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日常的二二八受難遺址與紀念活動:台北・基隆・沖繩

2023/04/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隱身生活的「受難」

大概是 2019 年,我有次趁二二八連假去一趟蘇澳,為小說創作做調查,意外發現白米橋邊放有一束花。回去查,果然,那裡是蘇澳二二八受難者遇害的重要發生地。
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留意到,集結受難記憶的地點,其實外觀低調得難以察覺。又或者是,這些地點隨時間變遷,已變身成跟受難記憶無關的觀光地點。唯有細心觀察,才能察覺些許的蛛絲馬跡。好比整修過後的基隆要塞司令部,現在已轉型成展覽館,在基隆二二八事件當下曾派軍鎮壓民眾,亦有口述說民眾被關在此處(註 1)。
另外在頭城老街慶城宮前的廣場,有些人會在該地排隊等廁所,但有多少人會注意到路邊的狹縫,立了一幢小小的金屬紀念碑,告訴世人此地曾無情槍殺民眾並坑埋屍體(註 2)。
整修後的基隆要塞司令部。攝影:班與唐

紀念二二八:該誰來紀念?

二二八紀念日對多數人來說,是另一個難得能從緊繃生活中喘息的休假機會。如果要大家特地花時間瞭解二二八,又會經常被政府官員的視角所掩蔽,等著看哪個政治人物發言失當,或是看抗議群眾跟政府之間的衝突。如今年的蔣萬安發言,便直接忽略蔣家與威權的關聯性,以忽視的假和平當作真和平,那也只是讓轉型正義走了回頭路,繼續停留在掩蓋與遮蔽的舊路。
其實二二八的紀念活動,主辦單位可大致分為政府機構及民間團體兩類型。通常有爭議的活動是由前者舉辦;後者則多由受難者家屬與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來發動,在全台各地都有類似的串連活動,但有的活動屬於私密聚會,不開放給外人參加。
近年比較特別的是共生音樂節,由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舉辦,訴求讓更多年輕一輩瞭解台灣的二二八、白色恐怖與威權歷史,為人權與自由民主議題做倡議。活動形式是音樂節搭配展覽攤位,包含人權議題的出版社、民間團體,另外還有電影放映活動,以及——我覺得最特別的——邀請受難者家屬或議題的相關人士來分享的「真人圖書館」。
2023 年共生音樂節表演的裝咖人。攝影:班與唐
今年(2023 年)我實際走了一遭共生音樂節,發現現場聽音樂的人沒什麼(這麼說有點不尊敬,但我去之前確實如此猜測)脖子掛毛巾的「聽團仔」。個人覺得這樣的狀況一則喜,一則憂。憂的是,以音樂節為號招,希望吸引年輕族群,但多數的年輕人對議題不感興趣,而這樣的活動也僅是篩選出本身對議題就感興趣的年輕人匯聚此地。
喜的是,或許大家早就預期,共生音樂節最重要的訴求是對議題的關注度。活動場地在凱道,可以發現有許多不特定的人士,像是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年長者、外國人等在逛攤位。雖然這些人可能只是路過,但同時也會見證到,二二八紀念活動從沉默哀悼,轉為拉引關心威權歷史的人們,能匯聚的一個特殊時刻。
2023 年共生音樂節的參觀者。攝影:班與唐

基隆的二二八紀念活動:低調但透明的哀弔會

這邊節錄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基隆雨港二二八》訪問見證者的口述:
那支中央船每次都載貨品來。這回因台灣人抗議,它悄悄載兵來,沒有人知道,記得兩三個小孩在我家打乒乓球,突然間碰碰碰碰,到處都是兵。船上機關槍四處掃射,東倒一個西倒一個。
因此基隆的二二八紀念活動,自然會選在 3/8 舉辦。不過,活動雖然辦在開放空間的海洋廣場,但不開放給外人參加。我站在外圍觀察,那裡有許多準備搭車或剛抵達基隆的人潮,也有看海拍照的遊客,半好奇地觀望活動在做什麼,也有人談話間提到「二二八」。
最後整場活動是在獻花環節夏平和地結束。
2023 年基隆的二二八紀念活動屬於私密哀悼聚會,不開放給外人參加。攝影:班與唐
2023 年基隆二二八紀念活動的獻花。攝影:班與唐
我在觀看紀念活動前,其實踏查了一下田寮河周邊,尤其是金雞橋那帶,過去的基隆參議會,同時也是事件期間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舊址即座落在附近的巷弄內。
望向基隆港的田寮河,是基隆二二八受害的發生地之一。攝影:班與唐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員名單,在已知的歷史中,幾乎就是方便政府追殺的黑名單。
在基隆二二八事件中,有個知名人物楊元丁,是當時的副議長,也是事件處理委員會的成員。有一說是 8 日 17 時,楊元丁被押往仁一路愛四路口附近吳婦產科前,遭基隆市警察局刑事股股長蘇政殺害(3)。
基隆田寮河畔的金雞橋,曾是二二八受難者的遇害地點。攝影:班與唐
根據《基隆雨港二二八》記錄的楊元丁之子的回憶:
後來母親常說,你父親說要出去避幾天,結果一避就沒有回來,所以我們一直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時候被捉走的。
(關於楊元丁遭殺害的地點,仍有其他說法。散落的口述資料可能彼此牴觸,若有人知道更確切的資訊,也歡迎私訊告訴我(https://www.facebook.com/benanddon/)。)
而那棟集結了不幸的基隆參議會,就座落在馬路對面一處特殊的斜巷內。外觀已改建為基隆市立醫院,旁邊則有頗有人氣的貓咪咖啡廳「猫町珈琲」,更加沖淡了過去的歷史痕跡。
基隆參議會舊址的基隆市立醫院。攝影:班與唐

