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星張國榮想起熊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真是老電影了,張國榮還在,袁詠儀還年輕……。
再過不久到四月一日,港星張國榮逝世就滿二十年了。最近便注意到臉書上有緬懷逝者的貼文。我不是張國榮粉絲,卻也能舉出不少他的電影作品,足見其人身為「偶像」(Icon)的擴散效益。
近年購讀(或起碼購而待讀)不少歷代筆記,對其中記載的吃食特別留意。前人食譜,知名的如《隨園食單》、《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食憲鴻秘》等也陸續收藏了來。是以,當下提起張國榮電影,我最感興趣的反而是一部怎麼樣都稱不上代表作的賀歲片《滿漢全席》。
真是老電影了,張國榮還在,袁詠儀還年輕,對各自影迷而言十足秀色可餐。但我掛念的始終是熊掌,以及這次回顧才發現反派角色烹煮熊掌使用了的鱘鰉魚,還有就是反映地方風土的湯品。
《滿漢全席》對烹調手法的展現和食客品味時的反應,大抵是「小當家」式的浮夸。倒是若干罕見食材可以從文史角度約略談談。清人梁章鉅《浪跡續談》提及「熊掌味洵美」,又引《茶餘客話》治熊掌之法:「熊掌用石灰沸湯剝淨,以布纏煮熟,或糟尤佳,曩見陳春暉邦彥故第牆外,磚砌烟筒高四、五尺,上口僅容一碗......以掌入碗封固,置口上,其下點蠟燭一枝,微熏火一晝夜,湯汁不耗,而掌已化矣。」
文中未及「湯汁」之調,單是「掌已化矣」就教人垂涎,比台語「滾爛爛」更上一層。但這引人垂涎之處,與其說出自食材殊奇,不如說繫於烹調工夫耐煩耐熬,方能使食材呈現最誘人狀態。所謂「無味使之入」,重點在「入味」的人力心力,至於食材,卻是「乏味」得很。袁枚就說:「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這是從反面立論。可惜,梁章鉅在甘肅買了十副熊掌,寄了兩副回福州家裡,卻被家裡人糟蹋了,白白肥了蛀蟲。
清代《調鼎錄》有道「代熊掌」:「將烝熟雄蟹剔出白油,配肥肉片、脂油丁、松菌、蘑菇、醬油、薑汁、雞湯膾,味媲熊掌。」從雜七雜八的用料也能反過來看出熊掌本身的「乏味」。我猜,這道菜在口感上最貼近熊掌的地方,多半是袁枚稱為「廣大教主」的豬肉那種肥膩。
電影反派烹調熊掌時用了鱘龍魚為輔。而鱘龍魚,應即鱘鰉魚。繁瑣的名目考證就不談了。值得提的是,這種魚在清代是重要貢品。何新華《清代貢物制度研究》在介紹東北貢物的時候詳細說明過,並引了康熙御詩,大讚「水寒冰結味益佳」。
鱘鰉魚還惹出了清代世情小說《紅樓夢》一段版本公案。賈府所收的東北地租包括鱘鰉魚,但有版本寫數目是「兩個」,有的寫「兩百個」。其實,清廷的鱘鰉魚歲貢也不過十多尾,賈府收到兩百尾也太誇張了。
至於電影一筆帶過的湯品「清補涼」,小時候看大概不覺如何,現在倒深感香江風情。手邊一冊《王亭之談食》,敘港粵吃食甚詳,時亦別出機杼,如以「湘蓮、百合、去核紅棗、桂圓肉燉冰花」而成一品「摩登清補涼」。姑妄寫之姑讀之,浮想連翩。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184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歷史角度來看,有趣的是與今有同有異的食物、藥物、器物、服儀,與作息、風俗。
正因為鴉片的負面形象深入人心,以鴉片為例來略探一事一物的形象如何經人為建構,就再恰當也不過了。
紅樓一夢,何嘗不是王熙鳳的芳華大夢?
白日遊園的作弄和出醜,是貧富間的應酬,總有些上下交相賊的意味。夜裡這一段,才真照見人心。
說起富貴豪門懸影祭祖的講究,不能不提《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描寫的「除夕祭宗祠」。
要有夠長的經歷,才有資格在見過好時光和壞時光之後高唱:「老娘還在。」
就歷史角度來看,有趣的是與今有同有異的食物、藥物、器物、服儀,與作息、風俗。
正因為鴉片的負面形象深入人心,以鴉片為例來略探一事一物的形象如何經人為建構,就再恰當也不過了。
紅樓一夢,何嘗不是王熙鳳的芳華大夢?
