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沖煮器材、條件的重要性排行

2023/06/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來談咖啡沖煮器材與條件重要性排行,越靠前的項目影響愈大,想要讓自己的咖啡變好喝,優先修正影響力大的項目,品質提升的幅度會明顯。不過當修正重要性靠前的項目比較不容易、成本比較高的時候,也可以在後段選項多下點功夫。

1、選擇咖啡豆

所有的主要風味來源都是咖啡豆本身的特性,沖煮者主要的工作是將咖啡適當的詮釋。
再厲害的咖啡師也無法把肯亞波旁水洗深焙的咖啡,沖成巴拿馬藝伎日曬淺焙的風味。只有在一開始的時候,透過自己對咖啡的認識,選擇正確的原料。

有賴於第三波咖啡浪潮的風起雲湧,取得好的咖啡豆可說愈越來越簡單了。但最頂尖的咖啡豆可也越來越昂貴了。

延伸閱讀▶︎▶︎第三波咖啡浪潮|小小咖啡館也能推動產業的巨輪
選擇皓氏咖啡豆,幫你解決1%的咖啡問題。菜單由此去

2、水

一杯咖啡中,99%是水。無疑的水的品質會對飲品的品質造成重大影響。有時候在一個地方沖煮咖啡,怎麼調整都無法適當呈現風味。換個地方沖煮卻沒有問題。很有可能問題就出在水質上面。

不過水質關乎當地的先天環境,輸送管線,有時候不得不配合水質來呈現咖啡。水質比較硬,鈣鎂的含量比較多,會明顯提高萃取的效率。這時候沖煮者可能會選擇降低溫度等方式,來跟水質做一個平衡。

經費充裕的話,可以使用濾水器,像要濾成純水再添加指定數量的礦物質都可以。但不可以用純水沖咖啡,缺乏礦物質輔助的水,萃出來的咖啡風味真的很平板。
也有簡便型的處理方式,在台灣隨手可得的瓶裝水中,波爾水、麥飯石礦泉水,都是良好的沖煮用水。也可以購買純水,直接添加AQUACODE咖啡沖煮專用水添加劑。

台灣真的很方便,今年初我到沖繩參加咖啡比賽,帶著AQUACODE,想說當地找一下瓶裝純水就能處理,沒想到竟然買~不~到~

延伸閱讀▶︎▶︎【跟著烘豆師去旅行】趁比賽學日文
3、粉水比
現在我們已知粉水比例對沖煮的結果大有影響,粉水比基本上決定了咖啡的濃度與萃取率的組合,幾乎無法用其他方式修正(註)。

有一個微量秤就能簡單測定咖啡與液體的重量,沒有秤的情形之下,用湯匙、杯子的容積也能算得八九不離十。

註:By Pass是一種可以在不改變萃取率的情形之下,改變濃度的方法。

延伸閱讀▶︎▶︎【咖啡教學】好用的咖啡沖煮技巧:by pass、兌水、稀釋
用了無數次的粉水比圖,不過實在是太經典的核心概念。

4、磨豆機

磨豆機直接影響咖啡粉碎後的粒徑跟形狀,雖然因為咖啡的材質是脆性物質,粉碎時有一定的隨機性,但對沖煮的影響還是非常明顯的,甚至也不亞於粉水比的影響,不過因為一些理由,我把它排在後面一點。
首先當然是價格可能很昂貴,磨豆機大部分時候是一分錢一分貨,500元就能買到手搖磨豆機,使用價格10幾萬台幣的磨豆機也是大有人在。

其次是沒有磨豆機就不能沖咖啡嗎?顯然不是,拿個鎚子,磨缽擊碎它,加上浸泡式的萃取,風味上也是可以期待的。

延伸閱讀▶︎▶︎【咖啡教學】如何選擇磨豆機
手搖磨豆機界數一數二的C40

5、適當的使用器材

這裡沒有稱作正確的使用器材,因為即使用錯了,不符合說明書的用法。只要符合濾泡式、浸泡式的沖煮原理,咖啡依然會被適當的萃取,而得到一杯好咖啡。

其中最著名的器材要算是愛樂壓了,複合性的萃取原理,大概有一半的人不照說明書沖煮,也不妨礙他有趣、好玩又好喝。
我就是那個不看說明書的人 ~沖繩 Coffee Numaday 愛樂壓比賽

6、溫度、時間、擾動

這三個條件在沖煮中,都會影響到萃取效率,效果有接近可相互調整,卻又都無法完全相互取代。

手沖中的主動攪拌,一般比較少見,注水的擾動則是影響並不算大。要說到真正明確有影響力的做法,東京咖啡名店Glitch在沖煮時,直接在預浸期間加入攪拌,觀賞性十足,咖啡也好喝,不過我偷偷詢問之下,人家萃取上是有降低溫度來配合的。

7、濾材

濾材指的是濾紙、法蘭絨、金屬濾網等,用來攔截咖啡未溶於水的部分。因為不同的材質,攔截的效果不同,自然落入杯中的物質組成也不同,喝起的風味口感也會有所差異。

不過仍能感受到咖啡的產區、處理法等特性,只是強弱有所變化。濾紙喝起來會乾淨、清爽,產區風味,花果香氣鮮明。法蘭絨、金屬濾網保留大部分的油脂。咖啡液喝起來較有重量感,油脂感,風味因為油脂包覆而較弱。

8、濾器

即使同樣用濾滴式(手沖)沖煮咖啡,不同的濾器、濾杯,流速、容積都大不相同,如果忽略它的客觀條件,都用同一套系統沖煮,自然換了濾杯,風味就大不相同。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是濾杯多麼特別,真正被變更的其實是時間、粉層甚至是溫度。當我們將這些條件都做了適當調整,差異真的還有這麼大嗎?

延伸閱讀▶︎▶︎【咖啡Q&A 】覺得某牌的濾杯才好用,其他的總是用不好。

9、沖煮手法

人真的很難一直複製相同的動作,咖啡的碎裂與落入濾器中的哪個位置,又充滿了隨機性。是以可玩性很高,穩定性很低,改變性沒有想像中多,破壞性倒是可以終結一杯咖啡,這是我對沖煮手法的想法。但是自己也常常會用。因為在前面的條件都已經固定的情形之下,臨場也只能盡力調整了。

比如說衍伸閱讀中的「磨錯了該怎麼辦?」,重新研磨當然是最有效的,這樣就回到本文的重要性4了,補救的方法也不是沒有,但大概不會十全十美。

延伸閱讀▶︎▶︎【咖啡Q&A】沖煮前忘了確認磨豆機的設定,結果研磨刻度錯誤怎麼辦?
小結:
排列可能在沖煮過程中,影響重大的條件,想要包山包海也容易掛萬漏一。如果少了什麼你想知道的條件,歡迎留言給我,我會將他加入文章中,供各位參考。
很多時候平穩、平均注入方為上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