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3/26
經文:約翰福音 11:1-53
在今天的故事中,除了耶穌之外還有三個很重要的角色,第一個主要角色是拉撒路,他有兩位親姊妹,一個叫做馬大,一個叫做馬利亞,想到馬大和馬利亞我們時常會想起在路加福音中也有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我們知道這兩姊妹與耶穌的關係很好,雖然約翰福音當中並沒有一樣的故事,但約翰福音也告訴我們耶穌素來愛他們三姊弟。
經文寫到拉撒路患了重病,因此做為親手足的馬大與馬利亞十分焦急,趕忙派人去找耶穌,因為她們與耶穌關係良好,知道他能夠行醫治,所以她們也希望耶穌能醫治拉撒路,但在耶穌到來以前,拉撒路就病死了,我們可以看到兩姊妹對於親兄弟的逝去皆感到悲傷,她們在看到耶穌時皆對他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尤其馬利亞還對著耶穌哭了。
但耶穌出現在兩姊妹面前時並沒有對於他的晚到而感到抱歉,因為耶穌並不是趕不及醫治拉撒路,因為他在聽到拉撒路病危後其實是刻意待在原地兩天後才出發,看到這裡我們會覺得耶穌好像很殘忍,感覺就是故意在等拉撒路病死,但他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第四節有說明他這麼做的理由,他說:「這病不至於死,而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為要使上帝的兒子藉此得榮耀。」,耶穌的話很奇怪,什麼叫「這病不至於死」?拉撒路不就是死了嗎?
然而耶穌的意思是拉撒路會在死亡後復活,而拉撒路的死而復活不僅與上帝的榮耀有關,也與耶穌的榮耀有關。拉撒路的復活是耶穌在約翰福音中最重要的一個神蹟,這個神蹟所要表達的並不僅是耶穌有行醫治的能力,而是有更深遠的意涵,因為這個神蹟指向耶穌的榮耀,這份榮耀必須透過死而復活的過程來彰顯,而「復活」並非指的是身體上的永活,因為就算拉撒路從墳墓中出來,他最終也還是死了,我們都知道他沒有活到二十一世紀。
因此耶穌所說的「復活」指的是一種永恆的生命狀態,他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二十五到二十六節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耶穌的「復活」會戰勝死亡,使信他的人活在超越死亡的永恆生命中。
耶穌不僅認為拉撒路只會短暫的死去,他還跟門徒說他因此而「歡喜」,因為他知道他要讓拉撒路復活,並要使門徒因此相信上帝的榮耀。然而馬大與馬利亞以及他們身邊前來安慰的猶太人,都無法完全理解耶穌的想法,但馬大與馬利亞及猶太人三者的反應不盡相同。
首先我們看到馬大,馬大在聽見耶穌來到村子裡時就出去迎接,雖然她一看到耶穌出現就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弟弟就不會死了。」,但她後面補了一句:「我也知道,即使現在,你無論向上帝求甚麼,上帝也必賜給你。」,也就是說她依然相信耶穌會為這樣的現況帶來改變,雖然她其實不太清楚耶穌會做什麼,因為當耶穌跟她講到復活時,她以為耶穌講的是末日的復活,但當耶穌問她相不相信復活與生命都在於他,馬大就立刻回答:「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
然而馬大雖然看似理解耶穌所說的話,但在第十一章三十九節,當耶穌要他們把墳墓石頭移開時,馬大說拉撒路死了四天必定臭了,還因此遭到耶穌的指正,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雖然馬大前面說她相信耶穌所說的話,但其實她還是沒有很明白耶穌的意思,可是她至少願意嘗試去理解與相信。
