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獨步獨什麼】後期昆恩問題迴避攻略大全

2023/03/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冒業
  華文推理界、特別是台灣推理界有一點頗為不幸,那就是當由臉譜出版的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小說幾乎都絕版了之後,才終於開始有人引入日本在1995年由法月綸太郎提出(再由笠井潔命名)的「後期昆恩問題」(後期クイーン的問題)概念。這導致很多人討論此概念時完全脫離昆恩的原初文本,甚至可能連昆恩是誰都不知道,因而難以進行具建設性的討論。
  針對這個問題,我過去三年寫過兩篇文章講解後期昆恩問題,先以〈線索的結界:論推理小說的封閉形式〉詳盡地介紹概念本身,再在〈推理小說的「邏輯」為何?──讀《探偵小說の論理学》 〉透過介紹小森健太朗獲得第八屆推理大賞評論部門賞的著作《偵探小說的邏輯學》(探偵小說の論理学)去釐清一些對後期昆恩問題和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的普遍誤解。
只不過,有一個面向是以上文章從未觸及的,那就是:
後期昆恩問題可以迴避的嗎?如果可以,有什麼方法迴避?
  第一道問題的答案是「可以」。是的,儘管未必能完美解決,後期昆恩問題確實有方法避免。正如不是所有公理系統都會出現「不完備性」,並非所有本格推理小說最終都必定捲入「形式化問題」的漩渦。本文主要參考蔓葉信博的文章〈推理小說形式化的兩種方向〉(推理小説の形式化のふたつの道)和諸岡卓真的著作《現代本格推理研究──圍繞「後期昆恩問題」──》(現代本格ミステリの研究──「後期クイーン的問題」をめぐって──),整理出可「消滅」作品中後期昆恩問題根源的六種解決方案。
  在正式進入攻略介紹之前,我要先為從未看過上述文章的讀者簡單說明何謂「後期昆恩問題」:在一部本格推理小說的結尾,偵探角色總會運用推理能力得出一個解答。可是我們如何能夠證明,偵探用作推理前提的線索並非兇手刻意誤導的假線索?如果無法證明,就代表偵探的推理不一定是真相。既然偵探的推理不一定是真相,那他憑什麼能為案件的真相一錘定音?這是針對偵探作為推理小說中「真相代言人」的角色正當性的質疑。
1. 向讀者的挑戰書
  〈向讀者的挑戰書〉為一種由昆恩發揚光大的本格推理小說設計,作品會分為「出題篇」和「解答篇」兩部分,而從「出題篇」完結到「解答篇」開始之間的「休息時間」會夾著一份〈向讀者的挑戰書〉。挑戰書會宣佈相關的線索已經全部提供,讀者能夠從「出題篇」的內容去推理出真相。根據法月綸太郎在〈初期昆恩論〉(初期クイーン論)的講法,〈向讀者的挑戰書〉的作用是為作品增加一個超然的「後設層」(meta-level),作者運用「故事之神」的權力宣佈發生謀殺案的「物件層」(object-level)的線索已齊全可靠,從而保證謎團的公平性。
  有部分日本論者認為〈向讀者的挑戰書〉並不能解決後期昆恩問題,甚至覺得當年昆恩正正因為覺得以挑戰書去設計出「理想的解謎空間」是不可能的,才會在後期放棄再於小說中加入挑戰書。可是,〈向讀者的挑戰書〉的「神諭力」其實不只能確保哪些線索是有用的,甚至可以排除不必要的線索,以至限制對線索的詮釋。以方丈貴惠的特殊設定推理系列第二作《孤島的來訪者》為例,裡面的〈向讀者的挑戰書〉強調「案件與時空旅行無關」,直接取消了上作的特殊設定。同理,在極端情況下,〈向讀者的挑戰書〉甚至可以添加「所有線索都不是誤導偵探作出錯誤推理的假線索」的條文,徹底排除引起後期昆恩問題的潛在因子,亦已經存在實例:倉知淳的代表作《星降山莊殺人事件》(星降り山荘の殺人)每一章節開首的備註就出現過類似的聲明。。
方丈貴惠的「龍泉家一族」系列每本都採用了與前作截然不同的特殊設定,《孤島的來訪者》亦取消了前作中「時空旅行」的特殊設定,而是在故事中創新融合了孤島大逃殺與本格推理!
2. 加入並非以推理獲得真相的方法,例如超能力
  後期昆恩問題要出現是有一個重點前提:偵探找出真相的方法是運用推理能力,因此才有可能被兇手設置的假線索誤導。可是,如果偵探並非運用理性思維,而是用超能力直接獲得真相,或是借助特殊能力去獲得完全不怕造假、必定正確無誤的線索再進行推理呢?
