那背痠又來,來的快也來的痠,早已忘卻當年的痠,只知這次的痠,連跑步都不能,因為震動,導致那痠感極度不舒服。
一樣的流程有走了一遍,先是中醫針灸,後來直接至大醫院掛了神經內科,一樣的X光無異,一樣的神經傳導測試無異。
「你這個應該跟脊椎無關,頸椎間距正常,暫停你的跑步,休息觀察看看!」神經內科醫生很篤定地這樣說。
「試著熱敷,相信症狀會減輕,看來是肌肉問題才是。」醫師再這樣跟我說。
當初買給長輩的熱敷墊,最後回到我手上,熱敷後的背的確減緩不少痠感,可,還是不能跑步........

當中跑了一次五公里,忍著痠,回到家吞了肌肉鬆弛,那一晚根本痠到睡不著,之後回診了三次,確確實實聽從醫囑,休息了一個月。
跟五年前一樣,痠,她又不見了...莫名地來,也莫名地走。
不過
這次痠走了,卻留下手指的麻,左手食指。
而這次的核磁共振逃不了了,麻,不會造成難受,所以這次成功平躺靜置了半小時,結果,比痠,還好抓,X光看不出異常,但核磁共振看到了我神經叢管道窄小問題,在其中某節有突出現像。
於是,開刀是醫生們的建議,神經內科如此,連復健科也是如此。但我卻不認為如此,選擇了加強自己頸椎肌肉,以及坊間復健科診所的復健,開始了復健之路。
因為「麻」影響跑步不多,所以休息一整個月後,從走到快走到超慢跑,恢復到跑步,三個月的時間,搭配著復健,讓我有了在跑步思考外,在復健中,也讓我觀察復健的人生百態。

跑步中聽到路人對話、看到路上的景物,能讓我省思,讓我有所悟。
復健中聽到醫病對話、看到復健的辛酸,也讓我省思,也讓我所悟。
陸續分享,穿插在跑步中。
這就是我的左手,復健的主角。
《跑步》,一個大家都會的動作,我在跑步當中看到自己也聽著別人,跑步中去感受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月-avatar-img
2023/02/27
1
當身體發出警報時,或許就是想說,放慢腳步吧!檢視自己
1
Re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28
謝謝九月,慢慢復原中了~~
喬安納-avatar-img
2023/03/01
hi~~ 紅哥~ 找到你了 (揮手) 祝福康復 ~
Re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02
呵呵,安納萬福,呵呵
野口夏-avatar-img
2023/02/27
紅哥要保重,希望自律的復建可以讓一切安好。
Re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28
野口夏,一切安好,慢慢復原中,這個月,目前跑量破160公里了~呵呵
丫丫阿嬤-avatar-img
2023/02/26
A_red 要保重喔!
Re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27
謝謝阿嬤,沒問題^_^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02/26
期待復健醫病對話系列文章,也希望復健效果良好!
Re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27
文青,皮囊用了許久,當然比不上那些資歷更深的使用者,呵,久了,有所病痛,也是必經之路,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篇分享自身經驗:即便有知識,不代表就能產出成果。知識是資訊,然而我們無法透過「資訊」來達成目標,獲取想要的結果。知道、與完成目標,兩者間很大段距離。那麼,付費課程提供了哪兩大價值,來幫助我們完成目標呢?
Thumbnail
我真的夠資格嗎?你是否常常感到自我懷疑?本篇分享「冒牌者症候群」的由來,以及個人該如何克服這種心理內耗,從中學習成長。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已經負債累累連生活都有困難,在最艱難的時期為何還依然創立明川設計?如何從一個失敗賠錢的爛統包蛻變成設計總監?文章描述了作者從沒靠山沒資金一點一滴從低谷爬起,到至今穩定年營收千萬的成長逆襲之路。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慢慢地生活回到原來的節奏,開始練習自行車,準備九月的比賽,肩膀真的還不行,頻繁的出差行李搬上搬下,後背包甩來甩去,肩周炎一再的發作。 開始密集的慢跑,一個禮拜四次,而不是前幾個月要死不活死拖活賴的一個月難得出去跑上幾次,想到一句網路笑話: 自從知道自己得了神經病之後,整個精神都好了起來。 積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除了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情感糾葛,劇情還涉及哲學思辯,融入了「量子糾纏」和「薛丁格的貓」等概念。如果對這兩個物理觀念不太清楚,可能會對林依晨所演的簡慶芬的台詞有點一知半解。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從美國回臺灣後,復健的感受與差異。文章呈現了作者在臺灣復健所遇到的挑戰、設備的重要性以及回到臺灣後的珍貴回憶。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瞭解到在不同地點復健的體驗與感受。相信這些真實的心得將對有相似經歷的人有所幫助。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篇分享自身經驗:即便有知識,不代表就能產出成果。知識是資訊,然而我們無法透過「資訊」來達成目標,獲取想要的結果。知道、與完成目標,兩者間很大段距離。那麼,付費課程提供了哪兩大價值,來幫助我們完成目標呢?
Thumbnail
我真的夠資格嗎?你是否常常感到自我懷疑?本篇分享「冒牌者症候群」的由來,以及個人該如何克服這種心理內耗,從中學習成長。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已經負債累累連生活都有困難,在最艱難的時期為何還依然創立明川設計?如何從一個失敗賠錢的爛統包蛻變成設計總監?文章描述了作者從沒靠山沒資金一點一滴從低谷爬起,到至今穩定年營收千萬的成長逆襲之路。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慢慢地生活回到原來的節奏,開始練習自行車,準備九月的比賽,肩膀真的還不行,頻繁的出差行李搬上搬下,後背包甩來甩去,肩周炎一再的發作。 開始密集的慢跑,一個禮拜四次,而不是前幾個月要死不活死拖活賴的一個月難得出去跑上幾次,想到一句網路笑話: 自從知道自己得了神經病之後,整個精神都好了起來。 積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除了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情感糾葛,劇情還涉及哲學思辯,融入了「量子糾纏」和「薛丁格的貓」等概念。如果對這兩個物理觀念不太清楚,可能會對林依晨所演的簡慶芬的台詞有點一知半解。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從美國回臺灣後,復健的感受與差異。文章呈現了作者在臺灣復健所遇到的挑戰、設備的重要性以及回到臺灣後的珍貴回憶。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瞭解到在不同地點復健的體驗與感受。相信這些真實的心得將對有相似經歷的人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