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23.03.24)
近日重看了一些片段,最最最想寫的還是這一點,為預防我之後忘記想說的話,所以先寫下來。
除了雙向同理困難(Double Empathy Problem)之外,也想聊其他一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單戀一隻貓」)。
第二集末尾,英禑與同事們在高級餐廳用完餐,又外帶了飯捲回家給爸爸。
這段劇情,不僅令英禑的父親無語,也令許多觀眾們哭笑不得。
同時,也看到一些觀眾們的討論(一直在找但不知道為什麼找不到,印象中是在PTT)。
有人說英禑很自私、只想到自己、很白目,哪有人會給本業就是飯捲師傅的爸爸帶高級餐廳的飯捲?
然而,在那個討論之下,也有網民回應,這便是英禑表達對爸爸的愛的方式。
的確,這是很典型的雙向同理困難(Double Empathy Problem)的例子。
對於一般人而言,這絕對不是表達愛的好方式。
高級餐廳,一般人可能會想帶一些餐廳的招牌餐點回去給親友享用吧?
但英禑只想到了自己最愛的海苔飯捲。
然也是因為「最愛」,她才想要帶回去和同為「最愛」的爸爸分享——儘管爸爸本來就會做飯捲、每天都在和飯捲共處。
許多泛自閉光譜當事倡議者,都曾分享過這種「把最愛的事物分享給喜愛的人」的社交模式。
這在光譜者之間不是負面的、被當作白目、不會讀空氣的行徑;反而,是非常受歡迎的社交方式——你分享你所愛、我也分享我所愛,而剛好興趣相投的人就能有更深入的交集。
只是這樣「交換所愛」的行為,對於普通人而言不是適切、成熟的贈禮方式。
一般人尋求的,或許更是「希望你能明白我愛什麼、我要什麼,並給予相應的禮物」的模式。
這當然並無好壞之分,只是行事作風的不同。
可是,在設計給絕大多數為非光譜者的世界,光譜者(原本應該沒有對錯之分)的社交模式、反應等,卻被當作不妥的、只想到自己的。
當光譜者熱情地想要分享自己所愛(無論這個分享是實質禮物,還是日常對話中提及),很容易被當成在勉強別人也要喜歡光譜者自己所喜歡的事物。
這也可以帶到另一個議題「單戀一隻貓」(天曉得我有多喜歡這個比喻)。
插播不重要的小資訊。
前陣子在國外光譜社群看到有人發起一個討論:「你會沒事突然學貓叫嗎?」以及「你有被說過像貓嗎?」
這兩個討論在光譜社群炸開,很多人紛紛表示「我平常表達開心都是用貓叫」、「對我常被說像隻貓」。
有看《禹》的人們也表示非常能懂貓咪的比喻、非常喜歡、非常準確。
我有把那個「單戀一隻貓」的片段給伴侶看,問過他會不會那樣。
他說,有時候真的會有這種感覺。
今天也正巧和伴侶聊到「表達愛的方式和一般人不同時,儘管知道『你愛著我』,但還是會有小小的惆悵和失落感」的事實。
在看英禑和濬浩的片段時,雖然有點難過濬浩都沒有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要英禑去猜、因為英禑不懂而生悶氣;但另一方面又好像能理解那個因為給愛方式不同、對感情的期望不同而導致失落的心情。
觀眾們能夠批判濬浩,或許是因為用上帝視角在看整個故事,並且整顆心都在小禹身上為她打氣為她開心也擔憂,所以才覺得濬浩怎麼可以這樣那樣(我當時也覺得怎麼可以!);然跳脫出來以後,覺得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都得一起學習和進步才行。
如果我是小禹,我也不希望因為我的「不一樣」,全部人就要向著我、我的伴侶就得百分之百懂我。
更重要的是良性的、帶著溫柔和包容的溝通。
噢,對了,我平常也會突然學貓叫(在看到那個討論前就會了),跟狗說話的時候會學貓叫(狗表示:煩餒我討厭貓)。
回歸正題。
其實《禹》裡面還真不少可以探討雙向同理的片段。
之前在推特認識一位光譜者網友,她就曾經整理超級詳細、分集分段的「雙向同理困難案例」,一一分析,當時在推特上廣為流傳。
但前陣子發現她好像移除了那些內容(還是把推特鎖私了,總之找不到了)。
太累了,有點辭不達意的感覺,先到這邊吧。
關於影劇裡的雙向同理困難,我在正籌備中的東東(因為還很遙遠就先保密),已經用很大的篇幅、以別的戲劇作品為主軸談論到了,所以這篇算是小點心(?)一樣,放在這裡,或許未來能派上用場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