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校正之後(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所以家庭整體的支持能力,會影響小孩在技職體系出去後,面對社會的風險承受力。這指的不是創業,是挑工作跟忍受惡劣工作的承受度,會大大影響轉業意願,也就是我們說的「不是不想走,是走不了」。只好一路拖到這行實在做不下去為止,然而十年過去,要轉換也很難了,因為可以找的工作薪資更加糟糕。

並不是他當年好好想過,各位讀者真的不要騙自己,自己、同學是有多少人,當年很清楚知道自己未來想幹嘛,才去填科系的?難道五專、高職考試時的同學就比較清楚?別鬧了啦。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

傳統行業需求飽和,但畢業生依然每年量產

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總之,一個學生進入某個技職科,畢業後可以分成「出來就會想找相關工作,直到他找不到,轉去其他行業」,或是「打一開始就沒興趣,早早轉去其他行」。這當然也是要看科別,不同科的比例自然有差,大致上越難唸的科別,畢業後就越不大會想要轉。

編:可以觀察當前畢業生嚮往何種職業

編:可以觀察當前畢業生嚮往何種職業

道理很簡單,專業自信的建立,透過嚴格訓練出來,或考證照非常困難,不僅僅代表市場上需求大,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專業具有可信度。越是輕鬆寫意能混出去的,對自己也沒要求,做哪一行都可以。

這結果就變成,每年出產很多學生的餐飲、美容、維修這類科別,很高比例畢業後就不做這行,但剩下的人因努力過,覺得自己可以,也應該要去試試看,直接跳進紅海市場中。從每一屆畢業生的角度,自己那麼拚,努力應該要有成果,不過以社會整體來看,假設每年畢業1萬個,其中的10%菁英,也有1千個欸,市場能夠滿足這麼高的就業數?

講了三篇才開始提到重點,筆者也要說抱歉,不過沒有辦法,想讓各位了解系統複雜度,不然第一篇直接切進來,又會讓各位想東想西。

創業、就業門檻都拉高,都市磁吸市場競爭更劇烈

全球化之前,各種行業就差不多這樣,你會去這行是因為學這個,畢業出來當然優先找這方面工作,如果真的找不到才會去其他行。這就是台灣在經濟起飛期,大家都覺得日子好過的理由,經濟成長快,各行各業的需求太大,沒有被滿足前,都可以持續容納畢業生,再加上許多工作是全新的,連中階管理層都還沒出現,自然學有一技之長,就不怕餓肚子。

而且這些新工作的進入門檻不高。

這句話才是重點中的重點,今天的新行業,有幾個的進入門檻很低的?筆者小時候住的地方,街上鄰居就有人在一樓作電鍍,還有塑膠加工,現在別說環保規範,產業對精密度品質的需求,早早就把這些行業的資金標準拉得很高。當台灣的電子加工業需要對接國際,自然也得跟上各種規範,拉高進入的技術需求。

也就是以前可以自己幾百萬創業的「製造業」,現在沒有幾千萬都甭談。那技術需求比較低的行業呢?很抱歉,所謂的技術需求低指的只是對「知識」的需求低,做早餐店不需要懂微積分,也不需要知道行銷學,普通的早餐店只要做附近生意,待人接物和善,好吃最重要。

而這些「知識」需求低,屬於「技藝性」的技術,上面才提到每年幾萬人畢業生中,只要有10%、5%、1%的精英想去做,全國人數就是成千上百,累積五年就上萬。我們冷靜下來想想,大街小巷都有的這些民生必需店,吃的、喝的、用的,會需要那麼多新人嗎?

  • 雖然是去年的報導,但環境並沒有什麼改變

除此之外,這類商家需要人潮,不會有多少人想在已經沒落的街區開新店。學校教的都是挑人潮多的地方,於是新人大量集中到人多的都市,進一步讓市場更加擁擠。

這跟全球化有什麼關係?

努力認真過後卻只剩負債,你會怎麼想?

有,這些競爭者中失敗的要去哪?怎麼撐,撐到最後還是得面對現實,繼續留在本行當學徒的人也是有,更有硬著頭皮借錢創業的。然而多數人是留下債務,空空如也的存摺,跑去一般工廠、公司找事做去還債。

他們很怨恨,自己明明這麼努力,為何社會不給一點機會?

