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三個方法選對數位工具小夥伴

2023/04/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很容易把東西搞丟。如果我認識新朋友,沒有在當天把聯絡方式記在電話裡或是數位工具上,可能隔天就把名片弄丟了(很抱歉)。
我也容易忘記紀錄的筆記和閱讀到的知識,如果沒有在一兩天內留存下來,一個月後就會忘記我曾經讀過和寫過的內容。
更不用提要記得跟誰吃飯或去哪裡,如果沒有記在行事曆上,我就不知道該做什麼。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知道,我是被科技豢養的金魚腦人類。
在這裡分享三個選擇數位工具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想法,僅供參考:

一定要有雲端資料同步,並且可以與他人共用

我很常在手機上寫文章或是紀錄臨時的想法,或是看到一本書覺得內容很棒的時候,當下沒有電腦,但隨手記錄,那張紙很快就弄丟了,所以我會在數位工具裡保留想法,可以隨時拿出來編輯;再舉個待辦事項的例子,我會在電腦安排完這周要做的事情,但臨時想到的時候,用手機去新增,再回到電腦時,我需要確保目前的清單是最新的。
所有我聽過的數位工具都能很好地支持這點。

明確的使用場景搭配數位工具

我很喜歡Notion,除了介面簡潔,還可以堆出自己喜歡的版面,與他人共用,可以用GTD工作法、卡片盒筆記法,還可以完成常聽到的時間管理、知識管理。但是在專案管理還有待辦事項時,我使用的是TickTick,知識管理使用Heptabase,在要把資料/文件傳給他人時,才使用Notion。-
每個數位產品都有其適合的使用場景,因此我總是試圖在最適當的情境下使用它們。比方說,我不會穿高跟鞋去跑步,因為跑鞋是專門為跑步而設計的。舉例來說,Heptabase旨在提供人們更好的創造/學習工具,它可以幫助用戶將腦中的知識直觀地呈現在畫面上,因此它非常適用於學習和創造知識,以及建立知識間的連結。
然而,有些人可能會問,學習這麼多數位工具不會很累嗎?對此,我會把數位工具看作是協助工具,因為當我需要管理要完成的任務時,我會去使用Ticktick檢查是否還有未完成的任務;當我需要記錄書摘或有用的想法時,我就會把它們寫在Heptabse上;當我需要梳理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就使用Gitmind。相對於使用單一工具來完成大部分事情,我更傾向於在特定的工具中完成特定的事情。

有需要的時候才用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廢話,但我遇過不只一個人用高八度的聲音問我:『Sophie,那個XXX聽起來很好用,你用過嗎?』,我一律回答:『你打算怎麼用?』,現在有成千上萬很棒的數位工具,每個看起來都漂亮簡潔,富有設計感,讓人感覺用下去就可以成為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們要明白學習工具要花時間,那些時間可以拿來生產或是追劇,不要流於為了用而用。
在考慮要不要使用一個新工具時,我都用兩個問題來敲打自己
  1. 用了要幹嗎?比方說:Google日曆會拿來記錄會議/與朋友的聚會,可以共用給重要的人
  2. 用了會比較省時間或力氣嗎?假設學一個工具需要花100小時,但有了這個工具未來的每一天可以節省1小時,換句話說:「只要用到第101天,你就開始賺」,反之,只是學會了這個工具,但不能解決生活問題,我就問:這跟學才藝班有啥不一樣?才藝班還可以陶冶性情呢!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最常使用的數位工具們:Notion、Heptabse、Titick、Chatgpt、Google全系列服務
    18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