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曠野耐心等候 (月眉潭教會請安講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日期:3/12

經文:出埃及記17:1-7,羅馬書5:1-11, 8:22-25


這個主日是大齋節期的第三主日,再過兩周就要進入受難周,不知道大家如何在這段時間預備自己的心?有些信徒可能不習慣過大齋期,會不明白為什麼在進入受難周前還需要做準備。

其實關於大齋期的由來可能源自猶太傳統中為所愛之人死去而守齋的習俗,大家可以想像如果耶穌是我們所愛之人,我們會怎麼為他守齋?如果我們今天是耶穌身邊的門徒,得知他即將要進入耶路撒冷受難、死亡,我們會怎麼陪伴他走這最後一趟路程?

我曾有陪伴癌末的外婆到她離世的經驗,她人生最後半年的都是躺在床上度過。當她一開始臥床,病情就惡化的很快,我親眼看著她從意識清醒的狀態慢慢變成無法對答,從呼吸平順慢慢變成每一次呼吸都費力。

看著她歷經那樣的過程使我感到痛苦與無力,一方面難過她將要離去,另一方面也心疼她被困在那張床上無法自由,她因著失去對自己身體控制而透露出絕望,看著那樣的她使我的心感到像是被撕裂般的疼痛。

當我們面對所愛之人走到生命的盡頭時都會哀傷,也會不捨摯愛的人所遭受的身體病痛,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希望能做點什麼來分擔他們的痛苦,因為看著他們痛苦,也令我們感到痛苦。因此大齋期是為了提醒我們耶穌即將進入受難與死亡,在這段時間我們透過捨棄自己的慾望、禱告、悔改來使自己更能夠體會耶穌受苦的心情,使我們能以自身的痛苦陪伴耶穌的痛苦,並且在復活來臨時抱持感恩的心。


大齋節期從2/22開始一直到復活節為止總共四十天,為什麼大齋期是四十天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解讀認為是與耶穌在曠野受試探四十天有關,有的則是追溯到舊約中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的漂流,然而不管是哪一種解讀,都認為大齋節期與曠野中的操練有很深的關聯。

曠野是一個不論是食物或水源都相當匱乏的地方,在曠野中生活時,一點水或食物都比身分地位、財富還要更珍貴,因此曠野會迫使人放下許多慾念與控制,因為人無法依靠那些無用的慾念在曠野生存,也沒有辦法靠自己就找到食物與水源,只能將一切都交由上帝來安排。

在今天出埃及的經文中以色列人已經在曠野漂流了一段時間,上帝指示以色列人在利非訂這個地方安營,他們原本應該對於可以找到水源有所期待,但眼前迎來的卻是乾涸的河道。

以色列百姓必須長時間在曠野中面對缺糧缺水的困境,在看不到水源的情況下,他們的身心一定是極度的疲憊與失望,他們因此與摩西吵了起來,忿忿不平地說:「給我們水喝吧!」。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為了水的事情煩惱,而摩西卻已經對他們的抱怨不耐煩,他認為以色列百姓在「試探」上帝,「試探」這個詞在前面的十五章及十六章都有出現,但都是用在上帝「試驗」以色列人,摩西這裡說以色列人「試探」上帝指的是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一種「挑釁」,他們質疑上帝拯救的作為與動機。摩西認為以色列人這種「試探」的行為是不對的,他甚至在申命記中回顧這段事件時仍勸誡以色列人不要再犯同樣的行為。

我們或許會認同摩西,也認為以色列百姓不應該在那裡吵吵鬧鬧,畢竟摩西及上帝的地位這麼崇高,怎麼可以質疑或挑戰?以色列人難道不該對上帝更有信心嗎?

