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參加一場四天三夜教師生命成長營,像一場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的大拜拜,同時結合寺廟作息,每日行程講題多元,一方面讓我們瞭解生命教育各相關領域的先進知識,也有緣聆聽法師談佛教的空性。在這樣巧妙組合的安排下,我的心思卻也像單擺上的球,在「取」與「不取」之間來回晃盪。
連續四整天的講座與座談會,安插佛寺靜謐的「
過堂用齋」,因有先前在後拉岡課上學習思辨,以及自己籌思中的論文,容我有更多時間思考,關於空、真理、輪迴這些事。
活動全天排程內容豐富,第一天離開課程廳堂已近9:30pm,見盥洗室洗手槽上張貼「晚上十點半以後洗澡是犯規」,我動作慢,得趕緊吹一頭拖把般厚的髮,10:15pm結束一切後,踮著腳尖走,輕聲回到六人通舖房間。我們這間寢室只睡三位學員,空間寬敞許多,頂上電扇外加兩個立扇,瀰漫著微微檀香的房間通風良好,南台灣的夏日卻一點也不悶熱。清晨四點多清醒後,我等到4:45am才起床,算好梳洗後的時間,天會更亮一些,方便到後方公園暖身運動。
其它學員選擇參加5:30am誦經,我到公園練太極。6am早餐,7am禪坐,8am聽講座到中午用齋,法師建議我們餐後百步對身體好,再回寢室小歇一會;2pm開始下午場課程到6pm,再用「
藥石」(簡便晚餐),7:30pm看電影或進行研討會中的報告,最後9:30pm盥洗,10:30pm前入寢,結束一天行程。無需交通接駁,沒有車陣噪音,沒有電視與報紙喧鬧,過著規律的生活。
因為參加學員人數眾多(將近180位),一排三人位置空間不大,我坐中間指定位,有點像飛機艙,進出得請學員讓位了。講座包含神學、佛學、科學(基因與天文)、醫學、人類學、生物學、哲學,以及部分美學,除了一場特別安排座談會外,通常時間不夠學員發言提問,後來將問題寫紙條上傳講台,趁講者空檔時回答。我為喜愛的演講做筆記,難免遇到不感興趣或想打瞌睡的講題,因不好離席,就塗鴉天馬行空想法。值得肯定的是,在這樣寧靜的環境,更能聚精會神地看見或聽見深層內在的自己,清楚覺察內心,避免外在造成更多混亂。
能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為我們分享專業知識與其在該領域的成就,不需我們四處趕場,理應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是另一方面,與我期待聽完演講,需要一段時間思辨、交流討論等等不太一樣。因時間緊湊,沒來得及交流心得,吃飯不語,回寢室休息也不適宜(嚴格來說是禁聲),很難找到空檔;當然,就這樣安靜,不需費心交談,有時也是一種幸福。
有一種幸福... 會令人失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