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不快樂... 三種方式幫你找回遺失的快樂!! 【療心理話#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現代的世界,高速的發展著,我們不用擔心下一餐究竟在哪,也比較不用擔心安全上的問題,更有許多五光十色的娛樂方式,但隨著娛樂方式進化的結果,是更多人失去幸福感,和更多人感到不快樂。
根據研究,以快樂至上的美國,有百分之四十五以上的人,長期活在壓抑和焦慮當中,為什麼呢?延續前一篇文章的內容,我認為問題出在,快樂的比較程度被放大了,導致我們對快樂有過高的期許,前一篇我們提到,快樂是比較而來的,但在這方便的時代,有太多的外在因子
能瞬間帶給我們強大的滿足感,遊戲、影片、甜食,這些物品帶來大量的滿足感的同時,帶給我們更高程度的快樂,但當我們接受到了強大的刺激後 ,便會提高我們對快樂的需求及看法
低程度的刺激,就變得不再讓我們感到快樂。
我舉個例子,當在抽福袋時,我們預設自己只會得到安慰獎,那麼當我們抽到安慰獎時,就比較不會感到那麼難過,而當我們得到其他獎項時,就會有賺到快樂的感覺;但假設我們預設得到的是三獎,得到三獎反而會覺得理所當然,得到三獎以上才會感到快樂,得到三獎以下則會悲傷。
當我們接受到了影集、演唱會、VR...等更高程度的快樂刺激後,當下產生了大量的滿足感讓我們非常快樂,但我們自動的將快樂的標準拉高至要做這些才會快樂,但這樣的刺激我們不可能常常擁有,就像我們不可能天天得到大獎一樣,但我們對快樂的需求 ,卻悄悄的從安慰獎提昇到了三獎,最後我們對原來感到快樂的事情,也不再感到快樂,更糟糕的是當我們習慣了大量的滿足感,就會使得我們只能追求更強大的刺激,才能再感到快樂,而原本痛苦的事情變得更加痛苦 ,使得我們習慣逃避,逃避後再次追求快樂,循環之後使得我們,喪失專注力,因為我們再也忍受不了痛苦。
或許我們會想是不是就不該再去聽演唱會呢?
或是就不能再吃甜食了呢?
當然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去戒除他,而是要學會如何處理和他們的關係,以下提供了幾種方式:
1.學會忍受痛苦
這並不是要我們完全都不要享樂,而是要延長一點痛苦,讓我們放鬆時能夠更快樂
為什麼呢?還記得快樂是比較出來的嗎?
就像我們長時間沒吃東西後,會感覺吃東西的滿足感更高,那是因為我們感受到更大的痛苦,在相較之下,吃東西的滿足感就能帶來更大的快樂,當我們感到一點痛苦時,馬上就會拿一點快樂來掩蓋,但這讓我們的快樂開始疲乏,對快樂的標準也漸漸上升,在這段掩蓋痛苦的過程,我們也漸漸的失去快樂,最後快樂就失調了。
如果我們現在正在背英文單字或是正在工作,我們感到很厭煩,很想馬上抽離,拿起身旁手機
好好休息一下,但這時我們可以嘗試告訴自己:
「我再背五個單字」
或 「我再工作五分鐘」
這樣不僅能讓我們的進度,更前進一點,也能讓休息的時候變得更快樂。
2.適當紓發情緒
如果說快樂是比較而來的,那麼當我們痛苦到極致這世界是不是都會只剩快樂呢?
代誌不是憨人所想得那麼簡單,就像如果很久沒有地震,積累的能量就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大地震,當我們痛苦到極致,可能會讓我們平時的負面情緒轉化為心理疾病,憂鬱症、抑鬱症,在這時候都有可能找上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生理健康,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我們會休息、靜養,心理出現問題時,也是應該需要休息的,當我們感到壓抑或不快樂時,也是需要休息的,但我們必須當自己的守門員,去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況,並在生活當中,添加抒發情緒的時間,好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快樂。
比如說在下班後給自己吃頓飯沉澱,找個空曠的地方嘶吼,或是冥想、聽歌,這些方式都有助於我們放鬆,讓身體製造多巴胺,使我們感到快樂。
3.接受所有感受
我們可能認為,快樂是好的,生氣、悲傷都是不好的,但所有的情緒都是重要的,如果我們想要長久的快樂,那麼我們需要去理解,快樂不是永遠的,生氣和悲傷也能夠幫助我們排解情緒,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快樂。我們的性格,像是潮汐一樣,有潮起就有潮落,當我們總是將自己聚焦在快樂的潮起,而去忽略痛苦的潮落時,我們就會認為必須要快樂,這樣想法的後果就是讓快樂變得更加難以取得。
快樂是比較出來的,如果沒有那些悲傷和痛苦,我們將如何感受到快樂呢?
