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認份

2021/06/04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農曆十一月二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你們兩位這次靜修,主要是念佛嗎?
學員答:
念佛、拜佛、靜坐都有。
院長開示:
靜坐在做什麼?
學員答:
院長!弟子看過一本書,是弘一大師寫的,他說每天早上起床做這種運動,穴道會打開。我每天早上起來都做。這一次靜坐,氣就從頂門進來,而且很強,可是氣在沖的時候,不通的地方會痛,就好像會一直打,身體就會一直搖,有時還會顫一下,不知道這樣子對不對?
院長開示:
因為身體裡,經絡的氣還沒有暢通,當然會痛。你的氣若有通,三百六十骨節都是通暢的,那會感到法喜充滿。其實沒有氣通不通這樣的說法,因為那是很自然的,自己本身是沒有感覺的,這樣才自在。比如我之前修不倒單,坐著看書,看一看就不想睡,就坐在那裡,其實也不是故意要去嘗試不倒單,一切都是自然的,感覺只有一下子而已。
有一次我在台中某寺,午齋用完就去拜佛、繞佛,坐下來打地鐘,地鐘打完止靜,一坐就坐到下午五點,後來寺裡的人就去大殿叫我,說人家已經等你五個鐘頭了,你都沒有下來。五個鐘頭,我感覺只有一下子而已,那並不是坐在那邊一直想,我要通我要通。我們修的是念佛,觀照安住正念的禪定功夫,而不是著重於個人的思惟理念上!
那是因為平常我們都在動態中行持,才要時時觀照身心,然後慢慢培養放下,將所緣境安住彌陀聖號上。攝定是這樣來的,並不是刻意說我要放下,因為如果有想放下的念頭,那也是一種執著。
一般禪定,那是功夫禪,功夫禪就是用想的,他把頭分成四部份,就從中間來觀想,觀什麼?觀氣。氣就這樣跟著你的觀想走,你的身體才會有那種前後搖擺的動態。若是聽到什麼聲音就嚇一跳,那你經脈中的氣就會淤積在那裡,這是功夫禪,一般長生學,就是功夫禪,千萬不要去學。
學員問:
院長!那要怎樣學才不會這樣?
長開示:
佛教的禪定,不是這樣學的。佛教的禪定是:你只要放得下,專一於一個所緣境上,心自然就安住了,它是自然的,當你的心靜下來,氣自然就會暢通的。
學員問:
那我就念佛拜佛,不要刻意去觀氣。
院長開示:
不需要刻意的,靜坐時腳會痠、會痛,那是初學者自然的現象,要多多鍛鍊,不要去執著痠、痛,自然地麻是正常的,你只要攝心就好不要管它,痠麻的感覺「啪」一下子就會過去了。自性就是那樣,真如絕對不會辜負你的,你如果執著了,越用有相、無相在那裡觀,就會越糟,絕對不能這樣觀,因為那就「著相」了。佛教的禪定不是在觀氣,我告訴你就是要多多鍛鍊。
各業下放空,意消串習心中要分明,也可以閉目。但障深是不閉目的。
禪坐是要保持三分眼觀鼻頭,身心放鬆專一所緣,禪定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學員問:
用心念佛嗎?
院長開示:
對啊!要不然,臨命終是沒辦法念佛的。因為平常的憶佛、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培養正念,積聚往生的資糧。經典記載:臨命終時,四大脫離,猶如生龜脫殼,苦不堪言。若是有那種預知時至的功夫,說:「我要去西方,阿彌陀佛!」一刻鐘後就走嗎?我們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功德。阿彌陀佛將祂的功德,全部都收攝在這句名號裡。所以我們持名念佛,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然你怎麼往生呢?
你看!倓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的,但是護了十天的戒,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會認份的人,就不會貢高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心中必定有我慢心所,那時要走能走得了嗎?想要貪戀娑婆,又想要去極樂世界,想這樣又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通通都是煩惱障,猶如船下錨,直接掉下去,我看哪裡都別想去了。
學員問:
請問院長!靜坐用氣念佛可以嗎?