肚子餓又口渴的時候真的很容易情緒失控,我曾經跟我的父母去爬山,結果因為他們很習慣爬山,就走的比較快也比較持久,而我因為比較少在運動,所以走一走就又累又餓,然後他們也不想管我要不要休息,最後我就累到開始生氣了。所以色列人的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們不是在休閒爬山,而是在曠野中移動,困擾他們的可能不單單只是身體的疲憊,還有心理上的焦慮,他們可能時時刻刻都必須擔心食物和水有沒有著落,一旦沒有了儲備又沒有新的供給就會有斷糧斷水的危機,那是一種生存的焦慮,就很像失業之後沒有收入,但各種帳單還是一直寄來的壓力與窘迫。

如果我們今天是以色列人,在這種不知道明天有沒有食物與水的環境當中,我們還能夠耐得住焦慮,說出要有信心這種話嗎?應該是很困難的,甚至我們可能會跟以色列人一樣挫折,對於現況充滿了抱怨。

但上帝面對以色列人的吵鬧並沒有像摩西一樣不耐煩,祂沒有任何生氣的情緒,也沒有責備以色列人沒有信心,他只是叫摩西拿著杖去擊打磐石,就立刻流出他們所需用的飲水。出埃及記17:1告訴我們,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前行的路徑全是遵照上帝的指示,上帝不可能不知道他們即將要去的地方沒有水源,但祂就是故意要帶以色列人去到沒有水源的地方,祂就是要讓以色列人看到磐石出水的奇蹟,祂要讓他們知道祂會供給一切,因為他們是上帝的子民。

出埃及記中當以色列人遇到危機時就會抱怨:「為什麼要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一次是在面對法老追兵,另一次是缺乏食物的時候,再加上這次的缺水危機,真的都是很危急的生存問題,如果我們從以色列人的角度來看這些危機,就可以從他們的抱怨中感受到焦急與無力。

是啊,為什麼要把他們從埃及領出來?他們本來在埃及的生活有吃有喝,不需要擔心斷糧或缺水,也不用擔心被法老追殺,走入曠野中根本是一種自討苦吃。可是他們必須要離開埃及才能不再被奴役,上帝的拯救與應許才會實現,除非他們想要回埃及繼續被奴役,否則進入曠野已經是一條不可回頭的道路,上帝必然要使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歷經一番的磨難,但祂這麼做並非要懲罰以色列人,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上帝與他們同在,他們不是靠自己而是靠著耶和華而活,就如同摩西在申命記8:3所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上帝要我們走入曠野是為了使我們看見祂的拯救,要讓我們知道在飢餓口渴之時祂會無條件的供應糧食及水源,而我們的生命會因為看見那豐沛的供給而改變,我們會開始學習在困境中等待上帝的拯救。

相信大家對羅馬書的這段經文很熟悉:「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基督徒很常在遇到困難時會想到這段經文,也很常拿這段經文叫別人要在困難中要忍耐、喜樂,但這樣的說法並非完全正確,因為保羅解釋在患難中的喜樂是來自於信徒對於救恩的盼望,那不是一種盲目的喜樂,而是真實的理解自己活在上帝的恩典之中。

上帝會在「特定的時刻」藉著基督的死向我們顯現祂的愛,也就是在我們仍是罪人的時刻,在我們最軟弱、無助的時刻,在我們與上帝失去連結的時刻,基督會為著那樣的我們而死,並且使我們從與上帝疏遠的狀態重新連結、和好。

我們會在患難的磨練之中經歷上帝的拯救,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修復,而在我們經驗到救恩之後,我們才能在患難中保有盼望,因為明白即便是患難也不能阻礙上帝的愛,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會活在祂的應許之中,因此在患難裡我們反而能以喜樂的心去看待苦難,因為對於救恩有確切的盼望。


各位弟兄姊妹,你們也有走入曠野的經驗嗎?你們是否也曾經感受過那種自己隻身在人生的路途上行走的孤獨與徬徨呢?我在就讀神學院的期間深深的體會到這是上帝給我的一趟曠野之旅。

