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病這種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許多人生問題的終究根源回溯到最後原來都是和母親的關係,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不願相信,但看完書中的陳述似乎也不無道理,或許我們認為成年後的我們都長出了自己的力量已經早已和母親脫鉤了,但事實的真相是依然在心靈深處盤跟錯結的.
「母親」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有不同份量與不同形式的存在,樣貌型態因人而異,無遠弗界的各自影響著自己孕育而生的下一代,雖然是個體化的存在但卻是全面性的影響,如同「水滴」與「海洋」的密不可分,也如同「地心引力」般的緊緊吸附。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生下你的母親,只有唯一一位。那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大抵上來說,養育你的人也是同一位。因此更是特別的存在。

每個人都想被這個特別的人所愛,想要被他寵愛。

讀到這裡內心有些不想承認...但又無從否認...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是精神科醫師又是醫學博士,據他多年的臨床經驗和深入研究,認為許多懷抱各種痛苦的人,在那些痛苦的背後或多或少都隱約隱藏著「母親」的身影....
與母親不穩定關係中長大的孩子,就會被「母親病」所困擾,這種病都會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他們的人生,這種病和人的根本存在相關,影響大到在不知不覺中為人生帶來重大的改變。
原來「母親病」就是一種依附母親的執著病,一般人也都不會或不承認自己內心有這樣的執著,在幼年時期所接受的來自於母親的照顧和對待其實深刻的造就出日後人格上的種種,這些都讓身為母親和子女的我們大感驚呼與壓力。
但此書的目的不是在於責怪母親讓母親背負的養育重擔更加沈重,而是在於深入「瞭解」與「療癒」,如同洪仲清心理師在導讀中所言「當我們理解困擾的根源,反而要學習感恩與寬容才能走出陰影」所以我這陣子以來對於「母親」角色感到的挫敗,在書中漸漸地找到些蛛絲馬跡和從未覺察的心態。
我隨著那隻引導我進入洞穴中的兔子,一步步地回到時光通道中,撿拾遺落的鑰匙,小心翼翼的開啟內心深處的記憶寶盒,才意識到自己也是有母親病的情節只是不自知,我也漸漸覺知到女兒的一些行為和反應是背後其實是在討愛,而我卻被表面的行為激怒沒有讀到她釋放的訊息....
生了第二個孩子之後,自然將愛分成了2份,而我自認為很公平的對孩子付出的愛,在2個孩子的眼中都成了「偏心」,當時自己也在這個情節中困擾不已,如今再回頭看才看出了端倪,女兒總是看著弟弟被眾人簇擁永遠是親友間的焦點,所以在小學階段末期對弟弟的敵意愈來愈重,看見總是鬧著彆扭的女兒老是讓我在崩潰的邊緣...
竟然在此刻才懂,才理解他目前呈現出來的叛逆期的狀態或多或少都是在幼年時我無法深入他內心理解到的情節,當時的我只隨著外境來因應現況,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覺察到較深層的部分,內在力量也在母職中載浮載沉常常也找不到自己,如今漸漸有了省思,但孩子也長大了。
但藉由書中的剖析,看懂了原因也讓我產生了新的力量,「母親」對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是最初最原始的存在,一生中有形無形的牽絆,生為愛的起始點該如何能讓「母親」的愛成為自己和孩子生命的引力,真的要好好加把勁進化自己,讓愛的品質更純然更廣大更自由。
節錄書中對母親的描述~我也因此注入了能量

