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從正確解讀小說的起手式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作者:佐佐木俊尚
譯者:林巍翰
出版社:方舟文化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的作者佐佐木俊尚是一名日本新聞工作者,自從 2010 年年底以來,每天早晨在推特(Twitter)上免費分享「產品」:約十篇不同領域的新聞報導,是掃過千篇新聞標題後的嚴選。日復一日,從魚龍混雜中挑出「龍」給大家。
佐佐木俊尚並非知名度很高的作家或者頭銜顯赫的教授,全靠著實打實的「產品」取勝。至今,他的 推特帳號 追蹤數已高達 79 萬人 追蹤,而本書正是他不吝分享如何打造「產品」背後的技術大全,特別是在這個專注力和時間都很碎片化的時代,更有其重要性。


■ 這本書在說什麼?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整本書的核心貫穿著一個重要的行進流程:
透過閱讀,學習到多元的知識和觀點,以此掌握不同的「概念」,就能勾勒出「世界觀」,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肉」。

概念

大量閱讀文章或搜集資訊並非主要目的,我們的首要之務是累積「概念」;平常所閱讀到的零碎資訊,就像大象的各個部位,只有當它們被統整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事情的全貌,才能說掌握大象這種動物的「概念」。

世界觀

當我們集合不同的概念,累積到一定數量後,便可勾勒出「世界觀」,一幅我們用來認識整體世界的圖像。猶如當我們知道大象的概念、獅子的概念、斑馬的概念⋯⋯逐漸知悉牠們生活的那片莽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對莽原的描繪躍然紙上,這張圖紙就像是整個「世界觀」的呈現。

知肉

作者使用「知肉」一詞代替血肉,構成我們身體的東西。意思是把描繪出的世界觀,內化應用於個人的工作、生活方式、行為準則以及實踐人生目標上,以此來建立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活用方式。
整套流程的起源是閱讀。接下來,作者探討了「讀什麼」的問題,這通常來自於網路媒體或書籍裡的資訊。此外,作者還談到「讀完後」需要做的事情,包括資訊的整理和保存方式。


■ 避免落入資訊陷阱,從「網路媒體」獲取優質拉式資訊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把眾多媒體用兩個維度——廣度與深度、中立與偏頗——劃分為四個種類。我們應先識別並避開資訊陷阱(書本裡歸納出七大危險訊號),然後活用不同媒體,打造解讀新聞的流程:
輪廓 → 多元觀點 → 全貌
新聞網站上可能只有「版面」是公平的,而且一篇報導往往只能讓人掌握事情的「片段」。但是新聞網站很適合用來當作認識這個世界的「入口」,只需到各大網站瀏覽一下新聞標題,就足以掌握新聞的輪廓
再搭配名家們不同的觀點。比起什麼都不做、被動地接受「推式」資訊上門,作者主張我們應該主動去尋找「拉式」資訊,像是善用 RSS Reader 服務如 Feedly、細選付費媒體,甚至連社群網站也可以發揮妙用;他特別推崇使用推特作為資訊工具,推特有一個「列表」功能,方便區隔社群網站的「人際關係」和「資訊搜集」面向。


■ 閱讀「書籍」的三種指南,從正確解讀小說的起手式開始

一篇文章受限於篇幅,相較之下,書籍提供更豐富的多元視角,有助於我們更容易掌握住整體。作者討論了閱讀書本的三種指南,每種指南有其相對應的解讀方式:

名著(擁有世界觀的文本)

透過讀名著來認識那個世界的「輪廓」,探究作品在歷史中所處的位置,以及作品具有的現代意義,找出作者所欲傳達的「概念」以及「世界觀」。
透過作者對名著的解讀方式,我們可以看到本書的思考核心所在。
我認為名著是最難讀透的一種文本。有時候我們讀完一本名著,感覺就像是看完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當我們參考相關評論時,會驚訝地發現對方能夠看出我們未能發現的重點,這是對閱讀者「思想高度」的一大考驗,正好呼應了《大人的11堂寫作課》中的觀點:
面對同一件事,別人能看到一點,你能看到五點;別人能看到五點,你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別人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你還能看到這件事的五點和另外一件事的三點的內在關係。

實用書(經世致用)

多數這類書籍並無涉及宏大世界觀的敘述,而是注重應用與實踐,因此面對實用書時,不需要整本從頭讀到尾,以理解書中的世界觀。
比較好的做法是,拾取散落在書中各地方「知識片段」這樣的閱讀方法,把實用書當成「知識儲藏室」來看待,從中挑出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部分來讀即可;此觀點也與《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的「挖礦說」不謀而合,不執著於一定要把書全部看完,書本裡只要有一個小地方對讀者有幫助,其他全部派不上用場也沒關係:
讀書就像在挖礦,只要挖到鑽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心理勵志書

作者不否定這種「興奮劑」書籍存在的必要性,但他要大家留意,有些看起來很像「正確答案」的事物,往往不過是些「後見之明」罷了,我們不可以盡信。
人生就像「爬梯子」遊戲,每個人都是在做出了無數個不同的選擇後,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如果當初做了另一個選擇,那麼我還會是現在這個位置上的我嗎?


