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收養資格審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Daniel McCullough on UnsplashDaniel McCullough on Unsplash

Daniel McCullough on UnsplashDaniel McCullough on Unsplash

  經過了說明會、書面審查、上課、面談,漫長的前期作業終於到了尾聲,一旦通過了最後的資格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等待媒親。聽聞一些家庭分享,最新的規定好像需要到育幼院實習36個小時,但不曉得是不是每個機構都一樣,又疫情期間是否有其它替代。

  資格審查階段,社工會先將這段時間做的報告提交機構內部審核,內部通過後再送正式的審查委員會進行評估,如果評估後有疑慮,可能會轉介收養人去諮商機構,完成諮商後再進行第二次的審核。好像工作面試一樣,一關之後還有一關,然後忐忑地守著電話等待錄取通知。差別只在於審核是透過社工,申請人不用直接面對審查委員。

  我們的審核過程還算順利,算是一次通過,但過程有提出一點關於我們夫妻相處的問題。因為兩個兒子陸續出生後,為了避免小孩子半夜喝奶或哭會互相干擾睡眠,所以我和弟弟睡一個房間,爸爸則陪哥哥睡另一間房,分房睡的情況就這樣維持了幾年,而審查委員似乎覺得這對我們的夫妻關係會有一些影響,社工甚至很直白的詢問發生親密行為的頻率。

  我們的婚齡今年是第八年,這些年身邊有不少朋友已經經歷了結婚又離婚的過程,名人離婚的新聞更是像萬里綿延的天際線,好像都不會間斷。是現代人更嚮往自主自由?還是女性意識提升?我想倒不如說婚姻本就像一片有很多出口的巨大迷宮,每對夫妻的謎題又不同,怎麼走到出口,什麼時候會走到出口,另一個人會不會中途折返或者選擇分道揚鑣,都是未知數。兩個自認為很努力的人,也不一定就能一起走向相同終點。

  記得在一個訪問收養家庭的節目曾經聽過,一對夫妻分享社工當時問他們的問題:如果知道小孩將來長大後會選擇回到原生家庭,你們還會想要收養嗎?

  對我來說,每個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的人,都是一段路的相互陪伴。和父母是如此,和孩子如此,夫妻之間也是如此。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的人待得久一些,有的人短一些,能在彼此的需要上相互扶持,在相遇中真心相待,就值得感恩。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不具意義的相遇。

  人生終究還是一場孤獨的旅程,只有自己能面對自己的生命。嘗試在他人身上尋求填補自己內心的空缺,往往都會是令人失望的結局。

  而夫妻相處,究竟哪一條路是正確解答,怎麼樣的方式可以走向共同的終點,我真的不知道。當然觀念上的坦然,不意味是對問題的忽視。面對機構的質疑,還是需要有意識的去回應。只是我想審查委員的重點,也不是單純在同房還是分房的狀態,背後反映的,其實是夫妻在有孩子之後,在彼此心中的分量和看重是否也跟著改變?畢竟對孩子來說,除了食衣住行的物質滿足,也需要雙親有穩定的關係與情緒。

  很多原先不太吵架的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後,都會因為孩子的事,產生一些爭執。夫妻相處的質和量,也難免要下滑。每天孩子睡了之後,還要做家事,剩下不多的時間,需要留給另一半,也需要能有自己獨處的空間。如何分配得當,怎麼在互相尊重與配合之間平衡,確實是很難的問題。目前我們的做法,是每天會留一些時間說話,大多是閒聊,說說孩子也說說自己今天發生的事,一週則會有一次一起讀聖經禱告。

  如果兩人剛好有共同的興趣能繼續維持也是好的。比如婚前我和先生都喜歡看電影,有了孩子之後雖然很難一起去電影院,但我們會各自去看(不同天或不同場次,看的時候另一個人就幫忙顧孩子),看完之後還可以討論劇情和心得,也算是提供一點共同的話題。近幾年的一個福音是很多電影在付費平台上都可以看到,一起看電影的機會就多了一些。

raw-image

  這是我們自身在審查上碰到的問題,經過解釋和溝通之後,審查委員就通過(放過我們)了。當然在機構的角度,為了他們心中孩子的最佳利益,一定還有成千上百個考量點。很多申請人會擔心財力的問題,其實我目前還沒有聽聞因為這個原因被拒絕的,反倒是工作時間太長,可能夫妻其中一人在外地工作,或下班時間很晚,機構會更希望申請人能夠調整,留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有些申請人在這個環節因為不同的因素,感覺被刁難,好像一個問題解決了,又被提出別的問題,心情上很挫折。其實就像先前的文章曾提到,機構其實會有自己特別看重的條件,但是不一定會明說,多次提出問題可能是迂迴的拒絕。申請人在確定向某個機構提出申請前,可以多找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來參考,如果沒有相同機構的收養人分享,也可以看看其他人碰到的狀況是什麼,若是難以改變的現狀,最好可以先把這些顧慮提出來,看看機構的態度。初期與社工接觸的過程也很重要,如果在訪談或互動的時候就感覺社工有疑慮,或談話並不愉快,建議就可以去試試看別的機構。雖然重新開始很折磨人,但總比煎熬了幾年時間,最後還被拒絕來得好。