再來是馬利亞,當耶穌出現時馬利亞並沒有像馬大一樣一聽見耶穌來了就跑出去,反而是坐在家裡,等到馬大回來轉述耶穌對她的呼喚時,她才急忙跑去,而她一跑去就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弟弟就不會死了。」,隨後她就沒有再說話,只是與那些來安慰她的猶太人一同哭泣。
馬利亞「急切」起身前去找耶穌的舉動,就如同約翰福音二十章中那主所愛的門徒因為想到耶穌而跑得飛快,這兩節經文中用來表示「急促」的希臘文字詞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馬利亞迫切去找耶穌的舉動就是一種門徒的行為,她跟那些不追隨耶穌的猶太人是不一樣的,猶太人以為她要去墳墓那裡哭,但她其實是要衝去找耶穌,因為她渴慕或曾經渴慕耶穌的話。
但我們也看到馬利亞是對耶穌有失望的,她不旦沒有主動的在一開始就去迎接耶穌,她也不認為耶穌會為拉撒路的死帶來任何改變,馬利亞雖然和馬大都對耶穌說同樣的話,但馬利亞更像是在責怪耶穌:「如果你早點來就不會這樣了。」,也就是說馬利亞對耶穌的相信僅止於他能夠醫治患病的人。
至於故事中的猶太人則是完全不明白耶穌的身份與使命的一群人,他們有點像是「來亂的」,而這群人對於耶穌有著不同的想法,在十一章第八節,門徒提到有些猶太人因為耶穌的所言所行想要拿石頭打他,另外那些前來安慰馬大馬利亞的猶太人,在看到耶穌哭的時候,七嘴八舌的在旁邊討論,有的說耶穌哭是因為耶穌很愛拉撒路,有的還提到前面第九章的神蹟,說他都治好瞎子了難道不能治好拉撒路嗎?但我們知道這群猶太人對於耶穌的評價並不可信,因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也不曾相信耶穌的身份與他真正的使命。
從馬大、馬利亞,以及猶太人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人能夠完全明白且相信耶穌是帶來「復活」及「生命」的主,他們不相信上帝死而復活的榮耀會透過耶穌來彰顯,使得他們在面對拉撒路的死亡時他們憂傷、哀慟。
經文說耶穌看著這些人悲傷的反應,心裡悲嘆又甚憂愁,「悲嘆」這個詞在希臘原文中有兩個可能的意思,一個是「深受感動」,一個是「生氣」,但比較有可能是「生氣」,因為在接下來十一章三十五節的經文中提到「耶穌哭了」,耶穌的「哭」跟馬利亞及猶太人的「哭」所使用的希臘文是不同的,因此一些新約研究認為約翰福音想要把耶穌「哭」與馬利亞及猶太人的「哭」區分開來,代表耶穌哭並非是出於對拉撒路死亡的悲傷,而是因為看到這些人的不信,有學者更是認為耶穌是因為看到曾經相信他的馬利亞與那些完全不信他的猶太人一起哭而更是感到悲傷。
是啊,居然沒有一個人完全相信耶穌能夠帶來復活,想必耶穌一定是失望的吧。但如果我們今天是馬大和馬利亞,我們有辦法輕易的面對自己的親人死亡嗎?
我之前在醫院從事護理師的工作,照顧過不少臨終的病人,並且過去幾年我的外婆及阿公也相繼離世,從他們病危到離世的過程我都有參與,但即便是這樣,每一次面對死亡我還是整個無法習慣。
對於每個親人離世的家屬來說,經歷那樣的過程心情都是很掙扎的,有些死亡是來得突然,令人措手不及,而有些死亡則是可以預期,然而可預期的死亡雖然會使家屬有心裡準備,可是在實際面對的過程中還是會有許多迷茫的時刻,因為親人身體的病痛時常使人感到無能為力,而且即便家屬不希望親人持續地在病痛中受苦,但真的要簽放棄急救的同意書時都還是會很煎熬。
就像我的外婆因為癌末而選擇接受安寧療護,我的母親從一開始就決定不讓我外婆插任何管路維生,包含鼻胃管,然而當我的外婆開始因為意識不清而無法進食時,我的母親也感到慌張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安寧的護理人員告訴我們如果外婆無法進食就不需要強迫她,讓她自然地離去即可,這是讓她最不痛苦的方式。
