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觀點】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觀看電影《惡水真相》(Minamat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作為紀實攝影師拿起底片相機在拍攝一張抗爭照片的同時,他像是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論攝影》(On Photography)提到的一把獵槍,在遠處靜靜觀看著獵物的樣子,就像是獵豹虎視眈眈的緊盯著目標,並不會有任何一絲的顧慮且殘酷無情,瞄準鏡頭,按下快門進行拍攝,獵捕那抗爭中的所有遭遇,剎那間被捕獲到的一切頓時暫停了一切保存在攝影師的相機中。在這一系列動作中,攝影師不用實際參與進他要拍攝的場景裡,是可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運用一把狙擊槍精準捕獲他所想要的事實,或是冒著風險穿梭到抗爭中,將相機變成一把散彈槍冷酷的穿透觀景窗中的軀體,因此這些動作都取走了那些被攝者的靈魂。

  另外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認為,紀實的攝影師的無能為力,在拍攝現場必須絕情的拿著他手上的那台相機,即使拍攝的畫面心如刀割,也只能靜靜的在旁拍攝著,無法做出任何實質的阻止、抵抗等……幫助,畢竟攝出的也不是真正的子彈,槍也不是實體化的一種武器,只是一個譬喻。

「攝影會帶走被攝者的一部分靈魂,但同時也會帶走攝影師的,因為有時會畫面會心如刀割,所以必需要嚴謹的對待。」──《惡水真相》(Minamata)。

【間接的救贖】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關於攝影理論的著作都是偏負面的看見,能夠看出他是多認真地看待攝影,雖然製造出讓人必須嚴謹看待這些事情的氛圍,但我還是希望一些正面的想法。

  我認為攝影對於那些拍攝現場,是間接的救贖,是瞬間的希望被保存起來,比起拍攝者不救,攝影者更像是將他手上的那台獵槍攝(shoot)出的子彈,洗成一張張的照片,將他們轉化成一盞聚光燈,聚焦的告訴看過紀實照片的觀者:「雖然當下的我無能為力,但我讓你們都知道這件事的存在。」這使這抗爭像聚光燈一樣,從這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被聚焦、被召喚(call),反而放大攝影的傳播力與視覺張力,召喚了這世界不起眼的某件事,釋放了攝影時帶走的那些靈魂,讓更多人看見聚焦之事的存在,協助那些在抗爭現場的人們被看見。

《惡水真相》(Minamata)電影海報

《惡水真相》(Minamata)電影海報


《惡水真相》(Minamata)

  《惡水真相》(Minamata)劇中我們跟著主角──尤金·史密斯(Eugene Smith)將這些抗爭的照片交給他的主管,打開牛皮紙袋,看見那些黑白照片,那瞬間的震撼,說了一句:「他拍到了!」,能夠從他們眼中看見那種震撼,前面只有聽見有一個地方發生的事,可能如果沒有那些照片,那麼這麼的一切都將不會被留名而在世上被遺忘,而後親眼的見證了那些從事件發生的當地與當時的瞬間中,拍攝後的保存、保護與時間的沖洗,凝結成的張張照片,那痛苦與悲傷的神情被濃縮在照片之中,在那不同時空背景下我們確實很難還原和模擬當時的樣貌,但是這些照片能夠為我們帶來真實事情的樣貌,與我們共同分擔他們心中的難言之隱。而最後這些照片經有雜誌廠商的大量印刷後,將這些照片販售到世界異地,引起社會的關注,使人們激起了拯救的心和正義的曙光,被世界衛生組織看見,間接拯救了更多的人。


【攝影的共感】

  另外回到《論攝影》(On Photography),當中提到「照片只是表面,無助於理解事情的本身」,攝影師只是將全景照的片段畫面,提取他想讓我們知道的,呈現給觀眾,因此沒辦法去理解一件事原先的樣貌。但我認為照片有一種吸引力,使人有共感(empath)、同情心,且會勾起你想去理解它的衝動。同時也會對畫面之外的內容感到好奇,所以「無助於理解」感覺太重了,照片他能夠讓我們理解,只不過影像框外的猜想,或許會有想像偏誤,因此照片比起無助於理解,更像是讓我們「想」去理解。

