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年輕人的生活優化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所謂小資年輕人,我個人下個粗略的定義,約25至30初頭年歲、稍微有工作經驗累積一定的小資產,至少對錢的重量有概念,最重要的:你還保有想在社會上向上提升的嚮往,而不像50歲以上的長輩已經對世俗名利淡薄了只想安享人生後半場。
這篇就先不牽扯到太多錢的問題,只從一些基本的生活優化開始,以上述的定義來講(小資年輕人),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必須認清你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沒有辦法隨便像老人一樣無所謂的揮霍,依照近期的親身體驗隨意羅列以下:
  1. 市區交通不要搭公車: 公車的潛在社會意義是:失能老人的最終行動自由保障,目前普遍全國現況是,公車上下車都會有巍巍顫顫的老人緩慢上下車、翻找票卡,站站皆停,而且到站時間掌控度低,同樣的路程,搭公車的時間可能會比捷運花3倍多(加上等待時間)。所以年輕人建議不要搭公車,跟沒有尿失禁就不需要包尿布是一樣道理。
2. 不要去某間藍色連鎖大賣場,這間賣場近期展店快、店數多,但極大的缺點是 他們的目標客群跟員工都是老人居多,老人服務老人會造成效率極端低落,特別是結帳的時候(這間賣場櫃台常常人力不足),很多常客甚至會把這裡當成社交場所跟店員在櫃檯糾纏不清,非常浪費時間,即使這裡的東西有時比較便宜,但是時間成本根本不划算。
3. 可以電子化處理的事情,不要再走紙本,比如搭乘台鐵高鐵、銀行轉帳、預約餐廳、申辦公家機關文件...等等,都可以有對應的App或網頁可以彈指完成、搭車刷QR code進出站、然後在座位上轉帳、預約、申請,千萬不要像一群長輩一樣還是櫃台排隊買票、存提款寫匯款單、在不同的5個公家單位填寫10份申請書。
4.不要在連假出遊,近三年來,每到連假就不時可以看到各種誇張的塞車新聞,什麼北高開了8小時、遊樂園一項設施要排2小時、開1小時開不出高速公路服務區、甚至連出國都在機場出入境卡關5小時以上的,這些都是非常愚蠢的浪費生命行為,大都是可以預見的。事實是台灣的路上汽車量仍然是不斷增加的,畢竟那幾大家車商都有績效壓力,必須不斷賣出新車,新車增加速度永遠比舊車報廢速度快,這種每到連假到處壅塞的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正確解法是連假可以出遊,但務必多請幾天假把出發及回程時間與連假頭尾錯開,不然就乾脆在家好好看書充實自己或追劇打電動比較愉快。
這是最近的感想,讓我省下了非常多的時間,筆者本身是非常重視時間配置的人,隨著慢慢步入中年,也正在不斷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人生不斷優化。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不忘隨時隨地檢視,我還能怎麼樣讓我的人生更好更有效率。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年輕時用健康換錢,年老用錢換時間,這是許多人的人生哲學。但是,這樣的選擇真的值得嗎?我們是否該在過度節儉與享樂主義的極端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是否會後悔沒有趁健康時多體驗生活?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希望能有一些啟發和參考。我不是要告訴大家該怎麼過的人生,而是要讓我們思考一下
Thumbnail
高齡社會的到來,會影響很多方面,包括退休生活和財務。本文從退休金、醫療費和長照費3個方向提出規劃建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Thumbnail
旅行中,城市村落間移動的交通工具樣樣種,該如何選擇? 常見的有飛機、火車、公車或包車等幾個選擇,安排行程時,盡可能地在預算和舒適度中找到平衡。此次歐洲自助旅行,唯一團員──75歲老爸──,以客為尊的交通工具安排紀錄。
我目前的住處坐公車到UCLA大約要花20分鐘。 洛杉磯公車班次沒有像台北那麼密集,沒那麼準時, 公車上更會有各種流浪漢。 從家裡出發,等待公車,坐公車,抵達辦公室, 一路上約有40-50分鐘。 如果是你,會怎麼利用這40-50分鐘呢? 在等待公車的3-10分鐘,我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年輕時用健康換錢,年老用錢換時間,這是許多人的人生哲學。但是,這樣的選擇真的值得嗎?我們是否該在過度節儉與享樂主義的極端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是否會後悔沒有趁健康時多體驗生活?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希望能有一些啟發和參考。我不是要告訴大家該怎麼過的人生,而是要讓我們思考一下
Thumbnail
高齡社會的到來,會影響很多方面,包括退休生活和財務。本文從退休金、醫療費和長照費3個方向提出規劃建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Thumbnail
旅行中,城市村落間移動的交通工具樣樣種,該如何選擇? 常見的有飛機、火車、公車或包車等幾個選擇,安排行程時,盡可能地在預算和舒適度中找到平衡。此次歐洲自助旅行,唯一團員──75歲老爸──,以客為尊的交通工具安排紀錄。
我目前的住處坐公車到UCLA大約要花20分鐘。 洛杉磯公車班次沒有像台北那麼密集,沒那麼準時, 公車上更會有各種流浪漢。 從家裡出發,等待公車,坐公車,抵達辦公室, 一路上約有40-50分鐘。 如果是你,會怎麼利用這40-50分鐘呢? 在等待公車的3-10分鐘,我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