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病這種病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許多人生問題的終究根源回溯到最後原來都是和母親的關係,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不願相信,但看完書中的陳述似乎也不無道理,或許我們認為成年後的我們都長出了自己的力量已經早已和母親脫鉤了,但事實的真相是依然在心靈深處盤跟錯結的.

「母親」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有不同份量與不同形式的存在,樣貌型態因人而異,無遠弗界的各自影響著自己孕育而生的下一代,雖然是個體化的存在但卻是全面性的影響,如同「水滴」與「海洋」的密不可分,也如同「地心引力」般的緊緊吸附。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生下你的母親,只有唯一一位。那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大抵上來說,養育你的人也是同一位。因此更是特別的存在。

每個人都想被這個特別的人所愛,想要被他寵愛。

讀到這裡內心有些不想承認...但又無從否認...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是精神科醫師又是醫學博士,據他多年的臨床經驗和深入研究,認為許多懷抱各種痛苦的人,在那些痛苦的背後或多或少都隱約隱藏著「母親」的身影....

與母親不穩定關係中長大的孩子,就會被「母親病」所困擾,這種病都會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他們的人生,這種病和人的根本存在相關,影響大到在不知不覺中為人生帶來重大的改變。

原來「母親病」就是一種依附母親的執著病,一般人也都不會或不承認自己內心有這樣的執著,在幼年時期所接受的來自於母親的照顧和對待其實深刻的造就出日後人格上的種種,這些都讓身為母親和子女的我們大感驚呼與壓力。

但此書的目的不是在於責怪母親讓母親背負的養育重擔更加沈重,而是在於深入「瞭解」與「療癒」,如同洪仲清心理師在導讀中所言「當我們理解困擾的根源,反而要學習感恩與寬容才能走出陰影」所以我這陣子以來對於「母親」角色感到的挫敗,在書中漸漸地找到些蛛絲馬跡和從未覺察的心態。

我隨著那隻引導我進入洞穴中的兔子,一步步地回到時光通道中,撿拾遺落的鑰匙,小心翼翼的開啟內心深處的記憶寶盒,才意識到自己也是有母親病的情節只是不自知,我也漸漸覺知到女兒的一些行為和反應是背後其實是在討愛,而我卻被表面的行為激怒沒有讀到她釋放的訊息....

生了第二個孩子之後,自然將愛分成了2份,而我自認為很公平的對孩子付出的愛,在2個孩子的眼中都成了「偏心」,當時自己也在這個情節中困擾不已,如今再回頭看才看出了端倪,女兒總是看著弟弟被眾人簇擁永遠是親友間的焦點,所以在小學階段末期對弟弟的敵意愈來愈重,看見總是鬧著彆扭的女兒老是讓我在崩潰的邊緣...

竟然在此刻才懂,才理解他目前呈現出來的叛逆期的狀態或多或少都是在幼年時我無法深入他內心理解到的情節,當時的我只隨著外境來因應現況,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覺察到較深層的部分,內在力量也在母職中載浮載沉常常也找不到自己,如今漸漸有了省思,但孩子也長大了。

但藉由書中的剖析,看懂了原因也讓我產生了新的力量,「母親」對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是最初最原始的存在,一生中有形無形的牽絆,生為愛的起始點該如何能讓「母親」的愛成為自己和孩子生命的引力,真的要好好加把勁進化自己,讓愛的品質更純然更廣大更自由。

