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好用的沖煮技巧,被稱之為by pass,也被稱為兌水、稀釋法。你一定見過,外觀看起來就是加入熱水稀釋咖啡。每天早上到咖啡館點一杯熱美式,你就會看到咖啡師沖煮一杯濃縮咖啡,再加入熱水稀釋成一大杯交給你。
延伸閱讀▶︎▶︎【咖啡教學】三分鐘義式濃縮咖啡入門

加入了by pass的技巧,咖啡沖煮的可控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這個做法也稱之為批量沖煮。
使用的時機
一般的手沖時也用得上,而且可以解決許多常見的問題。
1、大量沖煮
咖啡的濾杯一次能沖煮的分量是有限的,合理的分量在粉層厚度2.5CM~5CM間。並不能因為你有一個杯壁很高的濾杯,比如說將1~2人份的錐形濾杯換成2~4人份的濾杯,就放入兩倍的咖啡粉直接沖煮。因為粉層的厚度會直接影響到萃取的強度與時間。太過厚實的粉層,基本上會得到一杯萃取過度的咖啡。
合理的選擇是一次分成兩次以上沖煮。但若非要一次沖完不可,這時候可以利用萃取率偏高的狀況,先萃取一杯高濃度而萃取率剛好的咖啡,再加水稀釋到適飲的濃度,就是一個很好的法子。
延伸閱讀▶︎▶︎【咖啡Q&A 】覺得某牌的濾杯才好用,其他的總是用不好。

寬底濾杯的容積較大,同樣的咖啡粉放進去沖煮,結果可是會大不相同。
2、調整咖啡濃度
咖啡濃淡的喜好因人而異,雖然金杯理論已經統計出大部分人喜好的濃度,位於1.15%~1.35%之間,可中間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要避免沖出一杯喝了才發現偏淡的咖啡,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先出沖一杯稍濃一些的咖啡,再隨喜好加入熱水調整濃度。一次就沖的太淡的咖啡,可就沒辦法修改了。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淺談金杯理論|科學化的咖啡萃取

粉水比例是最直接能改變咖啡濃度的方法
3、修正沖煮時間
有時候不小心將咖啡磨得太細,或者因為細粉飄移,濾杯整個被堵住了,咖啡流不出去或很緩慢。這時候默默地等它流乾,可不是一個好主意。
當預定的萃取時間到了,咖啡濾杯中還有許多水,這時候可能咖啡的萃取率已經足夠,濃度仍偏高。為避免過度萃取,可以直接移除濾杯,兌入等量的熱水,很有機會仍然獲得一杯萃取適當,濃度恰好的咖啡。
延伸閱讀▶︎▶︎【咖啡Q&A】沖煮前忘了確認磨豆機的設定,結果研磨刻度錯誤怎麼辦?
4、避免負面風味
咖啡是一個會過度萃取的物質,一般來說我們不喜歡的風味會被萃出來。過萃的發生,在使用品質比較一般或深度烘焙的咖啡時,很有可能會在沖煮的中段即發生。
這時候一樣可以使用兌水的技巧,沖煮者只將咖啡前中段好喝的部分萃出,過濃的咖啡液,一樣就交給稀釋來處理嘞。
適合的兌水比例,一樣會受到咖啡的品質。研磨的粗細等咖啡沖煮條件的影響。最好確定比例的方式仍然是透過受過訓練的感官,或咖啡濃度折射儀來檢驗。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咖啡沖煮變因1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咖啡沖煮變因2

使用感官反覆飲用,並用右邊的折射儀確認濃度、萃取率,是快速進步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