  若是真的沒有通過審核,申請人也不用太沮喪,不一定是自己還是社工的錯,有時只是時機和緣份還沒到。檢視一下問題,整理好心情,換個地方重新出發,或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30
可以考慮成為寄養家庭,也可以幫助到許多孩子^^ 就我所知寄養家庭的招募還蠻辛苦的
幾年前我們夫婦也有過收養小孩的念頭,因為兩個孩子已經夠大了,覺得可以再來一個,但自己年紀也大了,覺得自己生不大妥當。但後來太太意外懷孕,接著流產,修養之後又過幾年,孩子們都十幾歲了,這時候再講收養好像年紀差太多,這種念頭就消失了。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1會員
57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1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2023/06/21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2023/03/19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2023/03/19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2022/11/13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2022/11/13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經過了說明會、書面審查、上課、面談,漫長的前期作業終於到了尾聲,一旦通過最後的資格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等待媒親。好像工作面試一樣,一關之後還有一關,然後忐忑地守著電話等待錄取通知。差別只在於審核是透過社工,申請人不用直接面對審查委員。我們的審核過程還算順利,但有一點關於夫妻的問題...
Thumbnail
經過了說明會、書面審查、上課、面談,漫長的前期作業終於到了尾聲,一旦通過最後的資格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等待媒親。好像工作面試一樣,一關之後還有一關,然後忐忑地守著電話等待錄取通知。差別只在於審核是透過社工,申請人不用直接面對審查委員。我們的審核過程還算順利,但有一點關於夫妻的問題...
Thumbnail
當父母在處理分居或離婚議題時,夾在中間的孩子同樣也面臨極大的挑戰,原本如同天與地的父母一夕間消失或無法每天見面,對未成年孩子生活造成極大的變動與不安,所幸,在法律制度保護下,父或母有義務也有權利與孩子維持穩定的會面交往,讓孩子繼續享有天倫之樂。
Thumbnail
當父母在處理分居或離婚議題時,夾在中間的孩子同樣也面臨極大的挑戰,原本如同天與地的父母一夕間消失或無法每天見面,對未成年孩子生活造成極大的變動與不安,所幸,在法律制度保護下,父或母有義務也有權利與孩子維持穩定的會面交往,讓孩子繼續享有天倫之樂。
Thumbnail
面談的階段,好像是一場考古,而我們是被挖掘的文物。那些許久以前埋藏在身體裡的記憶,不僅要被挖掘、開啟、探究,還要還原、重建,像擺在展示玻璃窗內的復刻現場,重新供人檢視評價。在社工面前,就像是一場面試,那些說出的往事,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展現出的人格特質,都將左右著審核結果。
Thumbnail
面談的階段,好像是一場考古,而我們是被挖掘的文物。那些許久以前埋藏在身體裡的記憶,不僅要被挖掘、開啟、探究,還要還原、重建,像擺在展示玻璃窗內的復刻現場,重新供人檢視評價。在社工面前,就像是一場面試,那些說出的往事,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展現出的人格特質,都將左右著審核結果。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Thumbnail
當收養程序走到通過審查會後,後面的程序會是什麼?會順利嗎?孩子還會被帶走嗎?最怕法院什麼程序?
Thumbnail
當收養程序走到通過審查會後,後面的程序會是什麼?會順利嗎?孩子還會被帶走嗎?最怕法院什麼程序?
Thumbnail
當父母也需要上課嗎?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沒有人一開始就會做父母」,「父母是非常艱難,極具挑戰的身份」。但講到最後的結論卻時常是,「哎呀,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就照豬養啦。」「我們以前不也這麼長大了。」好像因為難度實在太高,索性就一切放水流隨風飛吧。
Thumbnail
當父母也需要上課嗎?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沒有人一開始就會做父母」,「父母是非常艱難,極具挑戰的身份」。但講到最後的結論卻時常是,「哎呀,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就照豬養啦。」「我們以前不也這麼長大了。」好像因為難度實在太高,索性就一切放水流隨風飛吧。
Thumbnail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Thumbnail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Thumbnail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Thumbnail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Thumbnail
在我們決定收養後,得先了解收養的流程及費用。但我們是同志,真的有辦法收養成功嗎?有好多的擔心一直浮出來呀!
Thumbnail
在我們決定收養後,得先了解收養的流程及費用。但我們是同志,真的有辦法收養成功嗎?有好多的擔心一直浮出來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