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69】你以為的動盪的世界,其實歷史早已發生過--《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2023/04/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未來的時代將和我們一生所見所聞截然不同,只不過,類似的情境早就在歷史史上發生過許多次。」--瑞.達利歐
人類的壽命有限,以至於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會相信某些事情會維持現狀,不會改變,比如國家。不過《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提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體系、經濟體系、貨幣與帝國能夠長生不死;又或是遇到劇烈的變動,彷彿世界末日般,但其實在歷史的洪流早已發生過好幾次。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作者瑞.達利歐,研究過去500年以來的主要帝國與其貨幣的興衰,尤其近年來美國採量化寬鬆,各國的財富、政治與價值觀達到一個巨大鴻溝,以及美中兩國對抗,不過,這也不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生,前一次類似的情形是在1930-1945期間發生。

帝國興衰大週期模型

瑞.達利歐說,如要看清楚大局,就不能專注在細節。鑑於歷史產生有驚人的相似度,《變化中的世界秩序》試圖建立一個「帝國興衰大週期模型」,從歷史學習教訓,並希望能夠預測未來。
「帝國興衰大週期模型」主要是新秩序-興起-巔峰-衰敗-新秩序。當中又區分三大週期:「優質與劣質金融週期」、「內部有序與混亂週期」、「外部有序與混亂週期」。
在「優質與劣質金融週期」方面,第一階段一開始是很少債務,以及「硬通貨」有了「硬貨幣」的產生;第二階段是對「硬通貨」的債權,民眾習慣將「貨幣票據」當成貨幣使用;第三階段是債務增加,債券票據的持有人與銀行發現信貸跟債務的奧妙,於是開始借貸產生,直到債務的數量超過實際上可供購買的商品與服務;於是第四階段,爆發債務危機,促使官方引導貨幣貶值,大量印鈔,打破與「硬貨幣」的連結;第五階段,貨幣貶值;第六階段,回歸硬通貨,因債務資產引爆導致的拋售潮,產生擠兌的現象,使民眾逃離現金與債務。
在內部週期方面,一樣是六階段。第一階段,新秩序開始,新領導階層鞏固權力,導致...;第二階段,當資源分配系統與政府官僚機構建立和完善時,會導致...;第三階段,當有了和平與繁榮,會導致...;第四階段,當過度支出和大量舉債以及財富和政治分歧過大時,會導致...;第五階段,當財務狀況非常糟糕且衝突愈發激烈時,會導致...;第六階段,當內戰/革命時,會導致...。

關於現在

大家可以用上述的模型,想想一下現在的世界、金融以及臺灣,正處於哪個位置,看起來似乎是不太樂觀的感覺。
作者提到,中國正處於上升位置,而美國正處於下降的位置,尤其在美元成為全球主要貨幣後,美國向其他國家借太多錢(包含中國),造成美中爭霸時,處於尷尬的債權國與債務國的關係。書中當然也提到臺灣的主權問題,如果發生第四次臺海危機,很可能就是因為臺灣的主權問題。
歷史也顯示,所有國家的成功都依賴於國力持續增強,卻不致過度使國家邁入衰亡。真正成功的國家都能維持長達兩、三百年,但沒有國家能夠永久持續(聽起來多令人震驚的一段話,尤其是臺灣人)。

關於未來

關於未來,作者說,他在14歲時學到一句話「靠水晶球預言的人註定要吃碎玻璃」,但他還是藉著回顧過去了解可能發生的事,避免可能犯的錯,同時感知並適應正在發生的事(即使它無法預料),並歸納出事情可能發生機率。
以量化角度來看,從過去一百年的發展,作者合理預估未來十年世界人口將比現在高出10-15%,人均產出高出20%,人均財富高出30%,平均壽命延長7.5%。
以質化角度來看,因為人類創新發明的能力,未來只要人類不自取滅亡,創造力與生活水平會更好。
另外,從長遠來看,最大的風險是貨幣價值風險,因為巨額赤字的儲備貨幣國家,其赤字和債務都是用本國貨幣計算,藉由印鈔償還債務,並將風險從債務人轉到債權人身上,所以最大的風險,是債權人持有的資產會貶值,甚至報酬率低於通膨。這對美元來說,最有可能的是,他會像歷史的儲備貨幣一樣逐漸失去地位,剛開始會緩慢下滑。然後迅速衰弱。

西恩後見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汲取任何教訓。」
這本書總結過去幾百年的歷史,讓讀者可以鑑往知來,尤其對比這幾年來的世界格局,會發現似乎有驚人的類似。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它只能告訴我們可能會有這個狀況,但是不是真的會往這個結局發展,又或是如果往這個結局發展後,我們要如何應處,則沒提到太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6會員
    117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