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擔別人的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要去擔別人的業,

怎麼擔的?
著相就擔、自動的就會擔...

另一個人做了什麼事,
不論你是直接看到、或間接知道,

當你說"這是惡。"
你心中分別了善惡,你著了"惡相",
你就替人擔了惡業,

擔了什麼樣的惡業? 會怎麼樣?

你說這是惡,於是你必須憤慨、
產生了憤怒的情緒、產生了心理上的壓力,

或許你從沒有注意到,但你正在傷害自己,
只因你的心完全投入了一件你認為的惡事,
你的心正在跟這個你分別出的"惡"在較真,

所以呢? 難道我們善惡不分?

錯了,你有腦、你受過教育、你當然分得出善惡,
理智上分出善惡,與著惡相擔別人惡業完全是兩回事,
你用人道的角度做事(誰不是呢?),
做任何理智上你知道該做的任何事、
去改變那些惡的事,

卻用中道的方式安住自己的心,
(但實則無妄心可安,這只是語境。)

不思善不思惡,自然本無定義,當你心無罣礙,
你就能真正投入並做出改變,用智慧而非憤慨,

因你現在被概念執著住了,你著相了,
以至於你本來的智慧蒙上了一層灰,
這讓你窒礙難行,讓你用情緒做事而非智慧,

所以,不要擔別人的業、不要著相,
你的本質比這些分別計較出來的東西更大,
更強而有力,你能破這些相,
藉由定、在事中運作卻不被相染著,
真正的智慧就會在你心中自然展現,

你有善惡觀念你著了善惡相、
你是專業人士所以你著了專業相、

通常,
你所著的相就是那些你真正在乎的事,
而你的頭腦卻將"在乎與投入"等同於"定義與受制",

你其實可以很在乎與投入一件事,
卻不受其表象與結果牽制,這是自由。

很難想像嗎?

去做正確的、善的事情,
卻不被你認為他人做的不正確的、惡的事情給影響,
不去擔他們的業,就是去解除你的業、

仔細想,當你著相...
外在的事情也是真正發生在你內心的事情,
進入你的心你就跟它較真,
你執著住惡相,所以當惡事被你分別出來、
你的心必然沸騰、你沒得選擇,
這是你對你自己的奴役、

而自由的鑰匙當然也在你自己手上,

批判事情讓你感覺很好,
於是你就被它困住,
你不得不批判,這是癮,
將你牢牢鎖在"自我"的牢籠中,

你的認知都是特定角度的、非全面的看法、
換句話說,這是幻象,
自我的幻象是最大的障礙,
所以,看穿它------

別去擔業,別再把自己放進自我的牢籠中,
看到什麼、想到什麼、產生了什麼情緒、
跟它們保持距離、你不是它們,
那只是你頭腦中收集的東西、
是定義、是相、是幻象,

我沒有叫你變成木頭,對什麼都沒反應,

而是知道這些都不是你,
不被執著住、不著相,
所以你就可以自在的處理這些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摩訶不思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講心法, 主要講"著相"與"心漏", 也是很實用的佛學知識, 著相,"著"音同"著魔"的著, 意思是執著住了某個相, 若你執著住了某種相, 就會被這種相給牽制住, 在宗教或法上也是許多人著相, 例如"著聖人相",你若認為只有聖人能講法, 那你便無法得到正知見, 你會不斷在眼前錯過真理, 因為
永遠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的意思,不是他人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而是,他人的問題會引發你的問題, 有時候甚至是被逼出來的, 你的問題必須被逼出來, 這叫"觸緣",觸發你業力的條件出現, 不然大家如果都過得舒舒服服的, 那哪來的問題? 有什麼是不能去玩遊戲、 去吃一頓大餐不能解決的嗎? 就是要有這種不能
你可以訓練自己完全活出另外一種可能性, 或更正確的, 你能夠把這個已訓練成你本能的東西... ...給完全去掉, 藉由正確的知見與智慧, 恢復你本來的面貌--- 這個面貌用佛法的方式說, 稱作"如來"。
緣與業 "緣"是因緣,意旨"條件",條件達成的緣份, "業"是業力,意指"行動",行動造成的因果, 業力不是玄學, 業力是自然定律, 否定因果,就像手上拿著果實時, 卻否認這顆果實的源頭來自一顆種子。
他們說 : 神是一、神是全、神是存在、神是一切萬有。 這是什麼意思? 神是什麼? 思考許久,我知道了, "神是文字遊戲。"
講心法, 主要講"著相"與"心漏", 也是很實用的佛學知識, 著相,"著"音同"著魔"的著, 意思是執著住了某個相, 若你執著住了某種相, 就會被這種相給牽制住, 在宗教或法上也是許多人著相, 例如"著聖人相",你若認為只有聖人能講法, 那你便無法得到正知見, 你會不斷在眼前錯過真理, 因為
永遠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的意思,不是他人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而是,他人的問題會引發你的問題, 有時候甚至是被逼出來的, 你的問題必須被逼出來, 這叫"觸緣",觸發你業力的條件出現, 不然大家如果都過得舒舒服服的, 那哪來的問題? 有什麼是不能去玩遊戲、 去吃一頓大餐不能解決的嗎? 就是要有這種不能
你可以訓練自己完全活出另外一種可能性, 或更正確的, 你能夠把這個已訓練成你本能的東西... ...給完全去掉, 藉由正確的知見與智慧, 恢復你本來的面貌--- 這個面貌用佛法的方式說, 稱作"如來"。
緣與業 "緣"是因緣,意旨"條件",條件達成的緣份, "業"是業力,意指"行動",行動造成的因果, 業力不是玄學, 業力是自然定律, 否定因果,就像手上拿著果實時, 卻否認這顆果實的源頭來自一顆種子。
他們說 : 神是一、神是全、神是存在、神是一切萬有。 這是什麼意思? 神是什麼? 思考許久,我知道了, "神是文字遊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這「義」,是自己的“義”。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這「義」,是自己的“義”。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