「拍照時要冷靜自持,別讓情感起伏左右你的專業判斷,才能拍出真相,替弱勢發聲伸張正義。」──《惡水真相》(Minamata)

【結語】

  在這人們可以隨手拍攝出媒體影像的現今,不禁感嘆起,當時世界各地期待著每期「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 」的時代,「攝影」在當時是多麽崇高的存在,只需單單一個版面,透過雜誌,傳遞到世界各地,得到迴響,比起現今的網路媒體還來得震撼。現今社會的媒體已經傳遞這些悲劇,使人對恐懼已經漸漸無感,數百則來自各地,重要或不重要的訊息,皆透網路傳遞至我們的眼中,像是針刺痛我們那樣,刺得越多,我們對痛越來越麻木。曾經有一絲絲的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說過的靈光(Aura),出現在歷史中那指標性的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 當中,想像著1970年代的人看到雜誌中,尤金·史密斯(Eugene Smith)拍攝水俁當地災情的那些影像,會多震撼三觀的難以理解。

  這世界有一個村落,正受到人為的環境災害,但因為現今的網路,導致數百計的訊息平庸化,亦或是靈光的消逝,也或許我們這世代,自出生,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悲劇,時常透過電視機映入我們眼簾,以至於對那些悲劇的憐憫心逐漸麻痺,就已經認定這社會已經能夠容忍有不人道的存在。

