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椎擊三要」論明心見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明心見性並非修行而來

明心見性,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達成的目標。在歷史的長河上又有多少人,能夠找到生命本源。

釋迦摩尼佛,也就是悉達多太子的故事,祂花了六年把當時世界上最殊勝的秘法學完,也透過極端苦行的方式來尋找解脫的答案,卻也還是沒有結果

但在楞嚴經中記載,釋尊請文殊師利菩薩跟摩登伽女說法,就直接證阿羅漢果。

摩登伽女之前並沒有修行,也未聞佛法,怎可能直接證阿羅漢果

但是諸佛不妄說。


真正的答案是內觀覺察

藏傳佛教寧瑪巴派最高的法門,即極喜金剛的大圓滿法,傳授了「椎擊三要」作為明心見性的根本大法。

在雙生紫焰莫子白話解釋「椎擊三要」的重點中,反應出其實真正的明心見性,不是往外求,而是往內求

還記得電影一級玩家中,全世界的玩家為了取得第一把「銅鑰匙」,五年來無論玩家車子改裝得多強大、技巧多純熟,都無人能抵達第一關賽車挑戰的終點。

直到主角想起哈勒代曾說「有時我們不要只想往前衝,讓我們快速倒退吧!」

才發現破關秘密就在於「倒退」

這不就意味著,這世界上生與死的秘密,一個千百年人們想不通的答案,如果一開始設定的方向是錯的,那麼最終還是沒有結果


願力的力量

經過莫子的開示,才知道這個世界是由信念組成。眾多信念(集體意識)會匯集成能量場,能量場則可以顯化出願力的結果

這也是這個世間,所謂吸引力法則,顯化法則,魔法,法術,佛號,佛經,抄經背後運作的根本道理。


如何明心見性?

從椎擊三要的白話說明就是

raw-image

要素一:認清生命的本質

首先,什麼是生命的本質,就是空性,那空性在哪裡?

莫子說就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假設你要看家裡的電視,但是你的注意力不在電視機,而是放在你和電視機之間的空氣中

這時候其實你無法解釋空氣中的那個點是什麼。但是此時你的覺察還在,但是沒有東西,只剩覺察,而生命的本質就是那個覺察,這就是空性

這時清醒非常重要,因為很多人禪坐的時候都會睡著,睡著就沒了覺察,沒了覺察就沒辦法見證空性。

而且你會發現,其實空性跟你張開眼睛,還是閉上眼睛無關


要素二:堅信不移

承接著要素一,當你發現生命的本質後,你要相信這個覺察就是你的本體。

這世間有很多難信之法,但是回顧前面所提到無論是釋尊,摩登伽女,大圓滿法,還是一級玩家的例子,如果答案真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觀,也許你就會開始相信什麼。


要素三:內觀在覺察上

如果能夠維持覺察,放在這個空盪盪的結果中,你會感覺到自己置身在一個能量的大海中,在那個空間裡面,你會發現你的六識開始消失

不斷的下沉,進入深層的覺察中,那是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空性中,你可以決定自己要清醒,還是繼續安住在這個空性中。

可能一眨眼就過了半小時,這都是真實的情況。

莫子說他的師傅當年教他,就是讓自己每天24小時,都長時間能處於這個狀態下,明心見性的機會就會大幅度的上升

莫子也說,很多人會害怕明心見性後會一去不回,但是在我們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也只有悉達多太子,明心見性後可以辦到。