我原本的工作是護理師,這份工作帶給我相當程度的經濟與生活穩定,可是我的心靈時常是不快樂且空虛的,彷彿人生失去了目標,後來我才發現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唸神學,因為神學能帶給我很多心靈上的快樂,所以我毅然的辭職決定考神學院。

然而就在我報考神學院的那一年,我出現了憂鬱及恐慌的情形,常常會感覺不到快樂,有時候甚至會突然覺得喘不過氣,當時去身心科看診吃了大約半年的藥才好起來。

我那時才發現要拋棄過往的安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很有壓力的,因為不知道未來會怎麼發展,加上身邊年紀相仿的人都在追求生活穩定,計劃要結婚或者買車買房,自己因此會產生比較的心理。

可是儘管如此我也沒辦法再繼續原本的生活,我想要好好遵從自己的意願去過人生,也想要好好回應上帝的呼召,因此我鼓起勇氣踏上神學之路,而現在的我並不後悔走上上帝呼召的這條路,現在的我對於自己的決定更有自信,我也在唸神學院的過程中遇見了使我在靈性上得以成長的人、事、物,這一切都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上帝的愛與恩典如何保守我在這條路上前進。


在大齋節期中做為基督徒的我們被邀請進入曠野與耶穌一同展開一段旅程,我們不僅在這趟曠野之旅中看著耶穌受苦、死去、復活,我們也與他一同在受苦、死去以及復活。

聖經學者鄧雅各認為,救恩是一個使基督徒淬鍊及成長的過程,十字架所帶出的神學不單是指耶穌的受苦與死亡,也會造就信徒完全的轉變,使基督徒能在基督裡符合神的形象,因此我們會努力地效法耶穌,這當中包括與祂一同受苦並且捨棄生命一同復活,而我們效法的根據即是對於得救的盼望。

所以做為基督徒不可能只享受復活與救恩而不先走入曠野,我們一定得走入曠野經歷磨難,才能真正體會基督的受苦與死亡。這個過程雖然痛苦,但我們將學會如何在盼望中等待,如同保羅在羅馬書8:25所說:「我們若盼望那看不見的,我們就耐心等候。」,基督的復活會在死去後到來,就如同在曠野中口渴絕望之時,我們會看見上帝所預備的豐沛水源。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像王貞文牧師所寫的祈禱文,這篇祈禱文的名字叫做「晨禱」,是她在2015年所寫。王貞文牧師是過去台南神學院的一位老師,也是一位非常溫柔且令人敬重的牧者,她在2013年得到癌症,並於2017因為癌症而過世,她在生病的過程中不斷經歷治療又復發的折磨,但是她在這般病痛當中仍持續以溫柔的心來等待上帝,她的經驗讓我看見什麼是在艱難中的盼望,那樣的盼望充滿了堅定與溫柔。若是你正在經歷曠野中的旅程,也正在等待上帝拯救,希望這則祈禱文能在你耐心等候的過程中帶來一些力量:

全能上主 活命源頭

懇求祢互我有氣力企在

舉頭看見祢所備辦道路

若是我著安靜坐落來等待祢

懇求祢賞賜平安自在心靈

以及堅定心志

來聽候祢向我顯明

當我的眠夢互驚惶與烏暗浸透

懇求祢溫柔來抱我

互我佇祢懷抱中間醒起來

知影祢佇我四周圍

疼痛圍我無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瀞皓的沙龍
7會員
8內容數
黃瀞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9
日期:3/26 經文:約翰福音 11:1-53 在今天的故事中,除了耶穌之外還有三個很重要的角色,第一個主要角色是拉撒路,他有兩位親姊妹,一個叫做馬大,一個叫做馬利亞,想到馬大和馬利亞我們時常會想起在路加福音中也有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我們知道這兩姊妹與耶穌的關係很好,雖然約翰福音當中並沒有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3/29
日期:3/26 經文:約翰福音 11:1-53 在今天的故事中,除了耶穌之外還有三個很重要的角色,第一個主要角色是拉撒路,他有兩位親姊妹,一個叫做馬大,一個叫做馬利亞,想到馬大和馬利亞我們時常會想起在路加福音中也有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我們知道這兩姊妹與耶穌的關係很好,雖然約翰福音當中並沒有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3/21
大齋節期從2/22開始一直到復活節為止總共四十天,這個節期是為了提醒我們耶穌即將進入受難與死亡,在這段時間我們透過捨棄自己的慾望、禱告、悔改來使自身痛苦因而更能夠體會耶穌受苦的心情。這周是大齋節期的第四主日,普遍被教會稱為「喜樂主日」,會被稱作「喜樂主日」是為了讓信徒能在節期齋戒到一半的時刻,得以從
Thumbnail
2023/03/21
大齋節期從2/22開始一直到復活節為止總共四十天,這個節期是為了提醒我們耶穌即將進入受難與死亡,在這段時間我們透過捨棄自己的慾望、禱告、悔改來使自身痛苦因而更能夠體會耶穌受苦的心情。這周是大齋節期的第四主日,普遍被教會稱為「喜樂主日」,會被稱作「喜樂主日」是為了讓信徒能在節期齋戒到一半的時刻,得以從
Thumbnail
2023/03/05
日期:3/5 經文:馬太福音16:21-17:8 去年12月時台灣有一件跟教會有關很大的新聞,就是藝人小甜甜與「藝起發光」教會的衝突,原本小甜甜要出演「藝起發光」籌備的福音電視劇,後來卻突然被換掉,之後小甜甜也退出教會。而就當外界在猜小甜甜為什麼會退出教會時,「藝起發光」的教會就發了一個聲明,指稱因
Thumbnail
2023/03/05
日期:3/5 經文:馬太福音16:21-17:8 去年12月時台灣有一件跟教會有關很大的新聞,就是藝人小甜甜與「藝起發光」教會的衝突,原本小甜甜要出演「藝起發光」籌備的福音電視劇,後來卻突然被換掉,之後小甜甜也退出教會。而就當外界在猜小甜甜為什麼會退出教會時,「藝起發光」的教會就發了一個聲明,指稱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亞當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以挪士的意思就是脆弱必死的人!那時候人開始呼求耶和華的名 (創世紀 4:26)。 時間的大輪運轉了四千年,在耶路撒冷一個池子名叫畢士大池,旁邊躺著許多病弱的、瞎眼的、瘸腿的、枯乾的,他們在等候經常隨機發生的水動;因為當水動時,這群弱者就會用盡僅有的一點點力量,用爬的用
Thumbnail
亞當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以挪士的意思就是脆弱必死的人!那時候人開始呼求耶和華的名 (創世紀 4:26)。 時間的大輪運轉了四千年,在耶路撒冷一個池子名叫畢士大池,旁邊躺著許多病弱的、瞎眼的、瘸腿的、枯乾的,他們在等候經常隨機發生的水動;因為當水動時,這群弱者就會用盡僅有的一點點力量,用爬的用
Thumbnail
撰文/溫永生 院長 編輯/讀經會編輯部 《民數記》11:1-9 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
Thumbnail
撰文/溫永生 院長 編輯/讀經會編輯部 《民數記》11:1-9 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
Thumbnail
「這個耶和華為什麼要帶我們來這裡受死呢?要害我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走才開心嗎?這樣我們回埃及不是更好嗎!」一個大鬍子吆喝著。 「我們在選出一個領袖帶我們回埃及吧!」另個老人應和著。 一位中年人伏著地,在眾人地罵聲中僵持在那哩,另有一位中年人爬出人群也伏在一旁,時而扶著原本那位中年人的手臂。 鉀鈉也在人