  對於現在的我怎麼去看待現今與歷史,我也還在摸索與感嘆,同時嚮往著過往雜誌攝影師的偉大,指標性雜誌所給予我們的清晰、明暸的真消息,同時嚮往現今的資訊傳播速度,但又感嘆著網際網路的迅速所導致的假消息散佈,目前還沒有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書籍參考】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論攝影》(On Photograph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逼八
7會員
7內容數
蔡逼八的其他內容
2024/12/15
當我無意走入蕭宇捷的個展《傾身觀看》時,心中懷抱的是對平面作品習以為常的預設:展場裡滿是白紙與黑墨,無繪畫痕跡,似乎又是些「了無新意的平面繪畫作品」。懷著這份心情,已默默做好「逛完一圈便離開」的心理準備。然而,在展場的一處,遇見了那些允許觸碰的範例作品,讓我重新燃起了好奇心。
Thumbnail
2024/12/15
當我無意走入蕭宇捷的個展《傾身觀看》時,心中懷抱的是對平面作品習以為常的預設:展場裡滿是白紙與黑墨,無繪畫痕跡,似乎又是些「了無新意的平面繪畫作品」。懷著這份心情,已默默做好「逛完一圈便離開」的心理準備。然而,在展場的一處,遇見了那些允許觸碰的範例作品,讓我重新燃起了好奇心。
Thumbnail
2024/08/24
2019年,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因一場大火讓這座象徵著數百年文化和歷史的建築瞬間化為殘骸。在這場災難後,雖然收拾這場殘局是艱鉅的工程,但最讓人困擾的反而是這座古蹟的還原重建過程。一樣技術成為古蹟的救贖,甚至以藝術的姿態被許多藝術家使用。
Thumbnail
2024/08/24
2019年,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因一場大火讓這座象徵著數百年文化和歷史的建築瞬間化為殘骸。在這場災難後,雖然收拾這場殘局是艱鉅的工程,但最讓人困擾的反而是這座古蹟的還原重建過程。一樣技術成為古蹟的救贖,甚至以藝術的姿態被許多藝術家使用。
Thumbnail
2023/06/25
《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現於羅東文化工場展演,同為此展場於2012開館以來,由李佳霖策展,首次展演新媒體類型之當代藝術創作。邀請六組新興藝術家(團隊)參展,展出十件藝術作品,以新媒體創作媒材呈現日常感受所凝聚的啟發。
Thumbnail
2023/06/25
《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現於羅東文化工場展演,同為此展場於2012開館以來,由李佳霖策展,首次展演新媒體類型之當代藝術創作。邀請六組新興藝術家(團隊)參展,展出十件藝術作品,以新媒體創作媒材呈現日常感受所凝聚的啟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攝影會帶走被攝者的一部分靈魂,但同時也會帶走攝影師的,因為有時會畫面會心如刀割,所以必需要嚴謹的對待。」──《惡水真相》(Minamata)。
Thumbnail
「攝影會帶走被攝者的一部分靈魂,但同時也會帶走攝影師的,因為有時會畫面會心如刀割,所以必需要嚴謹的對待。」──《惡水真相》(Minamata)。
Thumbnail
繼《論攝影》出版二十六年後,桑塔格再一次對攝影倫理、媒體、社會現實的複雜性,銳利出擊。《旁觀他人之痛苦》既承襲桑塔格極其入微的觀察,以及信手拈來評述經典照片的健筆,本書進一步深入考究戰爭與受苦的影像,並對這些影像所內含或引發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提出了與《論攝影》若干相異的觀點。
Thumbnail
繼《論攝影》出版二十六年後,桑塔格再一次對攝影倫理、媒體、社會現實的複雜性,銳利出擊。《旁觀他人之痛苦》既承襲桑塔格極其入微的觀察,以及信手拈來評述經典照片的健筆,本書進一步深入考究戰爭與受苦的影像,並對這些影像所內含或引發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提出了與《論攝影》若干相異的觀點。
Thumbnail
為甚麼從鏡頭看世界,我們反而傾向「袖手旁觀」、對別人的遭遇無動於衷?難道我們不能旁觀他人的痛苦嗎?那麼如何觀看才算是有道德?桑塔格藉著《旁觀他人之痛苦》,針對觀看別人的痛苦作出反思。
Thumbnail
為甚麼從鏡頭看世界,我們反而傾向「袖手旁觀」、對別人的遭遇無動於衷?難道我們不能旁觀他人的痛苦嗎?那麼如何觀看才算是有道德?桑塔格藉著《旁觀他人之痛苦》,針對觀看別人的痛苦作出反思。
Thumbnail
攝影作品
Thumbnail
攝影作品
Thumbnail
關於環境議題的電影或攝影作品,都不能逃避要與充滿勢力的那一端的對抗,不論是影片或影像,在「環境」這一端都是「即使獲得平反」也有著極難反轉的「不可逆」;人們多半想從歷史中得到經驗,卻從來都在經驗中換得一次又一次殘酷的教訓。
Thumbnail
關於環境議題的電影或攝影作品,都不能逃避要與充滿勢力的那一端的對抗,不論是影片或影像,在「環境」這一端都是「即使獲得平反」也有著極難反轉的「不可逆」;人們多半想從歷史中得到經驗,卻從來都在經驗中換得一次又一次殘酷的教訓。
Thumbnail
薩爾加多曾經如此深信這一切,因此當他坦承自己無法面對的時候,如此令人哀傷。但更哀傷的或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可以不再崇拜那個現代主義的大師形象,不再相信照片可以見證苦難進而改變世界,甚至不再追隨他們的目光,但是苦難並不需要我們相信,不管我們拍不拍他們,無數人生活在真實的地獄之中,每天每天地死去
Thumbnail
薩爾加多曾經如此深信這一切,因此當他坦承自己無法面對的時候,如此令人哀傷。但更哀傷的或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可以不再崇拜那個現代主義的大師形象,不再相信照片可以見證苦難進而改變世界,甚至不再追隨他們的目光,但是苦難並不需要我們相信,不管我們拍不拍他們,無數人生活在真實的地獄之中,每天每天地死去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的部分。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的部分。
Thumbnail
巴西攝影家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銳利如鷹的臉龐從攝影作品中交疊浮現,開始訴說身為社會攝影家,如何穿越見證人類黑暗歷史的苦痛,持著相機重回大地之母擁抱的生命自省。
Thumbnail
巴西攝影家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銳利如鷹的臉龐從攝影作品中交疊浮現,開始訴說身為社會攝影家,如何穿越見證人類黑暗歷史的苦痛,持著相機重回大地之母擁抱的生命自省。
Thumbnail
所謂人的感動,似乎成為了某種可以預料的、可觸發調控其大小、時機、起伏轉向的事情。駱以軍的一段文字把這樣的「工作」看得頗為下流和身體性……
Thumbnail
所謂人的感動,似乎成為了某種可以預料的、可觸發調控其大小、時機、起伏轉向的事情。駱以軍的一段文字把這樣的「工作」看得頗為下流和身體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