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概念】你有沒有「心理的歸屬」?

更新於 2024/02/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個人都需要心理上的歸屬

那是一個「你覺得你可以被理解的地方」
通常是指一段關係
那段關係能聽懂你在講什麼、能接受你的各種思緒、能理解你難以言喻的苦衷
有時你表達不出來,但你能感受到他在聽、他能懂、他接納
世界上總要有一段關係,能接納你連自己都很難接納的黑暗與複雜
這就夠了,即使不常見面也可以
心理上有所屬,就能寄望、寄託,才會有「然後」

心理上的歸屬有分層級:

1.理想的、雙向的:
與現實伴侶結合,是一段可觸碰的親密關係,常常相見相擁,盡在不言中,彼此是彼此的歸屬(當然也會吵架、磨合)
2.單向的:
對方是你心理上的歸屬,但你不一定是他的歸屬,所以說是單向的,一樣有可觸碰的親近關係,如伴侶、親友,或過去你很信任但不常見面的同學。
單向的歸屬可以同時好幾組,如蜘蛛網般連結
3.形象的:
沒有現實的連結,但心裡有這個形象。
如已經過世的曾祖母(照顧者)。
如過去相處啟蒙你的貴人、老師,旅行時遇到某人短暫見面但有深刻交流
儘管沒有實體觸碰,喚起回憶能讓你不孤單。
「信仰」也是心理的歸屬,我放在這區。
4.其他生命:
指的是寵物、植物
這類歸屬比較像是孩子心靈般的單純交流,不是寄望而只能寄放。
5.對「物」歸屬
你對「沒有生命」的物品安放歸屬,理論上是「暫時的替代功能」,但若一直持續就不太妙
基本上會走「對物」的這條路,是因為1.~4.都找不到才會這樣選
「沒有生命」的物品:玩偶、動漫角色、電玩遊戲、性愛、食物、幻想、囤物、菸酒毒
有人物形象的還算好,後面幾種幾乎是純「物」了
#區分:
有些玩偶,是孩子的童年玩伴,被賦予多重意義,是生命裡「暫時歸屬」的替代物
「偶像」雖真有其人,沒實際相處卻迷戀萬分(非偶像崇拜之意,接近妄想),當成愛人、當成歸屬,這也是歸在「物」。
6.沒有歸屬
最危險的階段,找不到歸屬也不找替代物,屬於「自我放棄」
會走到這階段,想必之前遭受了令人無法想像的挫敗與痛苦
他不再與任何人、物建立連結,自我封閉,不找誰也不讓任何人進來
會越來越糟,因為人不能自我增生,是需要交流的
1.~6.是有排序與區分的
有1.,可以不用有2.~6;有2.,可以不用有3.~6.,上層的最重要
若是允許,人們會選擇1.、2.的主菜,而3.~5.只是配菜、甜點
你有3.卻沒有1.或2.,會感到缺失與落寞;有4.卻沒有1.或2.或3.,則更落寞
一直往下或不選,基本上是遇到障礙了
可以藉此線索自我探索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3會員
21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我舉個相對的例子:「我」-「它(我家的狗)」VS「我」-「你」的關係就會不同,前者可以是真誠、善意的互動,但不會有開放、成長及創造的互相提昇。「你」是具靈性的完整人格,不是僅有表象、本能、被動決定的「它」。「我」-「你」不是「我-你」,表示兩個獨立的個體又是相連的關係。
伯恩的腳本理論並非嚇大家命運已定,其實是兩個概念,人類童年早期本來就只能依靠他人去認識世界(回到客體關係論的範疇),離開母體後文化社會家庭裡無不各種劇透,從中學習或受其影響很自然,重要的在後面,能不能「青出於藍勝於藍」,脫離既定的無用腳本,主動創造自己的新劇本。
講白點,次級作用是案主「打蒼蠅不打老虎」的防衛及自我治療,蒼蠅是可以控制和安全的,「打」的動作則有抒壓效果。心理師別過度討論蒼蠅,而接近老虎時要謹慎、做好安全網(如理解抗拒、如何建立同盟關係、引導方式…)。 除了傾聽辨識,我也提供自己的經驗:「對應原則」、「心理推理」、「情緒感受」。
在晤談時,我覺得「身、心、靈」的觀察是有順序的。從低到高,從可以看見的、感受的,到直覺的。以其他稱謂來說,也可說是「肉體(身)、精神(心)、靈魂(靈)」。 至於「心」為什麼是「精神」而不是心臟呢,那是因為古人以「心」作為至聖、神棲之所,神與魂也就是心思的運作皆在此處,後來西方生理學出現後修正為腦部。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我舉個相對的例子:「我」-「它(我家的狗)」VS「我」-「你」的關係就會不同,前者可以是真誠、善意的互動,但不會有開放、成長及創造的互相提昇。「你」是具靈性的完整人格,不是僅有表象、本能、被動決定的「它」。「我」-「你」不是「我-你」,表示兩個獨立的個體又是相連的關係。
伯恩的腳本理論並非嚇大家命運已定,其實是兩個概念,人類童年早期本來就只能依靠他人去認識世界(回到客體關係論的範疇),離開母體後文化社會家庭裡無不各種劇透,從中學習或受其影響很自然,重要的在後面,能不能「青出於藍勝於藍」,脫離既定的無用腳本,主動創造自己的新劇本。
講白點,次級作用是案主「打蒼蠅不打老虎」的防衛及自我治療,蒼蠅是可以控制和安全的,「打」的動作則有抒壓效果。心理師別過度討論蒼蠅,而接近老虎時要謹慎、做好安全網(如理解抗拒、如何建立同盟關係、引導方式…)。 除了傾聽辨識,我也提供自己的經驗:「對應原則」、「心理推理」、「情緒感受」。
