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之後只能停止健身嗎?-受了傷也能繼續健身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你有過受傷的經驗嗎?前一陣子我因為打球扭傷了右腳踝,又因為搬東西不慎拉傷了左斜方肌,頓時如同廢了一隻右腳和左手,在健身訓練的安排上變得異常尷尬,任何需要雙手、雙腳的動作都不能做,否則做完就之後患部就會異常疼痛,傷勢更加惡化,但我又不想停止健身,原因有二:一來,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實在難以說停就停,尤其對我來說這種每週都一定會做的事情突然間不能做了,難免會產生一種自己在浪費時間的焦慮感,二來,如果長時間沒有健身,之後就得花更多的時間把原本的訓練進度補上,更遠一點來說,會不會因為休得太久而沒有動力繼續回來健身連我自己也不敢肯定,於是本著克服阻礙的健身精神,我開始思考是否有受了傷也能繼續健身的方法呢?本篇文章就是基於這段療傷期的學習和研究產生的心得分享,希望提供給同樣受傷的健身同好們參考。

對於受傷的觀念:

觀念一:勿因傷小而不醫。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身體產生任何異樣的時候,千萬要找時間去向專業的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做諮詢,不要覺得沒有疼痛就置之不理,以我自身為例,當初扭到腳和拉傷斜方肌時雖然都有感受到肌肉異常的拉扯感,但卻自恃身強體壯沒去就醫,等到訓練強度拉高時才爆發疼痛感,這是肌肉、筋膜有受損,雖然日常生活沒有異樣,一旦訓練強度拉高時就像電腦配製跟不上遊戲畫面需求,一下就被操壞了,還得花更多的醫療費、更多的治療時間去把傷醫好,實在令我悔不當初,所以關於受傷,我的體悟就跟曹操一樣:甯殺錯,勿放過。寧可多浪費些掛號費,也不要留下麻煩的後遺症,徒增自己未來訓練的風險。

觀念二:訓練端的專業不能取代醫療端的專業。

這句話並不是在否定健身教練的專葉性,而是在強調:對於一個健身者而言,不同領域的專業應適用於不同階段,如果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你自然應該聽從健身教練的訓練建議,但是一旦進入傷病狀態,為了自己未來的健康著想,你應該重視醫生的建議大於健身教練的建議,也就是說如果醫生建議你休息,你就要好好休息。不要硬撐著還要像原來一樣訓練了,拜託,這裡是三次元世界,可不像二次元一樣可以靠意志戰勝一切,真的落下了什麼病根就麻煩大了。

不過受了傷之後就一定得像個廢人一樣躺在家裡嗎?倒也未必。

受傷後的階段1-休養期:

一般來說,在受傷之後醫生為了保險起見,都會建議患者停止從事健身或運動,好好休養,其目的是為了讓傷處好好休養,避免二次傷害,不過一處受傷就代表全身都不能動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過也不代表你就能像以前一樣照表操課的訓練。這實你要做的是:明確的像你的健身教練描述傷處的情形,並請他製定受傷後的訓練課表給你,每個人的受傷情形都不一樣,訓練課表當然也就要因人而異,所以這就考驗教練對於各種替代項目的了解,以及自身的訓練經驗是否充足,不過如果傷者能夠精確的描述自己的情況,而教練又足夠專業的話,應該是能夠製定得出避開傷處、持續鍛鍊其他健康部位的訓練課表的。

以我個人為例,上半身部分因為左斜方肌受損,只能做單邊的動作,例如右側的單邊啞鈴臥推、啞鈴肩推、啞鈴划船等等,不會需要左側斜方參與的動作,而且重量也要比平時訓練還要低,以免動作控制不當初先讓左側肌肉代常發力的情況,左手部分唯一能練的就是握力,因為這完全不需要用到斜方發力,為此我還特地買了個握力器來使用。下半身因為右腳腳踝筋膜受損,任何蹲、腿推類會讓腳板受壓的動作都不能做,只能做向左腳單腳分腿蹲、單腳的RDL硬舉,右腳只能做機械式的前踢、後勾這些動作。

