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庸大師的《倚天屠龍記》,我總是忍不住多想幾分,特別是郭襄和張君寶,隱隱有點遺憾。

追討經書
他們的故事,從《神雕俠侶》結束前的華山頂上開始,張君寶那小子,跟著覺遠大師追討《楞伽經》,追到華山被尹克西打得鼻青臉腫,鮮血直流。虧得楊過大俠出手,傳了他三招實戰功夫,這才翻身打了個勝仗。
然後呢?郭襄親自幫他裹傷,那一刻,隱隱約約,就覺得金庸先生在這裡埋了個大伏筆,為下一本書鋪路呢。

三年後,在《倚天屠龍記》第一回,他們又重逢了,一起經歷少林寺的追殺,及覺遠大師圓寂的風波。郭襄摘下自己的手鐲,給張君寶當信物,讓他去投靠襄陽的郭靖。

看,這情誼發展下去,多有希望啊?
可惜金庸先生大概覺得這種武林高手之女與儍小子的模式用過了,這不就落入《射雕英雄傳》裡郭靖和黃蓉的套路了嗎?
傻小子遇上俠女,攜手闖江湖,聽起來多甜蜜,卻也多老梗。
於是筆風一轉,《倚天屠龍記》第三章竟直接將時間一跳,變成了七十年後。
郭襄成了峨眉派的開山祖師,張君寶變成張三丰,創了武當派,兩人各自成大器,卻再無交集。
讀到這裡,我總是感慨萬千,這不就是人生嗎?有緣無分,各自精彩,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此時《倚天屠龍記》由第三章起,男主角換成了張翠山。
這位仁兄一出場,就跟殷素素湊成一對,郎才女貌,正直得像塊鐵板。

可惜,他太正派了,作為男主角,一出場就跟殷素素綁定,後頭若想再出其他女角色,估計就逃不過程英、陸無雙那樣的命運,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金庸先生大概覺得這樣不夠戲劇性,趕緊在冰火島上,就讓他們生了兒子,然後第二冊開始,全力描寫張無忌這個小傢伙。

張無忌這人啊,面對一堆姑娘,感情搖擺不定,優柔寡斷,這才有了後頭的恩怨糾葛,讀來才叫人揪心又上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