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中不可承受之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防傷害的發生非常重要,但是不幸遇到了,我們還是得要積極面對。針對運動傷害的問題,目前已經有許多醫師、物理治療師提供了專業詳盡的說明。在這裡我主要是想以一個教練與受過數次嚴重運動傷害的過來人身分分享一些有關心理建設方面的個人心得。

早期因為醫療技術的限制及體育教育的不普及,一但受到任何涉及關節、韌帶或肌腱的大小傷,往往有一些長輩或醫師會直接向你的運動生涯宣判死刑。以我而言,當初為了想要在馬拉松拼出一個好成績,跑到了一個腳不能再跑的狀態,去到了診所做了一些簡單的檢查,才知道我的半月板「可能」有狀況。當時我遇到的一個醫生斬釘截地告訴我「你以後絕對不能再跑步了」、「你沒救了,不用再問了」。那時心裡的感覺就像生命的意義被抽空一般,還好後來不死心,一直到有研究運動傷害的醫生,才知道很多運動員也發生過類似的問題,但在合適的治療與復健後,現在都還是運動場上的健將。這樣的解說才讓我鬆了一口氣。隨後安排的關節鏡手術也讓我的問題得以解決,並且讓我最終能回到三鐵的運動項目中。所以受到了嚴重的運動傷害,真的不必急著自怨自艾與放棄希望,自信心的重建可能才是當務之急。

raw-image

事實上,許多專業的運動員或是教練都很難完全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對於一般的運動愛好者來說自然也是如此。但現在的運動醫學不斷進步、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元,有些傷害或許無法痊癒,但是受傷後重回運動場並且能夠持續進步的人比比皆是。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傷害與後續的治療,才是最有幫助的方式。

在這個時期,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把過去的訓練拿出來檢視,重新確認自己的菜單或者是姿勢有沒有錯誤的地方,或者是不是有因為操之過急、對於追求進步的焦慮而造成訓練過度的現象。再來就是這段期間的負面情緒排解與轉化課題,畢竟在受傷之後要回到場上肯定是伴隨著成績下降,所有的不甘心與沮喪都會湧上心頭,這時候如何調適這種心情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面對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建議可以回頭審視自己開始運動的理由,找回追求自我成長與突破的初心,或許有助於想起過去的自己是如何堅持的。接著,就是思考如何以科學化的訓練方式,逐步回復原本的體能,以求在運動傷害痊癒之後能維持過去的成績,乃至挑戰過去紀錄的目標。

raw-image

這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但是要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我現在在什麼階段」,不可以操之過急,並且要積極地與教練、物理治療師或醫師討論自己目前的狀態,再來就是一切照計畫執行。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無痛運動,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ght Chang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健身/運動/旅行/文化/歷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跑步運動傷害的第三定律是: 受傷就是表示,運動員已經達到他的臨界點了。 ─南非科學家提姆.諾克斯(Tim Noakes)
Thumbnail
跑步運動傷害的第三定律是: 受傷就是表示,運動員已經達到他的臨界點了。 ─南非科學家提姆.諾克斯(Tim Noakes)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健身時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受傷風險的增加,但你知道即使動作正確,在健身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受傷嗎?至少我最近就親身體驗到了,今天這篇文章就以我自身碰到的一些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健身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受傷的因素。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健身時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受傷風險的增加,但你知道即使動作正確,在健身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受傷嗎?至少我最近就親身體驗到了,今天這篇文章就以我自身碰到的一些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健身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受傷的因素。
Thumbnail
物理治療師,不只是「#復健」而已!更有預防性角色存在 您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經過檢查與治療後,傷害已經痊癒,為什麼會有好像「痊癒了一陣子」然後又舊疾重發的現象?在受傷使得疼痛蔓延時,若患者多是因痛感而不敢貿然活動,讓肌肉變得無力、萎縮,反而更容易再度受傷,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聆聽 專業 細心
Thumbnail
物理治療師,不只是「#復健」而已!更有預防性角色存在 您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經過檢查與治療後,傷害已經痊癒,為什麼會有好像「痊癒了一陣子」然後又舊疾重發的現象?在受傷使得疼痛蔓延時,若患者多是因痛感而不敢貿然活動,讓肌肉變得無力、萎縮,反而更容易再度受傷,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聆聽 專業 細心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自去年富邦全馬後,因為天氣因素和自己的疏失並沒有做好完整的熱身伸展和跑後收操,結果隔天馬上發生一連串的傷勢併發,右膝左膝同時發生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和左腳踝的韌帶發炎,之後的練習斷斷續續跑跑停停,既使針對該部位的伸展動作和滾筒按摩,持續三週後情況依舊沒有明顯好轉,不得不投降並就醫,壢新醫院復
Thumbnail
自去年富邦全馬後,因為天氣因素和自己的疏失並沒有做好完整的熱身伸展和跑後收操,結果隔天馬上發生一連串的傷勢併發,右膝左膝同時發生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和左腳踝的韌帶發炎,之後的練習斷斷續續跑跑停停,既使針對該部位的伸展動作和滾筒按摩,持續三週後情況依舊沒有明顯好轉,不得不投降並就醫,壢新醫院復
Thumbnail
之前因為體能訓練沒有特別訓練到腿部膝蓋附近的肌群而造成了運動傷害。因此寫下上面短文。以表達喜愛戶外運動時,也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每個部位以及心態,才能沒有後遺症的享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喜悅。
Thumbnail
之前因為體能訓練沒有特別訓練到腿部膝蓋附近的肌群而造成了運動傷害。因此寫下上面短文。以表達喜愛戶外運動時,也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每個部位以及心態,才能沒有後遺症的享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喜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