院長開示:
不是啦!你就自然地用心念佛就好,念佛就單純地念佛,觀呼吸就單純地觀呼吸,制心一處嘛!一下念佛一下觀呼吸,不會很忙嗎?我看還是單純、老實念佛才好,或可用心觀佛一下,而個性若是比較朝氣,可用日落觀。觀太陽一直向西落下,你的個性自然會隨太陽西下,漸漸寧靜。
而自己的個性若是比較沈,可以觀日出,作日出觀。太陽有熱量,自然氣就會被提昇起來,若沒有作日出觀,那種低沈的氣就調不起來。有功夫的人,想像太陽天天普照著我們,你天天都看到,如果這樣還觀不出來,那究竟是為什麼?因為心中的雜念多,心不清淨,所以觀不出來。太陽是公平的,公平無礙、平等無二,如《般若心經》講:「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沒有罣礙,就不會顛倒。我們就是有罣礙,心有所執,才會顛倒迷惑。大家《心經》背得那麼熟,但背是背了,日常生活卻不會運用。
學員問:
弟子不會用功,要如何拜佛、念佛?
院長開示:
不會用功,就認份一點,多做工作。其實拜佛很容易,見佛很難。像你們拜佛只是在數一千、二千、三千…,「心」還是向外攀緣數字啊!即使拜到蒲團破好幾塊,那又如何呢?若平常拜佛沒有那個皈依、懺悔的心,就不是真拜佛。所以真拜佛,是要以「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意業的觀想」來求佛加被啦!
學員問:
是求佛加持嗎?
院長開示:
對啊!現在時代,物質太豐富了,大家都不覺得世間苦,那要如何吃苦了苦,要如何學習從苦中求出離?你看蔣 故總統中正先生來台灣的時候,他在訓練周圍的文武百官,以及執政領導台灣的人,真是一代一代的福報都不同。
所以我們要覺悟,趕快發願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九品蓮花,攝受九法界的眾生,但眾生的福報越來越輕薄,人心也越來越浮動。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慈悲攝受眾生,絕對是沒有條件的,他很歡迎眾生,而且都已經把手伸出來,要接引眾生去他的國度了,那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眾生的心,就是變得太快了,「心」定不下來,不肯老實念佛,這樣信願不具足,是要如何了生死?
學員問:
那一念心要如何保持?
院長開示:
要時常保持一念警覺的心,如禪宗說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那一念念佛的心,是佛來念佛,所以沒有危險;若用妄想心或貪瞋癡的心來念佛,那就是魔來念佛。佛來念佛,一點兒都沒有危險,可是那要很利根的人,若根機沒有很利,你念一念心就跑掉了。以十法界(六凡四聖)來說,我們那一念念佛的心,若是與佛法界感應道交,其他九法界就會隱沒。
所以我們還是要聽祖師的話,要依教奉行,將心安住在佛號上,要用數目推動自己精進,若沒有數目就容易被妄想拖著走。
學員問:
現在弟子修行覺得沒有進展,要如何突破?
院長開示:
不用突破,你們也有請《念佛四要訣》一書,執著在突破上,那還是有相。「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你就老實念佛就好,一句佛號老實念下去,沒有突破不突破這個問題。上次,有一位居士來淨律寺,他向我說:「師父!我來這裡,我自己念佛好嗎?」我說:「好啊!你去找一個能護持你的人來就好。」所以,修行是要去具足我們自己,
他很有福報去找慧某法師來護持,他之前在佛光山出家。這個人每一項都好,通通都好,他沒有分別心,你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他七十多歲了,什麼都做,你叫他掃廁所,他就去掃。我們修行就是要斷掉這些名相,而不是要講名相,對吧!
教務主任
院長!目前學員的功夫不夠,還是依照日常作息去行持就好嗎?
