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動作正確,為什麼健身時還是會受傷?-健身常忽略的一些小細節害你容易受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都知道健身時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受傷風險的增加,但你知道即使動作正確,在健身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受傷嗎?至少我最近就親身體驗到了,今天這篇文章就以我自身碰到的一些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健身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受傷的因素:

重量上升太快:

在健身的初期,由於新手福利期的關係肌力可以非常快速的提升(但其實是因為原本太弱了,所以提升非常明顯),但這種情況可能會讓人過分高估了自己能夠舉起的重量,所以在短時間內太快增加重量,但這種情況對身體來說並不安全,因為人體雖然具備向上適應、可以漸進式提升負重的能力,但身體的各個零件提升的速度卻是不同的,例如:肌肉、神經的適應速度較快,但肌腱、筋膜、軟骨這些組織的適應速度較慢,所以太快提升造成的惡果就是:肌肉能舉起重量,但筋膜或肌腱還來不及適應就被拉傷了,有點類似動漫《我的英雄學院》中男主綠谷剛得到能力的時候總會把自己弄傷一樣。


raw-image


以我自身為例,在健身剛開始健身的時候只能深蹲60公斤6下,結果第二週的時候就挑戰90公斤2下,結果在蹲第2下的時候拉傷了大腿後側筋膜,不但要停練,還去了3次的物理整復治療,非但沒有達到進步的效果,還因為停練而導致肌力退步,實在非常的麻煩。

解決方案:

建議大家在訓練初期還是要找專業的教練指導,通常有經驗的教練會依據學員的進步狀況安排合理的進階課表,比較不會有跟我一樣的情況發生。

實在沒有條件請教練的話,在自主訓練的時候對於重量的突破就要更加謹慎,每次突破重量極限後至少要在當下的重量停留兩週以上,等感覺到舉起極限重量變得比剛突破時來得輕鬆以後,再嘗試突破新的重量。

肌肉跟筋膜太過緊繃:

肌肉跟筋膜就像橡皮筋一樣,要繃緊才會具備力量,所以在健身的時候為了對抗阻力繃緊是一定的,你可能會想說在訓練完之後又沒有要對抗阻力,那它們應該就會放鬆了吧?

答案是:不會。

為什麼呢?因為肌肉和筋膜在訓練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細微的小損傷,而肌肉和筋膜為了保護這些損傷不要進一步惡化,就會本能性的繃緊,所以即使在訓練結束後肌肉還是會持續緊繃,如果沒有透過一些人為的方式進行放鬆,這樣的緊繃甚至會持續到下次訓練的時候,而這樣日復一日的緊繃很容易就會造成一些不易察覺的訓練風險,如:身體活動度降低、動作變形或是筋膜在對抗阻力的過程中更容易被拉傷。

解決方案:

放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找專業的運動按摩師進行按摩,著名的NBA球星Lebron James就有雇用一位隨身按摩師來幫助他在訓練及比賽後放鬆肌肉,所以Lebron相對其他NBA球星來說很少受傷,這點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不過一般人沒有那麼雄厚的財力,就只能靠自己放鬆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訓練前、後都要以滾筒或筋膜球進行滾壓放鬆,次數也不要過多,同一個部位大約3至5次即可,力道也要控制,以滾壓時會感到略為痠痛,但又不到難以忍受的程度為準,因為過度滾壓反而會造成筋膜發炎,那樣就適得其反了。

睡前和睡醒也要進行全身簡單的滾壓放鬆和伸展,因為睡眠過程中身體會長期處於同一姿勢不動,也會造成肌肉緊繃,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產生受傷風險,例如:我自己最近在上班的時候因為搬運重物導致斜方肌略為拉傷,又得去治療了,真的也是件蠻靠北的事情。所以不要嫌棄麻煩,把它當成一件每日任務來完成可以極大的降低自己受傷的風險。

水分補充不足:

這點也是蠻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為大家可能平時上班都忙,像我自己有時候一個上午忙起來可能一杯水都沒想起來要喝,然而喝水其實對於健身者來說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

1.組織修復:

身體有足夠的水分才能讓血液充分循環,讓受損的肌肉組織得到充足的養分,能夠迅速修復組織、生長新的肌肉細胞,如果缺水就相當於工地缺料,組織來不及修復,下次訓練可能又得帶傷上陣,長期來說也是一項隱患。

2.組織潤滑:

肌肉組織宏觀來看雖然是一整塊,但微觀來看其實有點類似千層蛋糕一樣,一層包一層的結構,層與層之間需要水分來潤滑,不然在運動的時候就會跟那啥一樣因為太過乾澀而摩擦受損(你懂的),長期來說也是造成受傷的一大因素。