這不是去教他們經濟學就有用,不要說是台灣,美國也一樣,正常的社會價值觀,都是鼓勵努力認真的人,終究會獲得報酬。事實就不是這樣,這就是全球化下右翼民粹主義興起的理由之一,不能用什麼失敗者去解釋。

筆者很討厭失敗者這三個字,好像可以一語道盡所有狀況,總之失敗了。

什麼都沒準備,去做結果失敗。

準備很久才去做,結果失敗。

準備萬全,努力做到底,還是失敗。

這三者差很多,各位仔細想想,哪一種人會覺得一切都是別人害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放煙火-avatar-img
2023/06/05
什麼都沒準備但覺得自己準備萬全 都是社會不公平有認真準備的反而會檢討不足的地方
Albusreadsbooks-avatar-img
2023/06/05
是"什麼都沒準備"的類型會覺得的是別人害的嗎? 有努力準備的人應該具備辨視別人是否同樣"努力"的能力 理論上可以大致分辨失敗是自己的實力不足還是被人扯後腿
好殘酷的現實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7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行行出狀元」這五個字相信大家不陌生,通常跟它搭配的就是技術,也就是說如果你/妳今天不喜歡讀書,沒有好的讀書能力,那麼就去學習一門技術吧,至少這個技術可以讓你/妳生活不必太擔憂,還可能因此在產業裡面有著自己的一片天。
Thumbnail
「行行出狀元」這五個字相信大家不陌生,通常跟它搭配的就是技術,也就是說如果你/妳今天不喜歡讀書,沒有好的讀書能力,那麼就去學習一門技術吧,至少這個技術可以讓你/妳生活不必太擔憂,還可能因此在產業裡面有著自己的一片天。
Thumbnail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Thumbnail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Thumbnail
一個人是因為想去做餐飲業才去學廚藝,進而開了一間店,還是先有這個證照,才想去開餐廳?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台灣多數學生挑學校,幾乎都是考到什麼去念什麼,就算是技職體系,也不是因為超愛烹飪才去餐飲科。更多時候,只是因為學生自己也不知道幹嘛,在家做過菜或是喜歡吃東西,感覺好像可以就選了。
Thumbnail
一個人是因為想去做餐飲業才去學廚藝,進而開了一間店,還是先有這個證照,才想去開餐廳?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台灣多數學生挑學校,幾乎都是考到什麼去念什麼,就算是技職體系,也不是因為超愛烹飪才去餐飲科。更多時候,只是因為學生自己也不知道幹嘛,在家做過菜或是喜歡吃東西,感覺好像可以就選了。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Thumbnail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今年高職生選志願的時間,我還是在這週末寫上,這幾年領悟的小小心得,希望的是未來有更多的學生後輩,看待人生職業和興趣的方向,手上握有的尋寶地圖,不只有僅僅職涯性向測驗一張而已。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今年高職生選志願的時間,我還是在這週末寫上,這幾年領悟的小小心得,希望的是未來有更多的學生後輩,看待人生職業和興趣的方向,手上握有的尋寶地圖,不只有僅僅職涯性向測驗一張而已。
Thumbnail
早一點去思考「以後想做什麼?」比起糾結一輩子「讀職校好像很糟」重要一千萬倍。如果不巧你跟我一樣能力就只能讀職業學校,那麼就從每一個科目裡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些,並且更勇敢地去從其他的事情中嘗試自己想要做的事。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從來不去起身尋找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早一點去思考「以後想做什麼?」比起糾結一輩子「讀職校好像很糟」重要一千萬倍。如果不巧你跟我一樣能力就只能讀職業學校,那麼就從每一個科目裡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些,並且更勇敢地去從其他的事情中嘗試自己想要做的事。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從來不去起身尋找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選擇就讀職校不是壞事,提前離開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教科書、找出自己想做的事並且在那件事情下功夫,比起考上一間好大學卻從來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選擇就讀職校不是壞事,提前離開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教科書、找出自己想做的事並且在那件事情下功夫,比起考上一間好大學卻從來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更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