節錄書中對母親的描述~我也因此注入了能量

母親

原本應該是給予愛的一種存在

就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

也會相信你直到最後。

母親

理所當然的應該要向天上的太陽一樣

是照亮你的人

這種理所當然就是所謂的生存

就是愛.就是相信.也是存在

是支持所有一切的根源

理所當然的存在

正因為如此 被母親以無條件的愛

撫育長大的人

也能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相信世界

能夠感覺到這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過著平凡的生活

也會覺得心靈滿溢感覺到幸福。

感謝這本書引領我看到~母親的力量。將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帶往何處?也將困在傳統集體壓力制約下的「偉大的母親」的迷思中覺醒,帶著這份愛的原始能量繼續向內探索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莉小姐的沙龍
99會員
123內容數
生命是一場壯烈的旅行,生活就是沿途的風景。 帶著心出發,創造未知的旅程~❤️
艾莉小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童話故事下集」影評:剖析婚姻現實,引發世代共鳴,探討婚姻制度與現代女性的困境。
Thumbnail
2025/02/24
「童話故事下集」影評:剖析婚姻現實,引發世代共鳴,探討婚姻制度與現代女性的困境。
Thumbnail
2024/12/15
這篇文章記載了一位母親與女兒於東京及橫濱的短暫旅行,展現了兩代女性在旅途中互動的美好時光。從機場的自助報到,到淺草的風景,再到橫濱的各式景點,母女之間的關係在新奇的環境中似乎又回到當年的親密。這趟旅程不僅是觀光,更是彼此情感的重建,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與心靈的滿足。
Thumbnail
2024/12/15
這篇文章記載了一位母親與女兒於東京及橫濱的短暫旅行,展現了兩代女性在旅途中互動的美好時光。從機場的自助報到,到淺草的風景,再到橫濱的各式景點,母女之間的關係在新奇的環境中似乎又回到當年的親密。這趟旅程不僅是觀光,更是彼此情感的重建,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與心靈的滿足。
Thumbnail
2024/11/27
臺灣在2024年11月24日於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驚豔登場,最終以4:0完封日本隊,成功奪得冠軍。這個不被看好的隊伍,憑藉團隊的信任和努力,創造出歷史性的奇蹟。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感人表現,展現了信念和堅持的力量。整個賽事讓臺灣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見證這個高光時刻。
Thumbnail
2024/11/27
臺灣在2024年11月24日於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驚豔登場,最終以4:0完封日本隊,成功奪得冠軍。這個不被看好的隊伍,憑藉團隊的信任和努力,創造出歷史性的奇蹟。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感人表現,展現了信念和堅持的力量。整個賽事讓臺灣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見證這個高光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深嘔)哇,有好多關於生存的情緒和議題夾雜在母女之間,媽媽跟你之間走的是太陽神經叢和臍輪的習題,關於自我認知、表達及展現自信(整個太陽神經叢緊縮了起來,感到非常有壓力)呼吸也無法拉長,充滿了緊張和對於生存的恐懼感,而把自己縮的好小、好小。(噢!原來我正在經歷媽媽的特質!)媽媽因為對生存有著許多的恐懼
Thumbnail
(深嘔)哇,有好多關於生存的情緒和議題夾雜在母女之間,媽媽跟你之間走的是太陽神經叢和臍輪的習題,關於自我認知、表達及展現自信(整個太陽神經叢緊縮了起來,感到非常有壓力)呼吸也無法拉長,充滿了緊張和對於生存的恐懼感,而把自己縮的好小、好小。(噢!原來我正在經歷媽媽的特質!)媽媽因為對生存有著許多的恐懼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母親 母親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母親 母親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活在被期待的角色中揉捏自己的形狀,卻怎麼也捏不出讓所有人滿意的樣貌。有些母親就這麼折著自己塞進其他人的期待裡,有些則是張牙舞爪的要求自己需要被解放,而大部分的母親,心裡應該還是住著那個在她們還沒成為母親時的女孩,一樣期待著被愛。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活在被期待的角色中揉捏自己的形狀,卻怎麼也捏不出讓所有人滿意的樣貌。有些母親就這麼折著自己塞進其他人的期待裡,有些則是張牙舞爪的要求自己需要被解放,而大部分的母親,心裡應該還是住著那個在她們還沒成為母親時的女孩,一樣期待著被愛。
Thumbnail
有一種深層情緒很難以表達,也難以面對,更難以平復。 或許有很多的母親會體會到這樣的愛的方式, 一種掏空的感受。 有些人愛人的方式是無微不至的照顧, 他們深深的投入在其中,非常地享受又同時莫名的感到內心傷心, 因為不斷的給不斷的照顧他人, 總是用「沒關係」「我不用」「你好就好了」的想法 帶著宗教殉
Thumbnail
有一種深層情緒很難以表達,也難以面對,更難以平復。 或許有很多的母親會體會到這樣的愛的方式, 一種掏空的感受。 有些人愛人的方式是無微不至的照顧, 他們深深的投入在其中,非常地享受又同時莫名的感到內心傷心, 因為不斷的給不斷的照顧他人, 總是用「沒關係」「我不用」「你好就好了」的想法 帶著宗教殉
Thumbnail
「妳為什麼都選跟別人不一樣的路?」,說這句話的妳除了氣憤有更多的是無奈,據我了解,妳在尚未嫁做人婦、為人母之前,也是別人眼中的特立獨行、標新立異,如此特別的我當然是其來有自。
Thumbnail
「妳為什麼都選跟別人不一樣的路?」,說這句話的妳除了氣憤有更多的是無奈,據我了解,妳在尚未嫁做人婦、為人母之前,也是別人眼中的特立獨行、標新立異,如此特別的我當然是其來有自。
Thumbnail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沒有叫過她一聲:媽。 後來才明白,關於「家人」,都是每個長大後的大人心裡的一道疤......
Thumbnail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沒有叫過她一聲:媽。 後來才明白,關於「家人」,都是每個長大後的大人心裡的一道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