白日遊園的作弄和出醜,是貧富間的應酬,總有些上下交相賊的意味。夜裡這一段,才真照見人心。
說起富貴豪門懸影祭祖的講究,不能不提《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描寫的「除夕祭宗祠」。
要有夠長的經歷,才有資格在見過好時光和壞時光之後高唱:「老娘還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0 年代香港,李小龍以《唐山大兄》(1971)爆紅,當時已憑《獨臂刀》(1967)、《金燕子》(1968)等片成為武俠片名導的張徹萌生念頭,培養一個專長於拳腳武打片的演員;時年 28 歲的陳觀泰雀屏中選,主演《馬永貞》。
Thumbnail
現實裡,我們都是哥哥了,早超越張國榮離開的年紀。人生風霜,早沒有童話,所以更喜歡《縱橫四海》和《金玉滿堂》。越想念那個「哥哥」,其實是懷念生命裡想當而沒有當,該是而終究不是的老么,以及那點終究失去了的天真。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離世二十多年,張國榮與哥迷之間的精神連結未曾遞減,其中必然有再也無從仰望萬世巨星的黯然,更多的卻是雙方在音畫的罅隙間,帶著漫長時間差的共情。感謝所有的歌曲與影像。當他對著台下低眉撒嬌「你們會不會好快就不記得我了?」我們會像安撫要糖吃的孩子一樣,在空氣中將他抱緊。
Thumbnail
第四十九回: 「壞事包」張旺初時舞一套猴拳,「小霸王」強洪以為張旺武藝平常,十回合以後,張旺改打通臂十三式⋯⋯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第四十一章 衝動 過不久這家餐廳就端出好幾盤菜,看上去都是海鮮料理!且極為新鮮的樣子,似乎是剛剛才處理好上桌! 孫三毛看了一眼問張雨寧說’我可以吃嗎?‘,張雨寧聽了他的話笑了一下說’本來就是給你吃的‘,孫三毛夾了一口花枝放入嘴中,腦中只有“脆跟彈牙”能形容這花枝的新鮮,好吃的讓他揚起了嘴角⋯張雨
第二十一章 電影 張雨寧發現後打了孫三毛的手罵他,孫三毛委屈的說‘香嘛!沒辦法!’,他說完後還吸允了手指,這付表情逗樂了張雨寧,且看他這樣子是對他廚藝的讚美!張雨寧招乎他一起坐下用餐,孫三毛用筷子夾一口魚⋯ 孫三毛驚訝的說‘這松鼠黃魚你做的?’,他沒想過這樣麻煩的菜色是張雨寧做的,這菜要先劃開魚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0 年代香港,李小龍以《唐山大兄》(1971)爆紅,當時已憑《獨臂刀》(1967)、《金燕子》(1968)等片成為武俠片名導的張徹萌生念頭,培養一個專長於拳腳武打片的演員;時年 28 歲的陳觀泰雀屏中選,主演《馬永貞》。
Thumbnail
現實裡,我們都是哥哥了,早超越張國榮離開的年紀。人生風霜,早沒有童話,所以更喜歡《縱橫四海》和《金玉滿堂》。越想念那個「哥哥」,其實是懷念生命裡想當而沒有當,該是而終究不是的老么,以及那點終究失去了的天真。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離世二十多年,張國榮與哥迷之間的精神連結未曾遞減,其中必然有再也無從仰望萬世巨星的黯然,更多的卻是雙方在音畫的罅隙間,帶著漫長時間差的共情。感謝所有的歌曲與影像。當他對著台下低眉撒嬌「你們會不會好快就不記得我了?」我們會像安撫要糖吃的孩子一樣,在空氣中將他抱緊。
Thumbnail
第四十九回: 「壞事包」張旺初時舞一套猴拳,「小霸王」強洪以為張旺武藝平常,十回合以後,張旺改打通臂十三式⋯⋯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第四十一章 衝動 過不久這家餐廳就端出好幾盤菜,看上去都是海鮮料理!且極為新鮮的樣子,似乎是剛剛才處理好上桌! 孫三毛看了一眼問張雨寧說’我可以吃嗎?‘,張雨寧聽了他的話笑了一下說’本來就是給你吃的‘,孫三毛夾了一口花枝放入嘴中,腦中只有“脆跟彈牙”能形容這花枝的新鮮,好吃的讓他揚起了嘴角⋯張雨
第二十一章 電影 張雨寧發現後打了孫三毛的手罵他,孫三毛委屈的說‘香嘛!沒辦法!’,他說完後還吸允了手指,這付表情逗樂了張雨寧,且看他這樣子是對他廚藝的讚美!張雨寧招乎他一起坐下用餐,孫三毛用筷子夾一口魚⋯ 孫三毛驚訝的說‘這松鼠黃魚你做的?’,他沒想過這樣麻煩的菜色是張雨寧做的,這菜要先劃開魚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