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人生的第一次破局
我考上了某所五專的餐飲科,那時餐飲科還未像現今一樣活躍,問我為何要考餐飲科?只是單純認為餐飲是一個餓不死的行業,畢竟有多少人在高中時代就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與夢想?至少我沒有,就只是單純想當一個廚師過完這一生,記得我堂哥跟我說了一句話:「廚師並不是你未來唯一的選擇」,坦白說,那時的我並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直到涉入江湖多年之後,我才明白:
我們常會被過去的選擇被綁住,總是認為花了這麼多年讀了這個系,就應該走上與其相關的道路,但,試想一下,你身邊有多少人的目前職業與過去所讀的科系有高度相關?對我來說,大學的技能教育並不是絕對的重點,在大學所培養的軟實力與無利益的人脈弱連結才是最珍貴的資產。
2004年,人生的第二次破局
順利考取明新科大旅館系,也意味我的人生多了更多選擇,廚師不再是唯一的選項,此時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蔡倩雯,還記得是在觀光學的課堂,倩雯老師問大家: 「誰想考研究所? 」,聽到後躍躍欲試的我在下課後來到倩雯老師的辦公室,第一句就是問老師: 「研究所感覺很難,我真的可以嗎? 」老師回答道:「每個來到我辦公室的學長姊,都問跟你一樣的問題,但,做就對了! 」,就是一句這麼簡單的「做就對了」,讓我得以讀完博士,現今站著講台上為人師表。這段過程讓我明白:
2009年,人生的第三次破局
當時已經順利考上研究所,由於過去的餐旅經驗,讓我得到一次去韓國高中擔任實習老師的機會,人生就是這麼奇妙,過去的經歷並不會白費,而是能成為你得到更好機會的養分,有趣的是,我去韓國時,基本上是不會說韓文的,靠著肢體語言跟韓國大媽大叔比手畫腳,還曾因坐錯公車困在深山小店,也因最初在韓國沒有半個朋友,每天聽著無法理解的語言,度過數個難熬的夜晚,但最後也順利的完成一年的實習,過去痛苦的種種反而成為我現在最深刻的回憶。回國後的我,腦中所浮的一句話是:
2023年,人生的第四次破局
韓國順利歸國,歷經了多年博士苦讀,終於拿到學位站在大學講台上為人師表多年,但,現實總是沒有這麼順遂,少子化的衝擊確實超乎我的想像,一間間學校因沒學生而退場,也逼迫我開始思考:「我的能力是可以帶著走,還是依附在公司之上」,以我個人為例,教學能力是我可帶著走的,但招生卻是完全依賴學校,過去的我只要安逸的去教課即可,但未來若要繼續教學事業,培養具備「一人公司」的個人品牌能力是必須的,這也是為何我最近開始在辦個人讀書會的主要原因,現在的我,也深刻體認到:
現今與過去穩定的時代已經大不相同,我們儼然已身處一個動盪的時代之中,在未來,許多公司與業種會因科技爆炸與AI逆襲而消失,我們一生可能都要經歷4到5家的公司,此時,如何培養自己的「樂高式能力」就十分重要,你的能力是否能跳脫原本業種?例如,導演是否一定要在電影業?你會發現,很多導演已經跨足到行銷公司,而且發展得非常好,因為大家都喜歡一個好故事,而這就是導演能力的本質,剖析自己能力的本質,是否能與其他業種結合?是在動盪時代下的我們都應思考的課題。
👇歡迎免費報名筆者舉辦的「2023關鍵決策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