那麼至少要喝多少水才夠呢?比較簡易的一個判斷公式:每日飲水量(cc)=自身體重(kg)*30~40,例如一位70公斤的健身者,每日就需要喝大約2100~2800cc的水,這樣才足夠滿足身體需求,而且最好平均在一整天中喝完,例如:早上起床先喝500cc,早上開工前再喝500cc,中午休息時再喝500cc,下班休息時再喝500cc,晚上睡覺前再喝100cc,這樣比較不會造成身體短時間內充水太多,結果又排尿排掉了,那就白喝了。

總結:

其實關於傷病這一塊還有蠻多學問可以分享的,今天限於篇幅及時間,只分享一些容易導致受傷的因素和需要注意的細節,其實也都是老生常談了,不過還蠻容易被人忽略的(至少我就是如此,不然也不會受傷了哈哈),但如果上述這些小細節能夠處理好的話,就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受傷風險,也能提升自身的恢復效率,進而間接提升訓練效果,畢竟訓練本質上就是一種破壞自身的行為,只不過這樣的破壞是良性的,但重點還是在於恢復上,只破壞不恢復那都是在自殘而已,而加強恢復就可以在下一次能夠更加徹底的訓練,訓練完之後就能夠更加徹底的恢復,下一次就能夠再加強訓練力道,從而進入「好習慣造成的正向循環」,相反就會因為受傷、停練而進入「壞習慣的負向循環」,希望大家在看完這篇後都能夠更加重視肌肉恢復的一些細節,不然等到跟我一樣要面對受傷的時候,那可就很麻煩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dd的沙龍
11會員
35內容數
Ted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避免拳擊練習誤區,新手常見錯誤:過度轉髖、過度延伸或推沙包、忽略腳步移動。正確練習方法:穩定重心轉髖、控制攻擊距離、腳步移動調整位置。專業教練指導,修正錯誤動作,提升訓練效率。
Thumbnail
2025/04/28
避免拳擊練習誤區,新手常見錯誤:過度轉髖、過度延伸或推沙包、忽略腳步移動。正確練習方法:穩定重心轉髖、控制攻擊距離、腳步移動調整位置。專業教練指導,修正錯誤動作,提升訓練效率。
Thumbnail
2024/10/14
這場在10月13日舉行的輕重量級統一大戰中,貝特比耶夫以多數判定擊敗比沃爾,令人意外。雖然可預期貝特的重拳和壓制力優勢明顯,但賽程中比沃爾的靈活反擊也讓比賽充滿懸念。最終判決結果雖然引發爭議,但賽後雙方表現出頂級拳手的風度,為拳迷呈現經典對決之餘,也顯示了拳手的謙遜與自我要求。
Thumbnail
2024/10/14
這場在10月13日舉行的輕重量級統一大戰中,貝特比耶夫以多數判定擊敗比沃爾,令人意外。雖然可預期貝特的重拳和壓制力優勢明顯,但賽程中比沃爾的靈活反擊也讓比賽充滿懸念。最終判決結果雖然引發爭議,但賽後雙方表現出頂級拳手的風度,為拳迷呈現經典對決之餘,也顯示了拳手的謙遜與自我要求。
Thumbnail
2024/09/30
本文介紹了即將於10月12日舉行的世界拳壇輕重量級統一戰,拳王貝特比耶夫與比沃爾的對戰。 兩位拳手均保持全勝不敗的紀錄,各自擁有不同的拳擊風格與技術,本文分析了他們的優勢及可能的比賽結果,並預測這場懸念重重的對決。 在拳迷期待下,這場比賽將是今年的焦點。
Thumbnail
2024/09/30
本文介紹了即將於10月12日舉行的世界拳壇輕重量級統一戰,拳王貝特比耶夫與比沃爾的對戰。 兩位拳手均保持全勝不敗的紀錄,各自擁有不同的拳擊風格與技術,本文分析了他們的優勢及可能的比賽結果,並預測這場懸念重重的對決。 在拳迷期待下,這場比賽將是今年的焦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雖然自我感知與內在察覺聽起來很深奧, 但所有競技運動中包刮的重量訓練與技術訓練,都有傳達這項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在求學過程中出席過任何一堂體育課,其實就有機會習得這項技能,而這些方法的共通點便是 清晰的想像力
Thumbnail
雖然自我感知與內在察覺聽起來很深奧, 但所有競技運動中包刮的重量訓練與技術訓練,都有傳達這項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在求學過程中出席過任何一堂體育課,其實就有機會習得這項技能,而這些方法的共通點便是 清晰的想像力
Thumbnail
#肌肉不會背叛你可是人會 #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都能從肌力體能入門 #為什麼要訓練 1.以始為終,人體自然動作 久坐、長時間使用手機、坐姿辦公導致身體多部位過緊,容易讓身體肌肉代償而姿勢歪斜不自知。先改善活動度,鬆開恢復原有的空間,再循序漸進建立動作模式、漸進式重量符合、週期化訓練。 2.我做瑜伽
Thumbnail