■ 資訊的「整理保存」方式是長知肉的關鍵:少分類、多分享、讓神降臨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贊同以「數位工具」整理保存資訊背後的思路脈絡:人的大腦擅長處理概念,但記憶力卻遠遜於電腦,因此若能讓人腦與電腦攜手合作,就能起到截長補短的雙贏功效。

記憶資訊的地方雜亂也無妨,少分類

不約而同,作者的看法和《打造第二大腦》相似,他認為在使用數位工具整理保存資訊時,務必減少對檔案的「分類」和「新增資料夾」,甚至不分類也是可以的,但要為檔案附上「標籤」或容易回想的「標題」,靠數位工具內建強大的搜尋功能檢索資訊。
無需整理檔案,但要留下線索。

資訊本身和衍伸品一併附上,多分享

作者也建議我們從資訊中提取出來的「概念」要記載在數位筆記裡,和資訊本身一併附上,甚至不吝惜於對外分享。這麼做的好處是因為那些「自己的話」屬於情節記憶,是除了「標籤」和「標題外」,另一個易於未來回想,找出以前閱讀過資訊的方式。
我想這和《打造第二大腦》介紹的「累進式摘要」筆記法是相通的,著眼於資訊的「可發現性」。

連結概念與概念的地方,需保持乾淨

最後,書裡也提倡以數位工具協助我們把噪音般擾人的雜事,從腦中掃地出門。因為這些混亂的思緒,都會成為干擾「住在無意識裡的小人們(潛意識)」活動的阻礙。
作者分享了幾套他愛用的軟體,但我不喜歡用上這麼多工具,切換上麻煩。最後我安裝了 Pocket 的手機應用程式版本,在手邊沒電腦可用情境下收藏資訊的方式;此外,亦發現 Google Keep 合體 Goole Calendar 這般「All-in-One」的使用方式深得我心,個人習慣是先用 Keep 快速記下一些短期內(當週)要推進的雜事,再逐步規劃排入 Calendar 作為「活動」(日期確定,有明確的時段)或「任務」(日期確定,但沒有明確的時段)
當大腦變得乾淨澄明,就像日本神道教為了讓「神」將臨而進行的潔淨儀式一樣,屏除雜念,專注於概念。這時「小人們」就容易幫助我們把不同概念互相連結在一起,當遇到某件小事的觸發或契機時,我們會突然回想起之前已經掌握住的概念,進而產生新的世界觀與知肉。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4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閱讀筆耕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2.3K會員
725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著眼於可操作性和可發現性⋯⋯把記憶的工作交接給第二大腦這位「員工」,幫助身為「執行長」的你排除雜念,致力於指揮和調度這些資訊,進而轉化為成果。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投資,新世界觀下的財務自由。本位,眾多看事情的角度之一。 選擇,是實踐真正意義的多元。
兔年第一本開卷獻給《大唐赤夜歌》!這是一套大部頭四卷長篇小說,分類是最考驗寫手文字底蘊的武俠題材⋯⋯期待它從被翻譯小說籠罩的市場裡闖蕩出一片天。
著眼於可操作性和可發現性⋯⋯把記憶的工作交接給第二大腦這位「員工」,幫助身為「執行長」的你排除雜念,致力於指揮和調度這些資訊,進而轉化為成果。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投資,新世界觀下的財務自由。本位,眾多看事情的角度之一。 選擇,是實踐真正意義的多元。
兔年第一本開卷獻給《大唐赤夜歌》!這是一套大部頭四卷長篇小說,分類是最考驗寫手文字底蘊的武俠題材⋯⋯期待它從被翻譯小說籠罩的市場裡闖蕩出一片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利用新聞獲得最新情報: -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這是日本作者出口治明在他的著書《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提出的觀點。他強調,新聞是一個非常好的獲取最新知識的方式,特別是從有公信力的媒體上拿到值得細讀的新聞文章。 2. 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字典與百科全書: - 出口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代。」 「當想知道情報的全局,就要活用“書”。」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34頁。 我一直不知道新聞該怎麼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你想從書中獲得什麼?讀過上萬本書的閱讀狂人千田琢哉,從他海量的閱讀經驗裡告訴我們,幫助我們面對未來人生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為了與命定之書相遇,我們要持續閱讀,從閱讀裡找到扭轉人生的契機。為此,千田琢哉教人從閱讀培養8大能力,解決面臨職場、人際以及未來規劃種種難題。
Thumbnail
閱讀就像是在尋寶,因為「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 千田琢哉,原本是個只看漫畫的問題學生。偶然因為迷上商業書,決定在大學期間,挑戰讀完一萬本書。透過閱讀,奠定了他日後開展財富自由的人生基礎。後來,不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利用新聞獲得最新情報: -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這是日本作者出口治明在他的著書《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提出的觀點。他強調,新聞是一個非常好的獲取最新知識的方式,特別是從有公信力的媒體上拿到值得細讀的新聞文章。 2. 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字典與百科全書: - 出口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代。」 「當想知道情報的全局,就要活用“書”。」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34頁。 我一直不知道新聞該怎麼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你想從書中獲得什麼?讀過上萬本書的閱讀狂人千田琢哉,從他海量的閱讀經驗裡告訴我們,幫助我們面對未來人生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為了與命定之書相遇,我們要持續閱讀,從閱讀裡找到扭轉人生的契機。為此,千田琢哉教人從閱讀培養8大能力,解決面臨職場、人際以及未來規劃種種難題。
Thumbnail
閱讀就像是在尋寶,因為「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 千田琢哉,原本是個只看漫畫的問題學生。偶然因為迷上商業書,決定在大學期間,挑戰讀完一萬本書。透過閱讀,奠定了他日後開展財富自由的人生基礎。後來,不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