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Q&A】沖煮前忘了確認磨豆機的設定,結果研磨刻度錯誤怎麼辦?

【咖啡Q&A】沖煮前忘了確認磨豆機的設定,結果研磨刻度錯誤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沖煮前忘了確認磨豆機的設定,結果研磨刻度錯誤怎麼辦?

若是在營業中犯了錯誤,重新研磨一次,是一種負責任的方式。然而不論何時遇上了這樣的情形,都可以抱著化腐朽為神奇的態度,留下已經研磨完成的咖啡粉,嘗試著研究非常態的研磨,對沖煮的影響。

一般來說,濾泡(手沖)的方式,研磨偏細倒不用太過擔心。降低萃取率的技能用上去就對了。

如果是在沖煮中,才發現流速太慢。可以在到達預定的沖煮時間時停止注水,然後稀釋到適當的粉水比,巧妙地回歸美式咖啡的精神,風味也不會太差。

raw-image

研磨的顆粒略粗,當然就是反過來使用能提高萃取率的手法。然而若是沖煮到一半才發現,就不好處理了。過快的流速,使得留給沖煮者能反應,並排除問題的時間並不多。時間這個要素也有其最低標準,一般來說低於2分鐘,萃取的完整性通常不足,且無法透過其他方式來亡羊補牢。

此時,最後的手段就是提高咖啡的濃度,讓飲用者仍然覺得有足夠強烈的風味口感,並因此忽視了細節上的不足。雖然有點像是肉質不夠新鮮,所幸油炸後上醬汁,略作遮掩。倒也不失為一道規矩的菜餚。

至此,基本上可以說是已排除研磨的失誤,甚至因為能夠妥善處理不同的研磨狀態,而讓人感覺不到其中的異同,達到摘花飛葉皆可為劍,高山流水亦可成觴的境界。

raw-image


avatar-img
咖啡王子中二店的沙龍
89會員
80內容數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天來談咖啡沖煮條件重要性排行,越靠前的項目影響愈大,想要讓自己的咖啡變好喝,修正靠前的項目提升會比較快,不過當修正前項比較困難的時候,就只好往後選擇了。我還會加入方便取得性與花費來給大家做參考。
有一個很好用的沖煮技巧,被稱之為by pass,也被稱為兌水、稀釋法。你一定見過,外觀看起來就是加入熱水稀釋咖啡。每天早上到咖啡館點一杯熱美式,你就會看到咖啡師沖煮一杯濃縮咖啡,再加入熱水稀釋成一大杯交給你。
咖啡的沖煮中,有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預浸(wetting)。這個步驟也有稱之為悶蒸的,不過過程中既沒有悶也沒有蒸,各位還是用預浸,或預先浸潤來理解比較合理。 那麼為什麼要預浸呢?
今天來談咖啡沖煮條件重要性排行,越靠前的項目影響愈大,想要讓自己的咖啡變好喝,修正靠前的項目提升會比較快,不過當修正前項比較困難的時候,就只好往後選擇了。我還會加入方便取得性與花費來給大家做參考。
有一個很好用的沖煮技巧,被稱之為by pass,也被稱為兌水、稀釋法。你一定見過,外觀看起來就是加入熱水稀釋咖啡。每天早上到咖啡館點一杯熱美式,你就會看到咖啡師沖煮一杯濃縮咖啡,再加入熱水稀釋成一大杯交給你。
咖啡的沖煮中,有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預浸(wetting)。這個步驟也有稱之為悶蒸的,不過過程中既沒有悶也沒有蒸,各位還是用預浸,或預先浸潤來理解比較合理。 那麼為什麼要預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