母親

原本應該是給予愛的一種存在

就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

也會相信你直到最後。

母親

理所當然的應該要向天上的太陽一樣

是照亮你的人

這種理所當然就是所謂的生存

就是愛.就是相信.也是存在

是支持所有一切的根源

理所當然的存在

正因為如此 被母親以無條件的愛

撫育長大的人

也能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相信世界

能夠感覺到這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過著平凡的生活

也會覺得心靈滿溢感覺到幸福。

感謝這本書引領我看到~母親的力量。將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帶往何處?也將困在傳統集體壓力制約下的「偉大的母親」的迷思中覺醒,帶著這份愛的原始能量繼續向內探索前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117內容數
生命是一場壯烈的旅行,生活就是沿途的風景。 帶著心出發,創造未知的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莉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想想也不過是這10來年,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段漫長的蛻變過程,當漸漸長出自己的力量時,終將離巢飛奔自己的遠方... 只要稍靠近就警鈴大作,我以為我只要和女兒保持距離遠遠地愛他祝福她就好,讓她感覺安心不用過度干涉就好,在這敏感的時期我漸漸成為她討厭的對象。
當芭蕾舞女孩 成為了 毛巾架上的瑪莎葛萊姆 即興狂舞的線條 拉扯著青春的引力 展演著『我』的獨立宣言 請帶著欣賞的眼光 每日靜心聆賞 邀妳共舞 在瀑布流瀉的水塘中 邀妳共舞 在急著長大的歲月中 我仍是牽著你去上芭蕾的那隻手 也是一直為妳鼓掌喝采的那隻手 飛舞旋轉昂揚 揮散著極盡 而我成為了
轉眼~7月即將結束我,也才意識到我離開方格子好一陣子了 ..... 以往的暑假對我而言,就是要交出一部分自己的時候,孩子在家就有一些角色上的責任要盡,就自然而然地啟動了應對的模式,但今年有了一些說不出來的改變,照理說我是該高興的,就是我有好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以前求之不得的現在已唾手可得。   
有時候會突然很想前往一個地方 ,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的似曾相似,彷彿回到一個熟悉的地方,我想應該就是心靈屬地的召喚,該回去淨化一下囉~ 這回來到一個隱身山林的秘境咖啡館,之前在網路上看過這裡的介紹就心動不已,在上週陰雨綿綿的空擋趁著好天氣驅車前往,位於東北角方向的『三貂嶺』。
這一天在百貨公司,我不斷地對老公說:「你值得一雙好鞋子」「你值得一件好衣服」「你值得好好為自己買些東西」「你值得對自己好一點 ]...... 頓時我們眼眶泛淚,我們似乎跨過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緊縮時期,終於稍有餘力可以回來照顧自己了.....
這段期間已稍稍平息了疫情以來的不安與紛擾,也漸漸地適應了慢慢回歸疫情前的生活作息,開始進行自己的規劃ㄒㄩㄝ
其實想想也不過是這10來年,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段漫長的蛻變過程,當漸漸長出自己的力量時,終將離巢飛奔自己的遠方... 只要稍靠近就警鈴大作,我以為我只要和女兒保持距離遠遠地愛他祝福她就好,讓她感覺安心不用過度干涉就好,在這敏感的時期我漸漸成為她討厭的對象。
當芭蕾舞女孩 成為了 毛巾架上的瑪莎葛萊姆 即興狂舞的線條 拉扯著青春的引力 展演著『我』的獨立宣言 請帶著欣賞的眼光 每日靜心聆賞 邀妳共舞 在瀑布流瀉的水塘中 邀妳共舞 在急著長大的歲月中 我仍是牽著你去上芭蕾的那隻手 也是一直為妳鼓掌喝采的那隻手 飛舞旋轉昂揚 揮散著極盡 而我成為了
轉眼~7月即將結束我,也才意識到我離開方格子好一陣子了 ..... 以往的暑假對我而言,就是要交出一部分自己的時候,孩子在家就有一些角色上的責任要盡,就自然而然地啟動了應對的模式,但今年有了一些說不出來的改變,照理說我是該高興的,就是我有好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以前求之不得的現在已唾手可得。   
有時候會突然很想前往一個地方 ,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的似曾相似,彷彿回到一個熟悉的地方,我想應該就是心靈屬地的召喚,該回去淨化一下囉~ 這回來到一個隱身山林的秘境咖啡館,之前在網路上看過這裡的介紹就心動不已,在上週陰雨綿綿的空擋趁著好天氣驅車前往,位於東北角方向的『三貂嶺』。
這一天在百貨公司,我不斷地對老公說:「你值得一雙好鞋子」「你值得一件好衣服」「你值得好好為自己買些東西」「你值得對自己好一點 ]...... 頓時我們眼眶泛淚,我們似乎跨過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緊縮時期,終於稍有餘力可以回來照顧自己了.....
這段期間已稍稍平息了疫情以來的不安與紛擾,也漸漸地適應了慢慢回歸疫情前的生活作息,開始進行自己的規劃ㄒㄩ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你與生俱來 賦予了身分 渴望懷抱 我愛你 像是魔咒 將我與你捆綁 直到永遠 血脈相連 與你的相似 卻成了恐慌憂傷、恐懼、不安 想切割卻無法 捨去肉體還存在 卻已卸下的身分 必須哀悼 離去的母親 我愛你 卻成了束縛 我愛你 母親 卻又這何嘗不是
Thumbnail
我認為在與精神病患者的分析中,甚至在正常人分析的最終階段裡,分析師一定會發現自己處在與新生兒寶寶的母親相稱的位置。在患者已深度退行時,若想要求患者認同分析師或理解他的觀點,將比要求胚胎或新生兒同情母親更為困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你與生俱來 賦予了身分 渴望懷抱 我愛你 像是魔咒 將我與你捆綁 直到永遠 血脈相連 與你的相似 卻成了恐慌憂傷、恐懼、不安 想切割卻無法 捨去肉體還存在 卻已卸下的身分 必須哀悼 離去的母親 我愛你 卻成了束縛 我愛你 母親 卻又這何嘗不是
Thumbnail
我認為在與精神病患者的分析中,甚至在正常人分析的最終階段裡,分析師一定會發現自己處在與新生兒寶寶的母親相稱的位置。在患者已深度退行時,若想要求患者認同分析師或理解他的觀點,將比要求胚胎或新生兒同情母親更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