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媽媽,你應該也有你的夢|《媽媽和生命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想要讓媽媽也能感受到的是什麼?

媽媽和我的生命意義有什麼關聯? 作者未在書中多談,但卻表達他沒能超越母親情結的遺憾。這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從鄧惠文醫師在《鄧一個人咖啡》EP16中談「媽媽如何影響你的人生」窺知一二。看了影片後才想明白原來我們家三代女人之所以活得這麼疲憊,其實是一連串扭曲關係的結果。往回梳理後,發現原來母親情結它是這麼被孵化的,外婆因為守寡養大一群小孩的強大,在媽媽心中那個過度增大的母親元素,是造成媽媽總是過度付出,把自己和丈夫視為次要的原因,而我卻因為媽媽的過度付出,對她產生過度的認同,因而渴望得到她的認可。

回顧過去,我的生命意義在不讓媽媽活得悲慘,而媽媽的生命意義則是將一切都寄托在養兒育女上。我們的人生互相綁定,卻都沒有「我」。看似互相救贖,其實是在複製不幸。

怎樣才能解除綁定? 要找回「我」。學會照顧自己的需要。生命的本質其實是孤單的,我們無法代替彼此去思考,去活著、去感受。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努力的去兌現自己的潛能,即使生命對待你的方式總是不夠仁慈,但用盡一切力氣也要活成自己的樣子,不然一切都只是漫長等待。等待裏埋伏著空虛與無趣,虎視眈眈的準備吞噬你的能量。

除了親自去體驗,我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讓媽媽也體會到那種找回自己的解放感。所以媽媽,我希望你也去追求屬於你的夢想,然後你應該就能感受到我說的那種沒有束縛的解放感。

圖片內容翻拍自《媽媽和生命的意義》,作者:Irvin D. Yalom,譯者:張美惠

圖片內容翻拍自《媽媽和生命的意義》,作者:Irvin D. Yalom,譯者:張美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ang Liang的沙龍
14會員
40內容數
"⋯不沈迷於某部作品,也不妄作評價⋯只在乎自己對這部作品的直接感受,如此讓他更具有人情味⋯“成為一個專業的品文員,他們能夠在任何一部作品中提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見解”—《諾貝爾文學獎大系:泰綺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深嘔)哇,有好多關於生存的情緒和議題夾雜在母女之間,媽媽跟你之間走的是太陽神經叢和臍輪的習題,關於自我認知、表達及展現自信(整個太陽神經叢緊縮了起來,感到非常有壓力)呼吸也無法拉長,充滿了緊張和對於生存的恐懼感,而把自己縮的好小、好小。(噢!原來我正在經歷媽媽的特質!)媽媽因為對生存有著許多的恐懼
Thumbnail
(深嘔)哇,有好多關於生存的情緒和議題夾雜在母女之間,媽媽跟你之間走的是太陽神經叢和臍輪的習題,關於自我認知、表達及展現自信(整個太陽神經叢緊縮了起來,感到非常有壓力)呼吸也無法拉長,充滿了緊張和對於生存的恐懼感,而把自己縮的好小、好小。(噢!原來我正在經歷媽媽的特質!)媽媽因為對生存有著許多的恐懼
Thumbnail
母親說:「我要做到眼睛閉上的那一天。」 每當身為兒女的我們跟母親勸說許多事情可以放手不需要做,她總是說沒辦法不做,即便再怎麼訴說自己的辛勞,仍然停止不了她為兒女及孫子付出的心意。 有時候我們會又氣又急地說:「那是妳自己要做的,沒有人逼妳啊!」 母親聽了這番話也只能沈默不語,彷彿知道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Thumbnail
母親說:「我要做到眼睛閉上的那一天。」 每當身為兒女的我們跟母親勸說許多事情可以放手不需要做,她總是說沒辦法不做,即便再怎麼訴說自己的辛勞,仍然停止不了她為兒女及孫子付出的心意。 有時候我們會又氣又急地說:「那是妳自己要做的,沒有人逼妳啊!」 母親聽了這番話也只能沈默不語,彷彿知道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Thumbnail
母親的不斷索愛,是否也讓妳曾有過**“無論我如何做,如好討好,媽媽總是對我永遠都不滿意,她是不是不愛我?”的感受呢?**妳是否也曾有想過或實際行動跟母親反抗過,表面若無其事,其實內心有種無法言喻複雜感受,如同作者以下所述嗎? ●自責——「媽媽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居然還和她對抗。」 ●羞恥——「我這麼
Thumbnail
母親的不斷索愛,是否也讓妳曾有過**“無論我如何做,如好討好,媽媽總是對我永遠都不滿意,她是不是不愛我?”的感受呢?**妳是否也曾有想過或實際行動跟母親反抗過,表面若無其事,其實內心有種無法言喻複雜感受,如同作者以下所述嗎? ●自責——「媽媽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居然還和她對抗。」 ●羞恥——「我這麼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母親 母親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母親 母親
Thumbnail
過去從母愛→父愛→子愛→自愛,我們耙梳了一個家庭裡頭,每一種被命為「愛」的情感本質,又指出了每一種愛都需要過渡與成長,才會是我們真心期待的、成熟定義上的「愛」。
Thumbnail
過去從母愛→父愛→子愛→自愛,我們耙梳了一個家庭裡頭,每一種被命為「愛」的情感本質,又指出了每一種愛都需要過渡與成長,才會是我們真心期待的、成熟定義上的「愛」。
Thumbnail
有一種深層情緒很難以表達,也難以面對,更難以平復。 或許有很多的母親會體會到這樣的愛的方式, 一種掏空的感受。 有些人愛人的方式是無微不至的照顧, 他們深深的投入在其中,非常地享受又同時莫名的感到內心傷心, 因為不斷的給不斷的照顧他人, 總是用「沒關係」「我不用」「你好就好了」的想法 帶著宗教殉
Thumbnail
有一種深層情緒很難以表達,也難以面對,更難以平復。 或許有很多的母親會體會到這樣的愛的方式, 一種掏空的感受。 有些人愛人的方式是無微不至的照顧, 他們深深的投入在其中,非常地享受又同時莫名的感到內心傷心, 因為不斷的給不斷的照顧他人, 總是用「沒關係」「我不用」「你好就好了」的想法 帶著宗教殉
Thumbnail
《不完美的她》以女性為主軸, 如實演出透由女人之間的關係, 延續自我拼湊,所形成的世界。 當媽媽以犧牲的方式保護女兒, 女兒經驗到的是沈重的不配得, 深信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負擔, 因為放棄真實的犧牲不是愛。
Thumbnail
《不完美的她》以女性為主軸, 如實演出透由女人之間的關係, 延續自我拼湊,所形成的世界。 當媽媽以犧牲的方式保護女兒, 女兒經驗到的是沈重的不配得, 深信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負擔, 因為放棄真實的犧牲不是愛。
Thumbnail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Thumbnail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