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茶前需要搖香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搖香,是許多人在泡茶前的一個動作
如果是一泡好茶
個人是不主張搖香的
如果茶本身,沒有氣韻
只是為了凸顯香氣來增加品飲體驗
偶爾在行茶策略上為之可以
但我幾乎沒有用過
身邊許多泡岩茶的老手
也不曾見過他們搖香
這幾年喝茶下來的一些心得分享:
茶要好喝,氣韻要穩,而非浮
搖香後的茶,的確很香,
但湯感不靜,反而顯得有些浮躁
雖能在口腔上有更明顯更刺激的體驗
但體感上並無法讓人沉靜下來
茶需要“喚醒”,而不是被“搖醒”
(試想自己被人搖醒後的感受,大概也能理解了~)
有一次好友歐陽行茶時,說了一句:
“好的茶,氣穩而覆於茶,不張揚、不浮躁”
別人聞的是乾茶的香氣
歐陽嗅的 則是茶的氣息
茶香,好比沉香
香氣隨著煙 是一縷扶搖直上
品茶畢竟求的是心靜
雖說要圖喝個爽快也不是不行~
話說回來
搖不搖香,還是隨人所好
每個人對茶的理解和表現手法都不太相同
沒有對或錯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不相同
只要能表現出茶的風格即可
喝茶本就是件令人舒心的事
有人愛搖 有人不搖
而我只是不搖的那一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顆蓮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茶也有“八字”?你會看嗎?
泡茶的方式千百種,你偏好哪一種?
喜歡喝茶的朋友, 或許聽過這樣的說法“一茶配一壺”。 何為“一茶配一壺”? 莫非你也覺得是因為養壺吸味後泡茶變好喝?
以前一件商品的販售,通過供應鏈與銷售管道可以養活許多人,但現在不止是B2C,而是F2C;廠商直接面對消費者,中間商、批發商的角色,被網購平臺替代,批發市場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喝茶,我們喝的是什麼? 曾經的好茶,會帶給我們美好的記憶 久而久之 這些記憶 自會喚醒我們內心的感動
茶也有“八字”?你會看嗎?
泡茶的方式千百種,你偏好哪一種?
喜歡喝茶的朋友, 或許聽過這樣的說法“一茶配一壺”。 何為“一茶配一壺”? 莫非你也覺得是因為養壺吸味後泡茶變好喝?
以前一件商品的販售,通過供應鏈與銷售管道可以養活許多人,但現在不止是B2C,而是F2C;廠商直接面對消費者,中間商、批發商的角色,被網購平臺替代,批發市場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喝茶,我們喝的是什麼? 曾經的好茶,會帶給我們美好的記憶 久而久之 這些記憶 自會喚醒我們內心的感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1. 讓我們用「溫潤泡」替代洗茶這個說法。 2.「溫潤泡」的功能是醒茶,而不是洗茶。 3. 泡茶前不一定需要「溫潤泡」→ 它是選配、不是標配!
泡茶如人生,需恰到好處,時間短了,茶沒有入味,淡了;時間長了,入味太濃,苦了。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點搖搖杯時,如果加上健康要素,就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各種情況,都要先想好策略,雖然不可能是全面性的有所準備,但總能歸納出一些萬用準則,例如去一家沒吃過的餐廳吃飯,就先點招牌料理來吃吃看,看看合不合自己口味。人總是有需要妥協的時候,尤其是對於吃這一方面,在眾人的意見之下,往往會導向未
Thumbnail
茶文化源遠流長,就是西方各國喜歡飲茶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西方的茶文化與華人傳統茗茶的意境始終有點出入,可是西茶文化依然呈現了一種將生活和享受融合在一起的飲食美學......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1. 讓我們用「溫潤泡」替代洗茶這個說法。 2.「溫潤泡」的功能是醒茶,而不是洗茶。 3. 泡茶前不一定需要「溫潤泡」→ 它是選配、不是標配!
泡茶如人生,需恰到好處,時間短了,茶沒有入味,淡了;時間長了,入味太濃,苦了。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點搖搖杯時,如果加上健康要素,就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各種情況,都要先想好策略,雖然不可能是全面性的有所準備,但總能歸納出一些萬用準則,例如去一家沒吃過的餐廳吃飯,就先點招牌料理來吃吃看,看看合不合自己口味。人總是有需要妥協的時候,尤其是對於吃這一方面,在眾人的意見之下,往往會導向未
Thumbnail
茶文化源遠流長,就是西方各國喜歡飲茶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西方的茶文化與華人傳統茗茶的意境始終有點出入,可是西茶文化依然呈現了一種將生活和享受融合在一起的飲食美學......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