有想過鄰近的沖繩,怎麼看二二八嗎?

基隆二二八事件特別的地方在於,在這場血腥風暴中,無意間捲入了零星的琉球人身影。
戰爭結束前,基隆、蘇澳、花東一帶都可見零星工作的琉球人,尤其是基隆和平島(社寮島)與南方澳一帶,甚至出現琉球人的村落,多半從事跟漁業或運輸貿易相關的工作。以日治時期的觀點來想,不過就是從沖繩縣移民到殖民地台灣罷了,大家都還是大日本帝國下的人民。
戰爭結束後,事情變得稍微複雜些。這些人仍沿襲著過去的習慣,繼續在南方澳與沖繩間流動,但跨國的貿易行為已變成違法的走私。與台灣最靠近的「與那國島」,憑藉著地利之便,成為走私貿易的大本營,串起台灣、沖繩、日本、香港的走私貿易鏈。
畢竟,人們的流動,並不會因單純的「國界」就此切斷。
然而一些琉球人,不小心捲進二二八事件。有些不幸在基隆港邊喪生,有些則是在基隆和平島的千疊岩、八尺門那帶被槍殺。
其中一個罹難者,青山惠先,據說被人看見在千疊岩殺害。而後來,青山惠先的兒子青山惠昭來台灣申請二二八的賠償金。經過一番波折之後,終於在 2016 年獲得勝訴(註 4),成為首次外國人申請二二八賠償勝訴的案件。
雖然有這項好消息,但仍有許多沖繩人始終不知道自己親人的下落。
現在和平島公園矗立一座「琉球漁民慰靈碑」,但具體來說要「慰靈」什麼?碑文沒有明確寫出來。
和平島公園內琉球漁民慰靈碑。攝影:班與唐
和平島公園內琉球漁民慰靈碑。攝影:班與唐

未完故事的記憶責任

我的家族沒有直接與二二八有關的深刻記憶。對整起事件的理解與觀察,或許真如一些長輩所說「只是個旁觀者」。
我的想法是,歷史最殘酷的元素始終是「時間」。
距離事件遙遠的後人,必定會看不到距離事件近的前人所看到的視野。時間注定造成隔閡、掏選出特定觀點。既然如此,我們希望在時光奔走過後,留下什麼東西?補充什麼新東西?重新檢視什麼?
要是擔心議題有被操弄的嫌疑,那要做的也不是隱蔽,而是請繼續帶年輕人深入去挖掘、參與其中,讓年輕人有接棒的時間,見證事件全貌有完整的一天到來。
日子還在前進,台灣每年仍會遇到二二八,但我們在每一年的紀念日之中,能從過往的歷史傷痕中發現了哪些,做為我們往前邁進下一個紀念日的力氣?
我覺得台灣社會對二二八的反應,值得用影像、文字紀錄下來。雖然 YouTube 的 vlog 形式不比紀錄片正式,但我還是很驚喜地能在 3/8 的田寮河邊,拍到河邊有做法儀式。我不清楚跟二二八是否有關聯,但若真的有關聯,那也是代表這個社會,一直有人在默默地想要為過往的傷痛,找一個能緩解的方式。
更多內容,歡迎看我的影片:【作家日常vlog】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假期行程:共生音樂節・基隆港田寮河 vlog|熬夜的便當(Ben & Don)

我是歷史小說作家,便當(Ben & Don,aka. 班與唐),著有日治小說《食肉的土丘》 ,專寫文學、歷史、旅遊、vlog、閱讀、創作相關主題的文章與 YouTube 影片,分享在頻道「熬夜的便當(Ben & Don)」!
歡迎訂閱我的頻道「熬夜的便當」:https://www.youtube.com/@benanddo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