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殺死福順》當底線被踩破,就等著被痛下殺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韓國片又出了一部高水準的影劇,以打鬥為主,外加親情間的關係。以劇情來說 「打鬥」 與「血瑆暴力」 是觀眾們最喜歡的劇情內容 ,觀眾們的胃口越來越大,然而編劇方也試著呈現與以往不同於大眾的愛情故事劇情,以女性殺手為主並且加入母子的情素關係,讓故事有著起落的反差感是劇情的關鍵要素。
看似一個正常的單親媽媽職也是為職場上的女強人,下了班卻難以敞開心胸的與女兒對話,而這樣的劇情看似相當正常。但媽媽這角色卻是一位職業的殺手,而且殺手居然還有公司企業的經營,不免還以為是在看曼威電影。
《殺死福順》故事講述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扶養一個女兒,而自己是個「職業殺手」 一個在職場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卻無法了解女兒的心裡在想什麼,心中的疼愛與關懷並沒有讓女兒感受到,然而母女雙方都沒能夠理解對方,對雙方來講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女兒,要說兩人很像也行,要說不像也罷,也因為雙方都很ㄎㄧㄥ,所以才難把畫攤開來講,這是兩母女相似的地方,那也因太相似,雙方到達一種難以圓融的地步,但心中卻是彼此關心著對方。
【女兒終究是像自己】
基因的強大,血濃於水,自己的兒女會像自己也總不是件令人意外的事。吉在鍈的狠勁終究是遺傳到了媽媽吉福順,他在學校的遭受男同學的欺壓下,卻反而遭吉在鍈擺了一道,說是遇見了瘋子也不為過,狠起來跟吉福順一個樣。
若說單親出生的家庭難以管教,這到不是件合理的事實,更多的是一個個有父有母的家庭卻搞的雞犬不寧,管教的問題一直事件父母頭痛的事,而子女的叛逆與任性更是難以體會爸媽的擔心。但劇中雙方母女,又是同為女性,其實都知道著彼此的想法,但卻相似的個性也逼的各方退回原位的對立面。
吉福順對女兒的愛無庸置疑,但總還是帶著一副面具似的,其實女兒都看的出來,如同吉福順在殺場上面對那些對手那般武裝自己。
親情上有時不是不關心你,而是不知道怎麼去放下自己。
【以身作則的難題】
面對好不容易開口述說自己心裡話的女兒,吉福順卻心裡有個結,在得知女兒的性向為同性戀,讓這媽媽頓時不知所措,在這樣的衝擊下也產生了一種對女兒更遠的距離。
然而吉福順自己做為一個殺手,正如身旁的實習生講的居然在思想上如此保守,但自己卻是殺人無數已,甚至與自己的同事任意上床,這樣的作為態度實在也難讓人難說服。
許多時候這也是一種難處,為了自己下面的子女好,限制他們的行為,但自己呢,又做的到嗎。是否用一種傲視的態度,然而可笑的是自己已經做過了,卻用著失敗的經驗告訴子女方式的對錯,這無疑是種對待人的藐視。
【制度與體制下的腐敗】
看似相當具有規模與制度的MK 公司最終領導代表還是死於吉福順手下,因為他最大的弱點是吉福順,也因為對他的愛總使吉福順不斷的犯錯還是有回頭的機會,也註定毀了公司與他這個人。
如果說MK的代表車閔圭被吉福順害死的也不為過,車閔圭因為吉福順的違例而遭受其他人的質疑,車閔圭不斷的要抹平是非卻怎麼也無法獲得支持。
人終究無法雙重獲得好處,必須得做取捨,強韌的體制下容不下一絲毫的破壞,而車閔圭也步步走向自己的陷阱當中。
這整個人生與社會有一定的道德規律,建立的體制是為了公平遊戲規則,一但動搖了就得承受相當的代價,沒有唯我獨大,否則就是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小結】
一邊是職場上的女強人一邊又要當起一位好媽媽,雙重的身分下,在我看來女主角吉福順反而還認為上班比較容易,也反映出了為人母親的煩惱,自己的兒女永遠是心中最軟的那一塊,同樣的吉福順也是名重情重義的殺手,並非無同情之心,但狠起來卻徹底的致人於死地。
吉福順的強勢態度,如同在社會上總那些人被遭受欺壓,有些人會奮力的為自己出口,而女兒的狠也像她媽媽,絕不允許自己受到侵害,母女倆同樣都在生活上受到打壓,可以說是最能夠相知相惜的家人。
這部片反映了社會的真實面,卻也凸顯出了人的無奈,被欺壓的人有太多太多,工作上的不公平,學校的人際關係通通是相當讓人無法接受與痛苦的存在,只是這部影劇用了最極端同時也最直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但真實社會當中不可能永這種方式解決問題,終究還是要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然而這些能力也必須經過時間的等待與經力的付出才能擁有抵抗防禦的能力。
故事結束後吉福順殺了自己的老闆,結束了一切,當然也留下了伏筆在最後女兒離開了學校以及曾經被那些傷害過的人。
