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吃進嘴裡的草莓有道德嗎?或者換個方式說,吃進嘴裡的草莓是否環保呢?
大家都知道種植草莓需要噴灑大量農藥,因此在入口之前要仔細清洗乾淨。但除了農藥之外,草莓也需要大量的水才能養活,種植一公斤的草莓大約需要300公升的水。西班牙西南部安達露西亞自治區的多尼亞納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 Doñana)內有豐富的濕地地形,是歐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而最近因為預計要在該國家公園旁擴大新闢約800公頃的草莓種植區,引發了環保人士與政府當局的論戰。
草莓在西班牙原產地的價格大約是500公克1.49歐元,西班牙的副首相Teresa Ribera說,這個價格實在過度便宜了,因此她想要停止這個開發計畫。
德國人吃了多少草莓?
依據統計,歐洲人一年要消費130萬公噸的草莓,除了吃掉當然也會做成各式的果醬或點心。
從3月開始,德國超市架上就開始出現鮮紅欲滴的草莓,讓人看了食指大動。3月的時候德國還是常在0度上下徘徊,所以這草莓當然是從比較溫暖的南方來的,也就是西班牙。西班牙草莓的價格相當佛心,一盒250公克通常不用3歐元,也就是不到新臺幣100元。
其實德國也是歐洲產草莓大國,但德國本地產的草莓大約接近夏天才會出現,價格較高,通常250克會賣到6歐元,也就是約新臺幣190元。其他國家會支援德國人龐大的草莓食用量,例如超市常見來自希臘、摩洛哥、荷蘭等國的草莓。西班牙草莓還是德國超市在非產季的主力,根據
德國公視ZDF報導,2021年西班牙生產約36萬噸草莓,其中32.4萬噸來自安達露西亞,而其中有11.3萬噸銷售至德國,也就是占比約三分之一。
這個數字表示每年會有大量的卡車從西班牙到德國,不然怎能運輸如此龐大的農產品量。平均每週需要至少70輛車次來載運這些草莓。
草莓和溼地的關係
這次引發論戰的草莓種植區,位於安達露西亞的韋瓦爾省(Huelva),當地種植草莓提供了10萬個就業機會,草莓產值佔當地總收入的百分之八,可見草莓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
種植出一公斤的草莓需要300公升的水,而種植草莓需要大量的灌溉水來源從何而來?
合法及非法的水井。
當地人士指出,成立於1969年的多尼亞納國家公園的地下水位多年來一直在急劇下降,原因是合法和非法的水井被用來引流大量的水,特別是用於水果和蔬菜種植,當然也用於旅遊業。這個在國家公園旁新闢的大面積草莓種植區,理所當然成了政府當局和環境保護人士的論戰重點。種植草莓所用大量的農藥、肥料,也導致增加地下水中的硝酸鹽含量,對環境可是雙重破壞。
歐洲互相依賴的蔬果貿易鏈
西班牙作為歐盟農業大國,提供的當然不只草莓,還包括了柑橘類、葡萄酒、橄欖油等,其中更重要的是歐洲人整年餐桌上的重要角色--番茄。在今年二到三月的時候,英國及愛爾蘭的市場出現了很不尋常的狀況,蔬菜短缺,特別是番茄。因此很多製造披薩的店家無法提供部分的披薩品項,因為番茄是基底醬料的重要成分。
英國市場上看不到番茄的原因有幾個,例如因為俄烏戰爭導致能源費用及電費大漲,英國本地的農民減少溫室種植,影響了本地的番茄供給。而番茄的大產地西班牙和北非因為天氣不佳,減少了番茄的產量。而這些減少的供給,就先從出口麻煩的英國開始刪減。自從英國脫歐後,繁瑣的貿易文件和更高的行政費用都降低了西班牙農民的銷售意願,導致無法進口西班牙出產的番茄。荷蘭也是一個重要的番茄出口國,因為運輸不便,所以農民也減少了向英國出口的番茄產量。
英國政府一直強調番茄短缺並非脫歐造成的,對比歐洲大陸這邊超市架上滿滿的番茄,吃不到紅醬披薩的英國人心中不知有何感想...何不吃青醬或起司披薩?身為歐盟成員的愛爾蘭應該更不是滋味。確實,如果沒有天候或能源費用上漲這些其他因素助攻,我相信英國土產的番茄還是可以在市場上現蹤,雖然要多花點錢。但綜合幾個因素加起來,脫歐也是一個原因,就造成這樣的結果。
更有意識的消費
德國人對於環保及有機相當地重視,超市無處不見"Bio",也就是有機的字樣。有機的商品不見得比一般商品貴非常多,讓消費者更有誘因去選擇有機的產品。除了有機以外,對弱勢國家生產者以低價收購農產原料,如咖啡、可可,再加工後高價出口的商業模式也已有反思。雖然不是全部,但目前許多商品在包裝上都已可看到公平交易(Fairtrade)的LOGO,或是商品在包裝或行銷上,都強調對原產地的生產者或環境更友善。
例如荷蘭發源,包裝很鮮豔的Tony's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主打的就是反對童工和現代剝削,堅持只使用無非法勞動力來源的可可田的產品。巧克力包裝內印刷了他們的理念和故事,不過味道甜到嚇人,所以我還是無法為了良好的理念再度消費。
結語
西班牙草莓影響濕地環境這個議題,目前在德國還未引起廣泛的討論和拒買抵制。目前超市還是很多西班牙草莓上架中,便宜促銷的時候,一公斤木盒裝甚至不到3歐元。這價位,我都懷疑到底農民有沒有賺錢。
以我初淺對德國人的觀察,真的有一部分的德國人非常具有反省意識,這已經深植在他們的行為模式內,我會戲稱他們被"道德綁架"。這當然是一個恭維的名詞,因為只要涉及環保,例如塑膠袋、郵輪旅行、剩食等,只要有說法表示這項東西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或是高耗能,他們就會積極地採取行動,以拒絕消費表達自己的立場,抵制缺乏環保意識的產品或服務。
所以......先改買荷蘭草莓?忍一忍等到夏天?德國草莓產季時,柏林許多街道都有Karl's草莓小屋,販賣當天新鮮從田採下直送的德國草莓。Karl's有自己的草莓田和草莓主題樂園,他們家的草莓價格較高,但味道真的層次豐富、酸甜恰到好處,蘊含了天地精華,讓人想一吃再吃。
你也有因為環保而購買商品的經驗嗎?
你也願意因為有機或是環境友善而選擇特定農產品嗎?
歡迎分享給我,讓我知道更多有意識的消費方式。
覺得文章實用的話,歡迎訂閱、追蹤專題、打賞,或是留言分享心得討論!我會持續更新。您的支持將會是我在被兩個幼娃惡整之餘的信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