因為明心見性後有程度之別,所以大部分的人是可以中途清醒的。

當然有沒有這個決心,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雙英教育戰線的沙龍
10會員
26內容數
如果你覺得Chatgpt的知識,每天總讓你知識爆炸,或是在應用上,完全不知道怎麼具體使用。如果不你覺得自己有AI斷層恐懼,那這個單元就是為你而設計的。
2023/04/10
千百年來,在靈性修持的這條路上,各式各樣的說法眾說紛紜,很多事情都沒有一個定論。 在加上世界的本質,其實是由能量波所構成,是信念的投射,所以不管你要用什麼角度來解釋這個世界,其實都行。 這一篇文章只是由我個人的觀點,來詮釋這些靈性名詞它的範圍與用途。 🟧 故事內、故事外: 人生如夢,這句話是一點都
Thumbnail
2023/04/10
千百年來,在靈性修持的這條路上,各式各樣的說法眾說紛紜,很多事情都沒有一個定論。 在加上世界的本質,其實是由能量波所構成,是信念的投射,所以不管你要用什麼角度來解釋這個世界,其實都行。 這一篇文章只是由我個人的觀點,來詮釋這些靈性名詞它的範圍與用途。 🟧 故事內、故事外: 人生如夢,這句話是一點都
Thumbnail
2023/03/29
最近分享了幾篇我們對於登出開悟的見解,以及對於生命真相的探討,身邊的朋友就問我說,你把開悟寫成這樣,那麼出世的觀念,那你幹嘛還要成立這個全人教育頻道?為何還要推行星雲大師說的三好運動? 星雲大師主張:「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Thumbnail
2023/03/29
最近分享了幾篇我們對於登出開悟的見解,以及對於生命真相的探討,身邊的朋友就問我說,你把開悟寫成這樣,那麼出世的觀念,那你幹嘛還要成立這個全人教育頻道?為何還要推行星雲大師說的三好運動? 星雲大師主張:「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Thumbnail
2023/03/29
這本書在我上一篇文章當中有提到,這是一本讓你走進生命真相的書籍,但是很多時候,夢境遠比真相來得好,這是在書前面的導讀在暗示的一件事情。 至於這本書哪裡可以找到,去問問Google大神,祂就會告訴你。 目前我大概已經看了100多頁的內容,其實書的內容只有一個主題,而且在第一節就已經說完
Thumbnail
2023/03/29
這本書在我上一篇文章當中有提到,這是一本讓你走進生命真相的書籍,但是很多時候,夢境遠比真相來得好,這是在書前面的導讀在暗示的一件事情。 至於這本書哪裡可以找到,去問問Google大神,祂就會告訴你。 目前我大概已經看了100多頁的內容,其實書的內容只有一個主題,而且在第一節就已經說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三界混在一起,心心相傳,前佛後佛,以心為媒介,不用文字。問道:既然不用文字,那心在何處?答曰:你問我,這就是你的心;我回答你,這就是我的心。如果我沒有心,我怎麼回答你?如果你沒有心,你怎麼問我?貫串問與答之間,甚至從無始以來,經過長久的時間和無數的經歷,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你的本心,都
Thumbnail
三界混在一起,心心相傳,前佛後佛,以心為媒介,不用文字。問道:既然不用文字,那心在何處?答曰:你問我,這就是你的心;我回答你,這就是我的心。如果我沒有心,我怎麼回答你?如果你沒有心,你怎麼問我?貫串問與答之間,甚至從無始以來,經過長久的時間和無數的經歷,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你的本心,都
Thumbnail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Thumbnail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Thumbnail
明心見性並非修行而來 明心見性,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達成的目標。在歷史的長河上又有多少人,能夠找到生命本源。 釋迦摩尼佛,也就是悉達多太子的故事,祂花了六年把當時世界上最殊勝的秘法學完,也透過極端苦行的方式來尋找解脫的答案,卻也還是沒有結果。 但在楞嚴經中記載,釋尊請文殊師利菩薩跟摩登伽女說法
Thumbnail
明心見性並非修行而來 明心見性,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達成的目標。在歷史的長河上又有多少人,能夠找到生命本源。 釋迦摩尼佛,也就是悉達多太子的故事,祂花了六年把當時世界上最殊勝的秘法學完,也透過極端苦行的方式來尋找解脫的答案,卻也還是沒有結果。 但在楞嚴經中記載,釋尊請文殊師利菩薩跟摩登伽女說法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26】課程影片: 大家好, 延續客觀意識的這個話題, 其實所謂的修行我把他形容成只有八個字: 明真分假,明白什麼是真實的而把假的分辨出來, 也知道什麼是假的什麼是真的。 另外就是 明心見性,明白心的運作明白四個中心的運作, 然後見性,見到自己的如如本性。 見到自己的佛性, 契入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26】課程影片: 大家好, 延續客觀意識的這個話題, 其實所謂的修行我把他形容成只有八個字: 明真分假,明白什麼是真實的而把假的分辨出來, 也知道什麼是假的什麼是真的。 另外就是 明心見性,明白心的運作明白四個中心的運作, 然後見性,見到自己的如如本性。 見到自己的佛性, 契入
Thumbnail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經: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
Thumbnail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經: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要修兩個觀照,善根會增長煩惱會淡薄! 那麼,在這麼多虛妄顛倒妄想當中,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先不要管妄想,先在妄想中建立三道的光明,你一開始管妄想,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先把自己的功力先栽培起來。所以對治妄想是比較後面的,剛開始先栽培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要修兩個觀照,善根會增長煩惱會淡薄! 那麼,在這麼多虛妄顛倒妄想當中,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先不要管妄想,先在妄想中建立三道的光明,你一開始管妄想,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先把自己的功力先栽培起來。所以對治妄想是比較後面的,剛開始先栽培
Thumbnail
必須打破「住」,才能建立「如來知見」,這在神會稱為「無住立知」。 好比有人要爬上十層樓的塔台,當還在樓層中拾級而上的階段,所看到的都是幽暗的塔中景象,直到登上塔頂,突然豁然開朗,普觀一切,四面八方的美景一覽而無遺。
Thumbnail
必須打破「住」,才能建立「如來知見」,這在神會稱為「無住立知」。 好比有人要爬上十層樓的塔台,當還在樓層中拾級而上的階段,所看到的都是幽暗的塔中景象,直到登上塔頂,突然豁然開朗,普觀一切,四面八方的美景一覽而無遺。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