Thumbnail
「這個耶和華為什麼要帶我們來這裡受死呢?要害我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走才開心嗎?這樣我們回埃及不是更好嗎!」一個大鬍子吆喝著。 「我們在選出一個領袖帶我們回埃及吧!」另個老人應和著。 一位中年人伏著地,在眾人地罵聲中僵持在那哩,另有一位中年人爬出人群也伏在一旁,時而扶著原本那位中年人的手臂。 鉀鈉也在人
Thumbnail
經文:出埃及記17:1-7,羅馬書5:1-11, 8:22-25 這個主日是大齋節期的第三主日,再過兩周就要進入受難周,不知道大家如何在這段時間預備自己的心?有些信徒可能不習慣過大齋期,會不明白為什麼在進入受難周前還需要做準備。 其實關於大齋期的由來可能源自猶太傳統中為所愛之人死去而守齋的習俗,大家
Thumbnail
經文:出埃及記17:1-7,羅馬書5:1-11, 8:22-25 這個主日是大齋節期的第三主日,再過兩周就要進入受難周,不知道大家如何在這段時間預備自己的心?有些信徒可能不習慣過大齋期,會不明白為什麼在進入受難周前還需要做準備。 其實關於大齋期的由來可能源自猶太傳統中為所愛之人死去而守齋的習俗,大家
Thumbnail
聖經裡面,主要關於死亡與地獄的段落 伯 10: 18 你為何使我出母胎呢?不如我當時氣絕,無人得見我; 伯 10: 19 這樣,就如沒有我一般,一出母胎就被送入墳墓。 伯 10: 20 我的日子不是甚少麼?求你停手寬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蔭之地以先─可以稍得暢快。
Thumbnail
聖經裡面,主要關於死亡與地獄的段落 伯 10: 18 你為何使我出母胎呢?不如我當時氣絕,無人得見我; 伯 10: 19 這樣,就如沒有我一般,一出母胎就被送入墳墓。 伯 10: 20 我的日子不是甚少麼?求你停手寬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蔭之地以先─可以稍得暢快。
Thumbnail
新生命的盼望,一定伴隨著劇痛和傷口。巴比倫也象徵撕裂傷,無法安息的傷。所以,乳香和沒藥,也是獻給所有還在巴比倫傷痛中,卻願意耐心等候彌賽亞的人。
Thumbnail
新生命的盼望,一定伴隨著劇痛和傷口。巴比倫也象徵撕裂傷,無法安息的傷。所以,乳香和沒藥,也是獻給所有還在巴比倫傷痛中,卻願意耐心等候彌賽亞的人。
Thumbnail
利未記一開頭可能就會讓很多人抓狂,因為是一連串的獻祭條例,簡單說就是要殺一大堆動物…… 獻祭必須是自願的,但就算如此,做做樣子免不了,總之這些規矩其實也代表了沈重的負擔,畢竟要這樣燒,代表的是大量的財產…… 但其實有顧慮到窮人,很多儀式可以以素祭取代,或者改用鴿子(耶穌的父母親就是用鴿子獻祭,這是家
Thumbnail
利未記一開頭可能就會讓很多人抓狂,因為是一連串的獻祭條例,簡單說就是要殺一大堆動物…… 獻祭必須是自願的,但就算如此,做做樣子免不了,總之這些規矩其實也代表了沈重的負擔,畢竟要這樣燒,代表的是大量的財產…… 但其實有顧慮到窮人,很多儀式可以以素祭取代,或者改用鴿子(耶穌的父母親就是用鴿子獻祭,這是家
Thumbnail
最先聯想到的是約伯記1、2: 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 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擊打約伯,使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 約伯就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
Thumbnail
最先聯想到的是約伯記1、2: 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 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擊打約伯,使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 約伯就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
Thumbnail
上帝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
Thumbnail
上帝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
Thumbnail
這個看不見的病毒,恰恰就像《出埃及記》,摩西預先告誡以色列人,埃及將有一場大屠殺,叫以色列人事先準備的場景…
Thumbnail
這個看不見的病毒,恰恰就像《出埃及記》,摩西預先告誡以色列人,埃及將有一場大屠殺,叫以色列人事先準備的場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