總而言之,休養期還要繼續訓練的邏輯就是避開那些需要傷處發力的動作,去嘗試那些與傷處完全不相干的動作,而且有一個重點要注意:一旦訓練過程中感覺傷處疼痛、或有異樣感。要立即停止那個動作,更換另一個訓練動作,以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受傷後的階段2-恢復期:

在經過一連串的治療(就我的經驗可能要一個月以上),你可以開始詢問醫生能不能恢復訓練,這時醫生可能會依你的情況來判斷可否恢復訓練,如果醫生說可以的話,也千萬不要立刻恢復之前的訓練模式,先用較輕的重量來測試看看傷處是否會有疼痛或是拉扯感,例如我現在的臥推可能就只能做到50公斤,做到60公斤以上斜方肌就會疼痛,那訓練課表就是臥推30、40、50公斤各六下,練完就換動作,絕不練戰,深蹲可能也只能蹲到60公斤,那就蹲40、50、60公斤各六下,如果蹲完之後發現腳踝有疼痛感,那就把動做行程在縮短,全程深蹲就改為半程的半蹲,以此來減少負荷。

這個階段其實也是最需要耐心的時期,千萬要沉住氣慢慢的嘗試自己能負荷的訓練範圍,然後緩慢的提升重量,一旦感受到疼痛就立刻下修重量,千萬不要因為自尊心作祟去嘗試壓跟以前一樣的大重量,那樣一點都不帥,反而還把之前治療的結果浪費了。

受傷後的階段3-康復期:

如果一路上都有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訓練上不好高騖遠,緩步的在不影響傷處恢復的情況提升重量,慢慢的總會將重量提升到原來的水平,這個時侯或許就能夠認定傷處康復了,不過有些傷真的太嚴重的話即使傷處真的恢復了,也有可能無法達到原本健康時的水準,這也是運動員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例如:職棒的王建民、NBA的阿倫艾佛森,這些原本顛峰時期表現強勁的選手,最終都還是因傷病而黯然退出賽場,這也就是我們要非常嚴肅、謹慎的對待受傷這件事的原因。

