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教學】好用的咖啡沖煮技巧:by pass、兌水、稀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一個很好用的沖煮技巧,被稱之為by pass,也被稱為兌水、稀釋法。你一定見過,外觀看起來就是加入熱水稀釋咖啡。每天早上到咖啡館點一杯熱美式,你就會看到咖啡師沖煮一杯濃縮咖啡,再加入熱水稀釋成一大杯交給你。

延伸閱讀▶︎▶︎【咖啡教學】三分鐘義式濃縮咖啡入門

加入了by pass的技巧,咖啡沖煮的可控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加入了by pass的技巧,咖啡沖煮的可控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不過說到by pass這個字,其實不是兌水,也不是稀釋的意思,直接的翻譯應該是繞過濾杯。平常只有在手沖的朋友們可能不好理解,如果玩過美式機就會發現,部分的美式機在沖煮的設計上,可以利用大量咖啡粉,與少量的水,先沖出一壺高濃度的咖啡,然後透過另一個繞過濾杯注水管稀釋到飲用的濃度,這樣的做法可以簡單的用小型的機器,快速沖出大量的咖啡。

這個做法也稱之為批量沖煮。

使用的時機

一般的手沖時也用得上,而且可以解決許多常見的問題。

1、大量沖煮

咖啡的濾杯一次能沖煮的分量是有限的,合理的分量在粉層厚度2.5CM~5CM間。並不能因為你有一個杯壁很高的濾杯,比如說將1~2人份的錐形濾杯換成2~4人份的濾杯,就放入兩倍的咖啡粉直接沖煮。因為粉層的厚度會直接影響到萃取的強度與時間。太過厚實的粉層,基本上會得到一杯萃取過度的咖啡。

合理的選擇是一次分成兩次以上沖煮。但若非要一次沖完不可,這時候可以利用萃取率偏高的狀況,先萃取一杯高濃度而萃取率剛好的咖啡,再加水稀釋到適飲的濃度,就是一個很好的法子。

延伸閱讀▶︎▶︎【咖啡Q&A 】覺得某牌的濾杯才好用,其他的總是用不好。

寬底濾杯的容積較大,同樣的咖啡粉放進去沖煮,結果可是會大不相同。

寬底濾杯的容積較大,同樣的咖啡粉放進去沖煮,結果可是會大不相同。

2、調整咖啡濃度

咖啡濃淡的喜好因人而異,雖然金杯理論已經統計出大部分人喜好的濃度,位於1.15%~1.35%之間,可中間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要避免沖出一杯喝了才發現偏淡的咖啡,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先出沖一杯稍濃一些的咖啡,再隨喜好加入熱水調整濃度。一次就沖的太淡的咖啡,可就沒辦法修改了。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淺談金杯理論|科學化的咖啡萃取

粉水比例是最直接能改變咖啡濃度的方法

粉水比例是最直接能改變咖啡濃度的方法

3、修正沖煮時間

有時候不小心將咖啡磨得太細,或者因為細粉飄移,濾杯整個被堵住了,咖啡流不出去或很緩慢。這時候默默地等它流乾,可不是一個好主意。

當預定的萃取時間到了,咖啡濾杯中還有許多水,這時候可能咖啡的萃取率已經足夠,濃度仍偏高。為避免過度萃取,可以直接移除濾杯,兌入等量的熱水,很有機會仍然獲得一杯萃取適當,濃度恰好的咖啡。

延伸閱讀▶︎▶︎【咖啡Q&A】沖煮前忘了確認磨豆機的設定,結果研磨刻度錯誤怎麼辦?

4、避免負面風味

咖啡是一個會過度萃取的物質,一般來說我們不喜歡的風味會被萃出來。過萃的發生,在使用品質比較一般或深度烘焙的咖啡時,很有可能會在沖煮的中段即發生。

這時候一樣可以使用兌水的技巧,沖煮者只將咖啡前中段好喝的部分萃出,過濃的咖啡液,一樣就交給稀釋來處理嘞。

適合的兌水比例,一樣會受到咖啡的品質。研磨的粗細等咖啡沖煮條件的影響。最好確定比例的方式仍然是透過受過訓練的感官,或咖啡濃度折射儀來檢驗。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咖啡沖煮變因1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咖啡沖煮變因2