在面對親人的病痛及死亡時,什麼都不能做真的會讓人很慌,但有時懂得放手,學習去接受死亡的到來,反而對於臨終的病患而言才是最好的。
馬大與馬利亞對耶穌的理解還不足以使她們在面對拉撒路的死亡時懂得相信與放手,但我在讀這段經文時,我始終認為耶穌並非不能理解馬大與馬利亞的悲痛,因為他在看到馬利亞的眼淚時他也哭了,不論那是悲傷的哭或者生氣的哭,他都有非常多的情緒在他的內心翻攪,而這些情緒的觸發是因著感受到了他人的情緒,因此不論他認不認同他們的悲傷,他一定感受到了馬利亞與猶太人的悲痛,並且因為受到那份情緒的影響而產生了情緒,這個時刻是耶穌最人性化的一面,他憑著一顆富有人性化的心,以自身的情緒與眼淚去回應馬利亞與猶太人的悲傷與眼淚。
其實耶穌並沒有因為眼前這些人的不信就灰心,倒不如說他原本就是要藉著拉撒路的死而復活讓不信的人能夠相信,而我們也看到在拉撒路復活後,來看馬利亞的那些猶太人中就有許多信了耶穌的人。
而馬大及馬利亞雖然在耶穌復活後沒有再說話,但我們可以在約翰福音十二章中看到馬利亞拿極其珍貴的香膏去抹耶穌,此舉除了是馬利亞在表達她對耶穌的愛,約翰福音也藉著她膏抹耶穌的舉動來預表耶穌的死亡,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不論是馬大或馬利亞,還是那些猶太人,在經歷了拉撒路死而復活的神蹟後,都對於耶穌如何彰顯榮耀有更深刻的理解與相信。
在約翰福音中耶穌所行的神蹟都是為了啟示上帝的榮耀,而拉撒路的死而復活在約翰福音中是最大也是耶穌最後一個神蹟,這最後的神蹟預表了耶穌自己的死而復活,也是耶穌受難的起頭,因為耶穌在行完拉撒路的神蹟後祭司長與法利賽人就聚集起來,他們認為耶穌的行為恐被當時統治猶太地區的羅馬帝國認定為叛亂,因此他們商議要殺耶穌,等於說耶穌是以拉撒路的死而復活促成了自己的受難,而耶穌的受難是最至關重要的,因為唯有耶穌自身經歷受難及死而復活,上帝的榮耀才得以完全的被彰顯。
因此拉撒路的神蹟不僅使馬大、馬利亞以及那些猶太人看見上帝的榮耀,使他們相信耶穌是那死而復活的主,它同時也使約翰福音的讀者即將與耶穌一同進入受難的過程時,得以理解上帝的榮耀如何彰顯在耶穌身上。
那我們呢?教會即將在下禮拜進入受難周,我們已經預備好要迎接耶穌的受難與死亡了嗎?我們真的理解耶穌受難的意義了嗎?做為基督徒的我們不能在耶穌進入受難時當一個旁觀者,而是要當一個與耶穌一同進入受難的追隨者,但如果要做耶穌的追隨者,我們就必須有所準備要與耶穌一同來面對十字架上的痛苦,我們也要能夠接受死亡必然發生,並且秉持著盼望相信復活最終會到來。
在我搜尋關於烏克蘭的教會應對俄烏戰爭的新聞時,我看到一些報導說現在烏克蘭所有的宗派都團結起來,他們不僅為烏克蘭的戰事及人民共同來祈禱,也不斷地協助地區運送物資給住在防空洞或獨自住在公寓的人,或是提供庇護,同時也有許多人協助難民跨越邊境,還有教會在充滿艱困的戰爭日常中,仍持續地執行洗禮與證婚,他們希望能藉此證明即便是戰爭也不能消滅愛。
這些烏克蘭教會在面對殘酷的戰爭時仍持續地以信仰的態度來為烏克蘭人民提供幫助,其中我覺得有一位牧師的採訪令人非常動容,他告訴記者:「今天早上我醒來的時候,感覺就像一輛卡車從我身上碾過。但是儘管我們都感到疲憊不堪,我們還是向前邁進——相信基督把我們放在這裡就是為了這一刻。」。
這些烏克蘭的教會向我們展現了基督徒在面對重大苦難時,也必須秉持著與耶穌同行的態度來持續前進,這條十字架的道路一定是辛苦的,不過當我們在與耶穌一同在受苦時,耶穌其實也在跟我們一同受苦著,他會分擔我們的痛苦。
同時我們不要忘記耶穌也是那復活與生命的主,他能夠戰勝受苦與死亡並帶來復活,因此我們要相信耶穌也會為我們帶來復活,使我們能在這個世界的苦難中持續地對上帝死而復活的榮耀有所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