但有些時候或許真的人算不如天算,如果真的面臨了無法恢復的傷害,與其傷春悲秋的感嘆自己巔峰時期無法重來,好好的思考怎麼把剩下還健全的肢體段練到極致,我想那才是真正的健人精神的貫徹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dd的沙龍
11會員
36內容數
Ted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避免拳擊練習誤區,新手常見錯誤:過度轉髖、過度延伸或推沙包、忽略腳步移動。正確練習方法:穩定重心轉髖、控制攻擊距離、腳步移動調整位置。專業教練指導,修正錯誤動作,提升訓練效率。
Thumbnail
2025/04/28
避免拳擊練習誤區,新手常見錯誤:過度轉髖、過度延伸或推沙包、忽略腳步移動。正確練習方法:穩定重心轉髖、控制攻擊距離、腳步移動調整位置。專業教練指導,修正錯誤動作,提升訓練效率。
Thumbnail
2024/10/14
這場在10月13日舉行的輕重量級統一大戰中,貝特比耶夫以多數判定擊敗比沃爾,令人意外。雖然可預期貝特的重拳和壓制力優勢明顯,但賽程中比沃爾的靈活反擊也讓比賽充滿懸念。最終判決結果雖然引發爭議,但賽後雙方表現出頂級拳手的風度,為拳迷呈現經典對決之餘,也顯示了拳手的謙遜與自我要求。
Thumbnail
2024/10/14
這場在10月13日舉行的輕重量級統一大戰中,貝特比耶夫以多數判定擊敗比沃爾,令人意外。雖然可預期貝特的重拳和壓制力優勢明顯,但賽程中比沃爾的靈活反擊也讓比賽充滿懸念。最終判決結果雖然引發爭議,但賽後雙方表現出頂級拳手的風度,為拳迷呈現經典對決之餘,也顯示了拳手的謙遜與自我要求。
Thumbnail
2024/09/30
本文介紹了即將於10月12日舉行的世界拳壇輕重量級統一戰,拳王貝特比耶夫與比沃爾的對戰。 兩位拳手均保持全勝不敗的紀錄,各自擁有不同的拳擊風格與技術,本文分析了他們的優勢及可能的比賽結果,並預測這場懸念重重的對決。 在拳迷期待下,這場比賽將是今年的焦點。
Thumbnail
2024/09/30
本文介紹了即將於10月12日舉行的世界拳壇輕重量級統一戰,拳王貝特比耶夫與比沃爾的對戰。 兩位拳手均保持全勝不敗的紀錄,各自擁有不同的拳擊風格與技術,本文分析了他們的優勢及可能的比賽結果,並預測這場懸念重重的對決。 在拳迷期待下,這場比賽將是今年的焦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健身時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受傷風險的增加,但你知道即使動作正確,在健身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受傷嗎?至少我最近就親身體驗到了,今天這篇文章就以我自身碰到的一些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健身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受傷的因素。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健身時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受傷風險的增加,但你知道即使動作正確,在健身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受傷嗎?至少我最近就親身體驗到了,今天這篇文章就以我自身碰到的一些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健身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受傷的因素。
Thumbnail
醫師,我的腳早上才拐了一下,怎麼就腫的跟”米姑”一樣? 足踝扭傷後腫脹疼痛可以說是來求診骨科、復健科或中醫傷科最常見的主訴前幾名,簡單來說就是踝關節附近軟組織,遭受意外或是姿勢不當,關節超過正常扭曲角度(外翻較常見)而損傷,輕則軟組織肌或韌帶受損,嚴重一點還有可能骨裂、骨折。 #Ottawa Ank
Thumbnail
醫師,我的腳早上才拐了一下,怎麼就腫的跟”米姑”一樣? 足踝扭傷後腫脹疼痛可以說是來求診骨科、復健科或中醫傷科最常見的主訴前幾名,簡單來說就是踝關節附近軟組織,遭受意外或是姿勢不當,關節超過正常扭曲角度(外翻較常見)而損傷,輕則軟組織肌或韌帶受損,嚴重一點還有可能骨裂、骨折。 #Ottawa Ank
Thumbnail
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損傷(ACL injury)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來看看要做到哪些任務才能安心回去運動吧。
Thumbnail
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損傷(ACL injury)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來看看要做到哪些任務才能安心回去運動吧。
Thumbnail
從手術之前我就有在看關於術後復健的影片,關於每一個禮拜凹腳要凹到幾度,每個文章都寫的不同。我自己本身有半月板縫合,所以醫生要我一個月左腳不能落地。想當然我除了回診,都待在房間,連樓梯都沒偷走!
Thumbnail
從手術之前我就有在看關於術後復健的影片,關於每一個禮拜凹腳要凹到幾度,每個文章都寫的不同。我自己本身有半月板縫合,所以醫生要我一個月左腳不能落地。想當然我除了回診,都待在房間,連樓梯都沒偷走!
Thumbnail
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損傷(ACL injury)是常見的運動傷害,籃球、排球、足球、體操等等,這類下肢需要高衝擊性的運動都是要注意的運動項目。如果韌帶完全撕裂了,而且想要回去從事競技運動,該怎麼辦才是最好的呢?
Thumbnail
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損傷(ACL injury)是常見的運動傷害,籃球、排球、足球、體操等等,這類下肢需要高衝擊性的運動都是要注意的運動項目。如果韌帶完全撕裂了,而且想要回去從事競技運動,該怎麼辦才是最好的呢?
Thumbnail
腳踝扭傷後還沒好怎麼辦?通常這不是休息就會好的事,別再休息了,要有所行動!除了交給醫師進行治療外,運動訓練也非常重要!
Thumbnail
腳踝扭傷後還沒好怎麼辦?通常這不是休息就會好的事,別再休息了,要有所行動!除了交給醫師進行治療外,運動訓練也非常重要!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