在晤談時,我覺得「身、心、靈」的觀察是有順序的。從低到高,從可以看見的、感受的,到直覺的。以其他稱謂來說,也可說是「肉體(身)、精神(心)、靈魂(靈)」。 至於「心」為什麼是「精神」而不是心臟呢,那是因為古人以「心」作為至聖、神棲之所,神與魂也就是心思的運作皆在此處,後來西方生理學出現後修正為腦部。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 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 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心理學方法」,AKA Psychological Methods。這是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支持,由 APA 出版的期刊,每年發行 6 期。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
Thumbnail
你覺得,心理學「科不科學」呢?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的留言是這樣的......
Thumbnail
----(以下有劇情雷) ---- 雖然各學派有各自的說法,在這篇文章中,意識下的世界我統一稱為無意識(也有人是使用潛意識這個詞,或是將無意識潛意識分開) ・在無意識與意識交界處的引渡人會是陰陽、虛實、真假參半的存在,如同塔羅1號大牌魔法師的對應者--水星之神墨丘利。這位掌管智慧的神是既可信也
Thumbnail
爱是最珍贵的东西,却又触手可得,它无处不在,飘荡在生生世世, 爱是永恒的,比钻石还硬,比基岩还结实,但又比王春亮的心还软, 不管是百鸟鱼虫,还是人兽怪神,都有爱的存在,他也知道什么是爱, 阳光的爱大于植物的爱,植物的爱大于人类的爱,人类的爱大于阳光的爱, 这个爱是无法界定的,你以为的爱,不是你以为
Thumbnail
關於科學 透過整理幾個常見的誤解,來解釋甚麼是科學方法: 新聞標題:「科學突破大發現!xxx科學家發表研究發現了ooo成因」 每個實驗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如果能整合多樣實驗研究結果,得到相近的結果,而不是去摒棄相關的研究成果,來評估一個單獨研究。(證據交集原則)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是科學嗎?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 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 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心理學方法」,AKA Psychological Methods。這是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支持,由 APA 出版的期刊,每年發行 6 期。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
Thumbnail
你覺得,心理學「科不科學」呢?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的留言是這樣的......
Thumbnail
----(以下有劇情雷) ---- 雖然各學派有各自的說法,在這篇文章中,意識下的世界我統一稱為無意識(也有人是使用潛意識這個詞,或是將無意識潛意識分開) ・在無意識與意識交界處的引渡人會是陰陽、虛實、真假參半的存在,如同塔羅1號大牌魔法師的對應者--水星之神墨丘利。這位掌管智慧的神是既可信也
Thumbnail
爱是最珍贵的东西,却又触手可得,它无处不在,飘荡在生生世世, 爱是永恒的,比钻石还硬,比基岩还结实,但又比王春亮的心还软, 不管是百鸟鱼虫,还是人兽怪神,都有爱的存在,他也知道什么是爱, 阳光的爱大于植物的爱,植物的爱大于人类的爱,人类的爱大于阳光的爱, 这个爱是无法界定的,你以为的爱,不是你以为
Thumbnail
關於科學 透過整理幾個常見的誤解,來解釋甚麼是科學方法: 新聞標題:「科學突破大發現!xxx科學家發表研究發現了ooo成因」 每個實驗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如果能整合多樣實驗研究結果,得到相近的結果,而不是去摒棄相關的研究成果,來評估一個單獨研究。(證據交集原則)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是科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