如果沒有失戀的痛苦,我們戀愛時就不會有任何一絲喜悅,我們要快樂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去接納我們的不快樂,快樂並不是要根除負面情緒,而是要找到方式,去面對負面情緒,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找到真正的快樂。
總結
俗話說知足常樂,我想這句話最根本的意思是,當我們珍惜快樂時,就能夠常常保持著快樂,現代生活中,能帶來瞬間愉悅的物品,太過於氾濫,使得我們不懂的珍惜快樂。我爸最常和我分享他兒時的快樂,是那時因為哥哥生病,才有機會吃到人生第一次蘋果,對當時我爸爸困苦的家庭,能吃到一次蘋果,已經是莫大的快樂,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回到過去,過著簡樸的生活,但我們可以明白快樂並不是長時間的,並珍惜每一次擁有的時候,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喔!
「幸福 就是不因為去追求過多幸福而感到不幸福」
這是蘇打綠《幸福額度》MV中的一段話,其實當我們沒有不幸福,就是一種幸福對吧?
這句話送給大家,希望各位,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希望這篇文章也能讓你有所收穫 掰掰~~~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也可以訂閱youtube頻道:小飛知識分享
和追蹤facebook:
主要和各位分享心理學、冷知識和心靈成長的相關內容,利用心理學讓我們了解到該如何多加注意思考,讓自己能減少錯誤的產生;利用冷知識讓各位會心一笑,利用心靈成長內容,讓各位能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提升,並解開一些人生中的疑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是否總是感到不快樂呢? 或是覺得喜歡的娛樂變得無趣了? 其實很可能我們的快樂已經疲乏了 我們認為快樂唾手可得 習慣了快樂 而想要更大 更多 但這卻是不切實際的 想要快樂 首先得先明白 快樂 不是個狀態 而是一種比較 因為有痛苦 才有快樂 所以我們終究不可能一直都快樂的!!!
你是否總是感到不快樂呢? 或是覺得喜歡的娛樂變得無趣了? 其實很可能我們的快樂已經疲乏了 我們認為快樂唾手可得 習慣了快樂 而想要更大 更多 但這卻是不切實際的 想要快樂 首先得先明白 快樂 不是個狀態 而是一種比較 因為有痛苦 才有快樂 所以我們終究不可能一直都快樂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Thumbnail
快樂可以帶來對生活的滿足感和慶幸。如何培養快樂感、幸福感?內含關於快樂的主題、抑鬱風險、抑鬱體質形成因素、抑鬱症狀、快樂感的持久狀態、快樂的外在表現等內容。
●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快樂呢? →精神不好,打自己喜愛的電玩,無法讓我感受到樂趣,只會在之後讓內心失序。 精神好時,設定一項自己有興趣、工作的挑戰,並且挑戰成功時。 完成工作達成目標時,獲得內心壓力釋放的瞬間。 因為苦痛是平衡的,享受在思考解決達成目標的過程,還欠缺哪些項目,努力去實踐,這過程
Thumbnail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Thumbnail
人類是如何處理情緒煩惱、避免痛苦、獲得快樂,以及禪修對快樂方式、認知方式和用心方式的影響。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追逐理想本身,就會擁有快樂;追逐快樂本身,遲早擁有理想。 才發現! 自己已經在良性循環裡,如果不在良性循環裡,那麼透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能讓世界擁有這樣的循環。
Thumbnail
但我覺得只要能理解社群媒體只是他人生活的highlight,只是人們選擇呈現出來的生活一小部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並且理解到不需要去比較,就不會被社群媒體影響到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感,這樣就會好很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Thumbnail
快樂可以帶來對生活的滿足感和慶幸。如何培養快樂感、幸福感?內含關於快樂的主題、抑鬱風險、抑鬱體質形成因素、抑鬱症狀、快樂感的持久狀態、快樂的外在表現等內容。
●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快樂呢? →精神不好,打自己喜愛的電玩,無法讓我感受到樂趣,只會在之後讓內心失序。 精神好時,設定一項自己有興趣、工作的挑戰,並且挑戰成功時。 完成工作達成目標時,獲得內心壓力釋放的瞬間。 因為苦痛是平衡的,享受在思考解決達成目標的過程,還欠缺哪些項目,努力去實踐,這過程
Thumbnail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Thumbnail
人類是如何處理情緒煩惱、避免痛苦、獲得快樂,以及禪修對快樂方式、認知方式和用心方式的影響。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追逐理想本身,就會擁有快樂;追逐快樂本身,遲早擁有理想。 才發現! 自己已經在良性循環裡,如果不在良性循環裡,那麼透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能讓世界擁有這樣的循環。
Thumbnail
但我覺得只要能理解社群媒體只是他人生活的highlight,只是人們選擇呈現出來的生活一小部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並且理解到不需要去比較,就不會被社群媒體影響到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感,這樣就會好很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