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書選閱讀#064】自律的力量:自律有多難?突破五個障礙,打造你的自律公式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書選閱讀#064】自律的力量:自律有多難?突破五個障礙,打造你的自律公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律為什麼這麼難?

因為自律需要行動與精神的相互配合。我們可以控制或強迫採取行動,但卻很難扭轉或強迫自己的精神,包括想法、意圖與期望。想要掌控我們的精神並轉化為行動,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呢!

raw-image

有時候進步是很緩慢的過程,以至於我們很難判斷自己和之前有什麼不同。而當我們看不到自己正在變得更好時,往往會傾向於選擇放棄,我們的精神很容易被情緒、突發事件或各種破壞性的思維所綁架,這些都會形成自律的阻礙。

做到自律的第一步,就是相信它的確有可能做到。

然後前往自律的過程中,我們要弄清楚是什麼阻礙自己無法自律的?以及有什麼可以使我們更容易做到自律?簡單來說,就是減少阻力、增加誘因。

美國暢銷作家、人類心理學研究者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著有《最高自主學習法》、《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致勝思維》與《超強記憶學習法》等書,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心理學如何影響我們學習與行為養成。

他在新書《The Power of Self-Discipline》(暫譯作《自律的力量》)中從五個面向來談自律這件事:

一、了解五種阻礙自律的精神障礙
二、學習如何打破缺乏自律的惡性循環
三、透過自省,挖掘出逃避自律的藉口和理由
四、掌握自律背後的神經心理學
五、利用自律公式,了解自己的自律風格,讓自律成為習慣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839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高產出的本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6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早在閱讀天下文化的《反時間管理》這本書。讀著、讀著突然發現,這不正是我所奉行的目標管理嗎?不過作者在書中以「反時間管理」稱之,為了與時間管理做對比,強調翻轉時間之意。
代辦清單不是你的許願池。我們都曾有過將待辦事項寫在一張紙上的經驗;但是,你有感受到它的好處嗎?還是看著清單上的待辦事項,只有讓你更焦慮了呢?待辦清單(to-do-list)是多數人使用過最簡單的任務管理系統之一,甚至簡單到讓有些人覺得它沒有用,但事實上多數人可能不懂得如何真正善用它。
你會害怕產生衝突嗎?多數人對於衝突都帶著不好的負面印象,認為這會造成傷害與破壞,因此會儘量避免或平息。此外,容易產生衝突會給人一種情緒化和衝動的不良形象,所以即使心裡有所不滿也要刻意壓抑。​事實上,這是種錯誤的刻板印象。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
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三十年來影響了無數人。我們總會以某種形式讀到這本書;即使沒看過,也會在某些文章或工作場景中聽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像是以終為始、要事第一與雙贏思維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高效能建議。柯維在這本書中提到抱持「向上心態」是引導我們走過人生幾個關鍵階段的原則。
在這個時代,知識已經不稀缺了,取而代之的是思維能力。懂得在思維上抄捷徑的人,不僅能贏在起跑點、也縮短了抵達目標的路徑。如果還能善用工具與方法提高效率,自然許多事都能無往不利。
一早在閱讀天下文化的《反時間管理》這本書。讀著、讀著突然發現,這不正是我所奉行的目標管理嗎?不過作者在書中以「反時間管理」稱之,為了與時間管理做對比,強調翻轉時間之意。
代辦清單不是你的許願池。我們都曾有過將待辦事項寫在一張紙上的經驗;但是,你有感受到它的好處嗎?還是看著清單上的待辦事項,只有讓你更焦慮了呢?待辦清單(to-do-list)是多數人使用過最簡單的任務管理系統之一,甚至簡單到讓有些人覺得它沒有用,但事實上多數人可能不懂得如何真正善用它。
你會害怕產生衝突嗎?多數人對於衝突都帶著不好的負面印象,認為這會造成傷害與破壞,因此會儘量避免或平息。此外,容易產生衝突會給人一種情緒化和衝動的不良形象,所以即使心裡有所不滿也要刻意壓抑。​事實上,這是種錯誤的刻板印象。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
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三十年來影響了無數人。我們總會以某種形式讀到這本書;即使沒看過,也會在某些文章或工作場景中聽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像是以終為始、要事第一與雙贏思維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高效能建議。柯維在這本書中提到抱持「向上心態」是引導我們走過人生幾個關鍵階段的原則。
在這個時代,知識已經不稀缺了,取而代之的是思維能力。懂得在思維上抄捷徑的人,不僅能贏在起跑點、也縮短了抵達目標的路徑。如果還能善用工具與方法提高效率,自然許多事都能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