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就這樣,無樣為樣(象山慶“23-3/16)

雖然學佛四十餘年,幾乎都在聖道門跟隨善知識熏習,在教理與實修上,偶有受用,到後來,都不如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親切,安心

名號既出,無佛無魔~~這是禪行者的氣勢;佛名才稱,多善根多福德~~這是念佛人的信心。若自問,我是哪種人? 年少輕狂之時,也曾學禪参話頭,雖然辛苦,却以為高人一等。到了年老體衰之歲,只能念佛欣淨土,不再掙扎,就這樣,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隨時隨地,六字名號,心念口稱,反覆的熏習,就這樣,無比踏實。此外,似乎沒什麼大志奢求了。

raw-image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15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念佛不離乎人情(象山慶’23.2.1) 蓮友A:我對人事物以開放、學習、探索的心情去觀察及解。就是What、Why、H0W。舉例說,為什麼有花燈?為了延續民俗傳統,花燈給民眾視覺娛樂之外,有何附加價值及意義?可能有:文化的認同、社區的特色及居民情感的交流、創作潛能的開發等。當然還促進地方
<酒色財氣>四題 佛印禪師:「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蘇軾:「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王安石:「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宋神宗:「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
念佛好--(象山慶23.1.17依"繼程法師"詞改寫)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心中少煩惱 歡喜信靠順佛願 欣極樂如向日葵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口中相續念 一心不亂無間雜 平生業成現不退 念佛好 念佛好 佛中之王阿彌陀 無量光明無量壽 本願加持入佛會
大年初二.藕思(象山慶’23.1.23) 看了一部反殖民的影片,片中的英雄說:「我們的尊貴,不由於血統、土地與抗爭,而來自於對神 (真主)的信仰。」是的,我們生為人的珍貴與尊嚴,並不是「天賦人權」「性本自由」「生而平等」之類世間價值的假設,或由於民族的認同、文化的歸宗,及存在之證明……..;事實上,
本命元辰(象山慶23.1.21) 印光大師<(續)復湯慧振書>: [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決不片時放捨,庶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往生西方矣。]念佛人要有這樣的自肯,雖低調,但霸氣: 給我佛號,其餘免談! 若已沒有太多知見上的疑惑,不干擾念佛,那就放下多聞雜思的好奇,單純一心的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除
病中抒懷(象山慶’23.1.17) 淨土宗人既以「愚惡凡夫」為自覺,則應先「悲」後「智」,與一切人和好,揚人之所長,成人之所美,對一切世間/世出之善,皆能「如我所做」的隨喜、成全。心中若有任何不平之氣、競較之想,或嘀咕之言,即可說是煩惱業的現行,更確證了無始劫來至今難改的「凡夫」本性~
念佛不離乎人情(象山慶’23.2.1) 蓮友A:我對人事物以開放、學習、探索的心情去觀察及解。就是What、Why、H0W。舉例說,為什麼有花燈?為了延續民俗傳統,花燈給民眾視覺娛樂之外,有何附加價值及意義?可能有:文化的認同、社區的特色及居民情感的交流、創作潛能的開發等。當然還促進地方
<酒色財氣>四題 佛印禪師:「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蘇軾:「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王安石:「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宋神宗:「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
念佛好--(象山慶23.1.17依"繼程法師"詞改寫)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心中少煩惱 歡喜信靠順佛願 欣極樂如向日葵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口中相續念 一心不亂無間雜 平生業成現不退 念佛好 念佛好 佛中之王阿彌陀 無量光明無量壽 本願加持入佛會
大年初二.藕思(象山慶’23.1.23) 看了一部反殖民的影片,片中的英雄說:「我們的尊貴,不由於血統、土地與抗爭,而來自於對神 (真主)的信仰。」是的,我們生為人的珍貴與尊嚴,並不是「天賦人權」「性本自由」「生而平等」之類世間價值的假設,或由於民族的認同、文化的歸宗,及存在之證明……..;事實上,
本命元辰(象山慶23.1.21) 印光大師<(續)復湯慧振書>: [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決不片時放捨,庶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往生西方矣。]念佛人要有這樣的自肯,雖低調,但霸氣: 給我佛號,其餘免談! 若已沒有太多知見上的疑惑,不干擾念佛,那就放下多聞雜思的好奇,單純一心的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除
病中抒懷(象山慶’23.1.17) 淨土宗人既以「愚惡凡夫」為自覺,則應先「悲」後「智」,與一切人和好,揚人之所長,成人之所美,對一切世間/世出之善,皆能「如我所做」的隨喜、成全。心中若有任何不平之氣、競較之想,或嘀咕之言,即可說是煩惱業的現行,更確證了無始劫來至今難改的「凡夫」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