院長開示:
如果他們要專修,拜佛就用佛珠計數,拜一圈就好,繞佛繞三圈就好,不要打地鐘。專修的人,靜坐一開始要出聲念佛,念一段時間,再用心默念。因功夫不夠,就用聲音念佛來攝心,眼睛不要瞇起來。有時坐下來,眼睛看著鼻頭念佛,這樣比較容易攝心。首先,先安立一個名相,主要是收攝身心令其專一,到最後慢慢歸納消融。如果你沒有那種功夫,就不能說,何必要計數?
我們要知道,拜佛念佛的目的,是要讓心能夠靜下來,那時候沒有在算數目的,你拜佛、念佛計數,目的是在降伏妄念心,才需要計數目。還有你們兩位在專修時,不用看時間,專修又看時間,就變成執相。先拜佛,拜一下子,之後繞佛,繞佛一圈或數圈,就靜坐念佛。自己的精神要專注,不要一面昏沉一面念佛,最初有點昏沉就要去對治,靜坐下來若有幻影(人相)出現,要趕快轉念,轉念到觀佛像上,不能讓人相一直在那邊浮現,寧願老實念佛,也不要去搞那些有的沒有的,還是認份老實一點好。
學員問:
我們初期拜佛、念佛都有定數,現在要調拜佛、念佛,不知道這個階段應該如何調整?
院長開示:
這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靜坐時,午齋不用也好,心有罣礙才要用齋的。其實你的氣暢通了,沒有從鼻孔,也沒有從眼睛,也沒有特別從哪裡呼吸,隨便都可以通的。沒有說我現在鼻孔塞住了,鼻子沒辦法呼吸氣就不通了,並沒有那個念,也沒有用齋的那一念,但那也不是故意的。
總是那一念,如懸掛虛空的那一念。你說古代有人只有喝水,喝水就好,但你若起了喝水那一念,就有那個相,心就躁動起來了,你若沒有那個相,喝水不喝水還不都是一樣的。
學員問:
弟子都會很疲勞,尤其中午第一支香,怎麼辦?
院長開示:
你若起一念的疲勞,就越想越疲勞,如果連疲勞那一念都沒有了,哪會有什麼疲勞?就算真的很疲勞,做僧眾的都是要多做工作,才能夠多磨練、去我執、消業障,別人做一小時,你就要做二小時,這樣想來,你還管他疲勞不疲勞。但如果是會昏沉就要調,修行最怕昏沉,一下子就昏沉,那是最要不得的。
學員問:
早上拜佛千餘拜,就用盡力氣了,到了午齋時就覺得很疲累。
院長開示:
你不一定要拜那麼多。過去人家在持大悲咒,你問他持幾遍,他說持一千遍,你說他打妄語,不相信這麼短的時間,他可以持一千遍! 他哪有打妄語,如果他是用觀想的,你現在從淨律寺走到光量寺,人家就已經持了幾遍?
學員問:
自性持念。
院長開示:
對啊!你若只執著在相上,是沒辦法理解的。
學員問:
靜坐時,腿是雙盤或單盤?
院長開示:
雙盤比較好,但有的人說女眾不要雙盤,這是個人講法,不過要選擇適合我們根機的才好。如北部某個佛學院是修禪的,有日本的禪師過來,他說雙盤,這手腳交盤著,這樣腰部一定挺起來,如果你腰部彎彎的,氣就漏了。比如大姆指要相觸,才不會漏氣。靜坐氣如果要通,你的大姆指也不能離開一點點,但他說要離開一點,磁場才能相通,他這麼說我們就說要跟他學,這就是執法。
我們要知道,靜坐氣通根本就「不離自性」,那是自己自性的問題,不是那禪師的問題。所以說:「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你要依正確的法,正確就是依止我們的自性,要依佛所說。但我們既然去跟他學,就一定要配合他。因為你要去親近善知識求法,你就要相信他說的話。
教務主任:
某學員個性很執著,她一靜坐身體會搖動。
院長開示:
要自己去調,自己去消化,若要別人幫她消化,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才說修行要「自覺覺他」,自覺就是要覺察自己的缺點,而不是去覺察別人的缺點。比如說今天與人碰面,要先自覺,再去迎合人家,對方歡喜,當下就是「自利利他」。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