#肌肉不會背叛你可是人會 #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都能從肌力體能入門 #為什麼要訓練 1.以始為終,人體自然動作 久坐、長時間使用手機、坐姿辦公導致身體多部位過緊,容易讓身體肌肉代償而姿勢歪斜不自知。先改善活動度,鬆開恢復原有的空間,再循序漸進建立動作模式、漸進式重量符合、週期化訓練。 2.我做瑜伽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健身時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受傷風險的增加,但你知道即使動作正確,在健身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受傷嗎?至少我最近就親身體驗到了,今天這篇文章就以我自身碰到的一些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健身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受傷的因素。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健身時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受傷風險的增加,但你知道即使動作正確,在健身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受傷嗎?至少我最近就親身體驗到了,今天這篇文章就以我自身碰到的一些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健身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受傷的因素。
Thumbnail
對於職業選手來說如何有效率的安排訓練來達到花20%的時間來得到80%的效果就是最重要的事,此外訓練過程避免受傷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一般人如果學會這樣的安排也能像職業選手般獲得不錯的效果又避免受傷。 以下就是如何安排有效率又低風險的安排方式👇 「訓練前放鬆」 我常常提醒學生訓練前放鬆的重要性,如果你是
Thumbnail
對於職業選手來說如何有效率的安排訓練來達到花20%的時間來得到80%的效果就是最重要的事,此外訓練過程避免受傷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一般人如果學會這樣的安排也能像職業選手般獲得不錯的效果又避免受傷。 以下就是如何安排有效率又低風險的安排方式👇 「訓練前放鬆」 我常常提醒學生訓練前放鬆的重要性,如果你是
Thumbnail
雖然考過肌力與體能教練丙級證照,在自我鍛鍊與成長過程也經歷一段追求訓練重量成長的階段,力量很大好像很厲害,跑完訓練週期,肌力又更進步了,很有成就感 我更在乎的是:.....
Thumbnail
雖然考過肌力與體能教練丙級證照,在自我鍛鍊與成長過程也經歷一段追求訓練重量成長的階段,力量很大好像很厲害,跑完訓練週期,肌力又更進步了,很有成就感 我更在乎的是:.....
Thumbnail
這是我最近教課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我運動前到底要不要做肌肉放鬆和拉筋? 學生總是會跟我這裡緊緊的,那裡緊緊的,我會說放鬆或拉筋過後,暫時舒緩,但過一段時間,又開始緊起來,那可能就不是單純放鬆跟拉筋就可以解決的
Thumbnail
這是我最近教課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我運動前到底要不要做肌肉放鬆和拉筋? 學生總是會跟我這裡緊緊的,那裡緊緊的,我會說放鬆或拉筋過後,暫時舒緩,但過一段時間,又開始緊起來,那可能就不是單純放鬆跟拉筋就可以解決的
Thumbnail
若有似無的微解封,激發大家都悶壞的心情,大家渴求恢復運動,避免肌肉像氣球洩氣一樣繼續萎縮下去。 但先別用力操下去啊!因為長期缺乏運動,身體會有哪些變化?要怎麼安全地回歸原本的運動強度?來看Andy老師怎麼建議吧!
Thumbnail
若有似無的微解封,激發大家都悶壞的心情,大家渴求恢復運動,避免肌肉像氣球洩氣一樣繼續萎縮下去。 但先別用力操下去啊!因為長期缺乏運動,身體會有哪些變化?要怎麼安全地回歸原本的運動強度?來看Andy老師怎麼建議吧!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放鬆的重要性到底在哪?可以達成什麼效果? 肌肉怎麼放鬆?心情怎麼放鬆? 就讓「放鬆專案計畫」系列文章帶你一起樂活、fun輕鬆吧!
Thumbnail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放鬆的重要性到底在哪?可以達成什麼效果? 肌肉怎麼放鬆?心情怎麼放鬆? 就讓「放鬆專案計畫」系列文章帶你一起樂活、fun輕鬆吧!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