  近年特殊設定推理(特殊設定ミステリ)相當流行,為作品加入無可質疑的特殊法則確保線索的可靠性。像是斜線堂有紀的《偵探不在之處即樂園》便加入了「每殺兩個人便會被天使抓進地獄」的設定,而設定上天使是絕對不會抓錯人的。也許特殊設定推理作品現在之所以被廣為接受的其中原因,是它確實為迴避後期昆恩問題的有效方法。
3. 從兇手視角敘述事件
  既然後期昆恩問題質疑了偵探作為推理小說中「真相代言人」的正當性,那乾脆換個人去當「真相代言人」吧。
  圍繞後期昆恩問題的其中一個重要討論面,是認為「兇手」其實比「偵探」更接近作者本人。畢竟作者除了構思故事,也構思了犯案手法,而兇手在故事中也同樣是犯案手法的發明者與執行者。假如從兇手視角去敘述故事發展,將兇手的內心世界與犯案過程都完完本本地呈現出來,那真相並非偵探推理出來的結論,而根本是源自兇手的構想物。如此一來,真相便能從兇手的敘述直接得知而不怕毫無保證。
4. 敘述性詭計
  普通的本格推理小說,詭計往往是在故事的物理世界中實行。可是自新本格年代開始就流行起來的敘述性詭計(叙述トリック)不同,它是利用推理小說的文本本身直接對讀者進行誤導,屬於「後設」的詭計,並且作者有義務在小說中揭露這真相達至嚇讀者一跳的效果。
  我孫子武丸在〈試論敘述性詭計〉(叙述トリック試論)中提到,敘述性詭計是作者對小說敘述「潛規則的打破」(「暗黙の了解」を破り)。儘管敘述性詭計一般來講都不公平,卻因為詭計是處於「後設層」而非「物件層」,便反過來避免被(物理層的)兇手的假線索誤導的可能。
5. 日常謎團
屬於日常推理的「古籍研究社」系列,女主角千反田愛瑠擅於發現異常,以「我很好奇!」向偵探折木奉太郎提供日常謎團,但謎團無論最終能否真相大白,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在本格推理小說中,高智慧的理性罪犯殺了人之後,會盡可能隱瞞對自己不利的線索。這種人有很強烈的動機去誤導前來緝兇的偵探。可是,如果謎團本身不涉及犯罪事件,而只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輕微異常事件,那「作案者」操縱、誤導偵探推理過程的動機便會變得相當薄弱。
  之前在文章〈日常推理與觀測者〉已提到,日常推理的謎團(異常)往往是相對的「非日常」。有些謎團對當事人來講根本不成謎團,他們也很可能未有意識到發現異常的觀測者或偵探的存在,自然也不會嘗試設置假線索或對此有所隱瞞。 因此,日常推理題材往往都沒有對後期昆恩問題的顧慮。
6. 脫格系推理
  既然本格推理小說的形式有機會陷入無法判別真相的後期昆恩問題,那最簡單的解決方法不就是「不去嚴格採用本格推理小說的形式」嗎?於是乎,有些評論便認為採用所謂「脫格系」的方式創作推理小說也未嚐不是一種解決辦法。
  先前的文章〈什麼是脫格系推理?〉已提及過,由笠井潔命名的「脫格系」是指在2000年代左右出道、與80年代崛起的新本格世代有著明顯「推理小說知識斷層」的新世代推理作家。其中,我認為北山猛邦創作的《少年檢閱官》是很值得一講的「後設脫格系」作品。
北山猛邦的「少年檢閱官」系列中,推理小說成為政府最大的敵人。
為了在這荒蕪的世界留下永恆的印記,犯罪成為我們最後的手段……
  《少年檢閱官》設定在「後世界大戰年代」、所有書籍都被禁止並且會有政府官員將其燒毀的世界。因此這世界絕大部分人對「推理小說」都毫無認識,只有偶然獲得記載著少量相關知識的「謎晶」(一種資料儲存裝置)的兇手才會笨拙地運用才剛習得的知識去犯案。《少年檢閱官》的「推理小說知識斷層」世界觀完完全全就是「脫格系」的寫照,說不定北山是在被笠井等人標籤為「脫格系」之後,直接把它當成了小說點子。由於這世界的兇手只是推理小說的初學者,更只有片面的知識,因而缺乏設置假線索誤導調查的能力,發生後期昆恩問題的機會亦變得很低。
  以上為六種已知的迴避方案,說不定還有第七種、第八種甚至更多可保證推理小說最終真相的方案。假如有人能提出全新的辦法,這位推理作者或研究者無疑已對推理文類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說不定下一個就是你呢!
91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