使用感官反覆飲用,並用右邊的折射儀確認濃度、萃取率,是快速進步的不二法門。

使用感官反覆飲用,並用右邊的折射儀確認濃度、萃取率,是快速進步的不二法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咖啡王子中二店的沙龍
89會員
80內容數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2023/06/02
今天來談咖啡沖煮條件重要性排行,越靠前的項目影響愈大,想要讓自己的咖啡變好喝,修正靠前的項目提升會比較快,不過當修正前項比較困難的時候,就只好往後選擇了。我還會加入方便取得性與花費來給大家做參考。
Thumbnail
2023/06/02
今天來談咖啡沖煮條件重要性排行,越靠前的項目影響愈大,想要讓自己的咖啡變好喝,修正靠前的項目提升會比較快,不過當修正前項比較困難的時候,就只好往後選擇了。我還會加入方便取得性與花費來給大家做參考。
Thumbnail
2023/05/20
咖啡的沖煮中,有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預浸(wetting)。這個步驟也有稱之為悶蒸的,不過過程中既沒有悶也沒有蒸,各位還是用預浸,或預先浸潤來理解比較合理。 那麼為什麼要預浸呢?
Thumbnail
2023/05/20
咖啡的沖煮中,有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預浸(wetting)。這個步驟也有稱之為悶蒸的,不過過程中既沒有悶也沒有蒸,各位還是用預浸,或預先浸潤來理解比較合理。 那麼為什麼要預浸呢?
Thumbnail
2023/05/19
當一個咖啡玩家開始沖煮咖啡,那麼離採購一台磨豆機也就不遠了。原因無他,當咖啡研磨之後,表面積大增,接觸空氣後,品質下滑非常的快。除非研磨後可以在包裝中填充惰性氣體,如氮氣,又或在包裝內置入吃氧劑,不然咖啡的使用,最好是現磨現沖。
Thumbnail
2023/05/19
當一個咖啡玩家開始沖煮咖啡,那麼離採購一台磨豆機也就不遠了。原因無他,當咖啡研磨之後,表面積大增,接觸空氣後,品質下滑非常的快。除非研磨後可以在包裝中填充惰性氣體,如氮氣,又或在包裝內置入吃氧劑,不然咖啡的使用,最好是現磨現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製作一杯極致手沖咖啡,不僅需要精選的器具,更需要細緻入微的沖煮技藝。以下是製作一杯完美咖啡所需注意的精緻要素: ⚠️ 瞄準時機的精準度 在不同的沖煮方案中,熱水分次注入,萃取時間並非等同於製作時間。切記,真正的接觸時間是咖啡風味的關鍵。 ⚠️ 挑戰:一次萃取多杯 當你需要一次性萃
Thumbnail
製作一杯極致手沖咖啡,不僅需要精選的器具,更需要細緻入微的沖煮技藝。以下是製作一杯完美咖啡所需注意的精緻要素: ⚠️ 瞄準時機的精準度 在不同的沖煮方案中,熱水分次注入,萃取時間並非等同於製作時間。切記,真正的接觸時間是咖啡風味的關鍵。 ⚠️ 挑戰:一次萃取多杯 當你需要一次性萃
Thumbnail
【喚醒精品咖啡的味覺體驗!深入探索斷水法與一注到底,品味手沖咖啡的微妙魅力。】 我們將探討斷水法和一注到底兩種流行的手沖方式,討論它們在風味層次上的細微區別。
Thumbnail
【喚醒精品咖啡的味覺體驗!深入探索斷水法與一注到底,品味手沖咖啡的微妙魅力。】 我們將探討斷水法和一注到底兩種流行的手沖方式,討論它們在風味層次上的細微區別。
Thumbnail
今天來談咖啡沖煮條件重要性排行,越靠前的項目影響愈大,想要讓自己的咖啡變好喝,修正靠前的項目提升會比較快,不過當修正前項比較困難的時候,就只好往後選擇了。我還會加入方便取得性與花費來給大家做參考。
Thumbnail
今天來談咖啡沖煮條件重要性排行,越靠前的項目影響愈大,想要讓自己的咖啡變好喝,修正靠前的項目提升會比較快,不過當修正前項比較困難的時候,就只好往後選擇了。我還會加入方便取得性與花費來給大家做參考。
Thumbnail
有人在線上詢問了冷萃咖啡的製作方法,看著天氣日漸炎熱,現在確實也是個學習製作冰咖啡的的好時機,我們這就來聊一聊各種冰咖啡的製作。
Thumbnail
有人在線上詢問了冷萃咖啡的製作方法,看著天氣日漸炎熱,現在確實也是個學習製作冰咖啡的的好時機,我們這就來聊一聊各種冰咖啡的製作。
Thumbnail
手沖3大重點與實作,讓大家在家輕鬆手沖,享用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1.挑選自己喜歡風味的咖啡豆 2.注意咖啡的「濃度」 3.注意咖啡的「萃取率」
Thumbnail
手沖3大重點與實作,讓大家在家輕鬆手沖,享用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1.挑選自己喜歡風味的咖啡豆 2.注意咖啡的「濃度」 3.注意咖啡的「萃取率」
Thumbnail
有一個很好用的沖煮技巧,被稱之為by pass,也被稱為兌水、稀釋法。你一定見過,外觀看起來就是加入熱水稀釋咖啡。每天早上到咖啡館點一杯熱美式,你就會看到咖啡師沖煮一杯濃縮咖啡,再加入熱水稀釋成一大杯交給你。
Thumbnail
有一個很好用的沖煮技巧,被稱之為by pass,也被稱為兌水、稀釋法。你一定見過,外觀看起來就是加入熱水稀釋咖啡。每天早上到咖啡館點一杯熱美式,你就會看到咖啡師沖煮一杯濃縮咖啡,再加入熱水稀釋成一大杯交給你。
Thumbnail
之前已經寫過金杯理論與部分的咖啡沖煮變因,金杯理論中有沖煮的六大變因。 今天我們來補完之前沒有寫到的部分。 沖煮的六大變因如下: 1、正確的使用器材 2、粉水比 3、適當的研磨 4、溫度、時間、擾動 5、濾材 6、水質
Thumbnail
之前已經寫過金杯理論與部分的咖啡沖煮變因,金杯理論中有沖煮的六大變因。 今天我們來補完之前沒有寫到的部分。 沖煮的六大變因如下: 1、正確的使用器材 2、粉水比 3、適當的研磨 4、溫度、時間、擾動 5、濾材 6、水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