《殺死福順》期待著續集的到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日子每天的過,生活的忙碌也許吞噬掉了許多生活的美好,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也能透過平時的觀察帶來人生的力量,而這裡我將會分享些關於日常的想法並且創作為語錄日誌來記錄人生的歷程,也希望帶給讀者一些啟發與省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電影影評】《沼澤謀殺案》: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沼澤謀殺案》改編自美國作家迪莉婭.歐文斯結合浪漫愛情、犯罪驚悚與生存故事的同名小說《沼澤女孩》,由奧利維亞紐曼執導,將這本驚天地泣鬼神的暢銷燒腦神作搬上大銀幕。
Thumbnail
avatar
萊特看電影
2022-10-16
【影評】《我想被高中女生殺死》:心與愛,感覺與視野。鮮明的題材,容易讓人忽略本質關於心的、愛的探討。然而電影帶來的其實並不複雜且容易接收思考,心和愛一樣嗎?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2-09-20
有雷影評/《自殺突擊隊:集結》:血漿是狂歡,自殺是絕活,這才是血流成河!無論你是否喜歡《星際異攻隊》,都不得不否認導演James Gunn的漫改超英電影在當今的主流市場有著特立獨行的一股魅力,華麗的場面,有著心理缺陷的角色,一群不起眼的英雄,對金曲的獨到眼光,而他帶來的《自殺突擊隊:集結》除了這些熟悉的元素,多了一份狂妄的肆無忌憚。
Thumbnail
avatar
Howard Wu/史塔克の電影小站
2021-08-06
Netflix影評《殺有赦:辛托雅的故事》:少年不良行為背後所發出的,是渴求協助的訊息昨天偶然滑到一部《殺有赦:辛托雅的故事》紀錄片,由於過去也從事少年的輔導工作,忍不住被題材吸引。最近很紅的台劇《誰是被害者》,劇中女主角曉孟,背景設定也是被收容在少觀所的少女。
Thumbnail
avatar
鄭智維 Wesley
2021-06-25
影評▕ 《終極追殺令》- 愛與死的競逐,誰能佔上風?這是一段紛亂、荒誕卻淒美的愛戀,就像電視卡通還是只能在虛構的世界上演,所謂邪不勝正、破涕而笑,甚至白頭偕老,來到現實,就像是社會編織出的蜜糖,再怎麼妝點,殞落也不會是實現盼望的長尾星辰,即使能如雨水一般劃破靜寂,仍舊無法抹白日落之後的灰黯。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1-05-27
【影評+知識】《那些要我死的人》★★★☆ 殺不死的讓你強壯,那殺死的呢?打著《怒火邊界》編劇和《黃石》主創的「泰勒謝里丹」招牌,若是要拿過去泰勒謝里丹的作品相比,《那些要我死的人》與拿《怒火邊界》相比,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格局更小的《極地追擊》。
Thumbnail
avatar
XXY
2021-05-13
【影評】《那些要我死的人》:逃殺與救贖。有情緒的刻畫、危機的悚然以及適度的駭人殺戮,是巧妙又不空洞的觀影體驗,也不單是為女性服務的女力電影。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1-05-06
【影評】《一場大火之後》:殺得死人的是政府。《一場大火之後》可能會讓人誤認成劇情片,因為它足夠緊湊,峰迴路轉,而那不輸給戲劇安排的震撼度,竟然源自真實事件。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1-04-09
【影評】《親愛的殺手》:如果你也死了就好了。台灣電影《親愛的殺手》把「國片最赤裸情慾之作」當成宣傳方針,但本質卻是探討邊緣群體的生存欲望,除主要描繪的情與慾之外,情節不時劃過的金錢、飲食與自尊,也是電影使人揪心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0-12-07
影評:關於《草莓殺人夜》(ストロベリーナイト)電影版雜感 關於惡墮,我想說的是……(被毆)  其實「惡墮」的作品,於我一直都有某種神秘的吸引力。也許就像《幽遊白書》裡,樹說的那樣吧:「在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生面前擺著一本完整版的色情書刊, 那種下流的快感。」看一個角色從純白到純黑,那種加速度落下,沾滿泥濘直抵深淵,一直都有一種美感。  無關悖德,而是純粹。
Thumbnail
avatar
王雄
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