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母職,身為母親最深沉的重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個月忙著公事、鈞鈞自學申請、碩士班申請,忙著團團轉
上上個月29日寫了一篇文章,不過被鈞爸抓包念了一頓,結果不敢在Facebook回應
但還是把這貼文張貼到這裡給媽媽們共享
========================
 

晚上,照舊是面對鈞背國字用拖拖拉拉的態度背、不斷壓抑自己的怒火幫鈞複習英文。
中間我去上個廁所,鈞說他背好了,我說:請爸爸幫你考(就是念國字讓鈞寫),爸爸只說了:我眼睛不好,等媽媽上完廁所再幫你考。

不用說,我怒火中燒,念了鈞爸二句後,出廁所幫鈞考試。
這三年來,鈞只要行為稍出問題,四周的人就會將問題歸咎成《因為我讓鈞自學》。
如果是年輕時的我,也許會譏笑現在的我,是我寵壞老公,不讓他分擔孩子的事情;但是現在的我很清楚,這個爸爸從來也沒有進入狀況,無論我怎麼努力解釋鈞的學習狀況、行為或學習的障礙、進步的情形給他聽,這男人始終不上心,因為孩子的行為學習不是他感興趣的事情。


我宛如帶著二個孩子,當我認真工作或處理孩子的事情時,爸爸不高興我忽略他;當我處理爸爸時,孩子又覺得媽媽被爸爸搶走。
有時會戲謔自己:二個男人在搶我一個女人。
於是工作、孩子、丈夫等眾多壓力在啃食我的心靈,我被逼到一個隨時會墜落的懸崖。
 

🌟最近日本發生一個母親摔死孩子的案件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0320/3280680/

其實我深刻能體會,因為鈞正是全靠自己一點一滴無後援的狀況帶大的,剛生鈞時,每天都讓我很想帶著鈞跳樓,直到現在,雖然鈞可自理、也有Summer老師的呵護,但是鈞學習和行為問題依舊讓我煩心不已。


鈞睡覺後,我仔細研讀Summer老師寫的作業,其中有一段討論[媽媽的角色]-節錄

🌺『讓我想到就讀教育大學時,有一門課是「親職教育」,就是有關於家長教育孩子,父母都是孩子的家長,但社會對於「親職」的規範似乎不用明說,就這樣都放在母親身上,變成了「母職」。到了教學現場,跟我聯繫討論孩子狀況的,也幾乎都是學生媽媽,全班33個孩子,是爸爸和我聯繫討論的只有一兩個,究竟爸爸是真的都很忙嗎?還是社會都覺得媽媽”應該”要管好孩子的大小事,連媽媽們自己都受到這樣社會規範的潛移默化影響,把教養小孩的責任牢牢揹著,傳統母親的角色觀念是社會、文化、歷史所建構的意識型態。

「在今天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是相當磨人的。整個社會與做父親的都把撫養小孩的責任完全推到母親身上,女人常常為了照顧幼兒而辭掉工作,小孩子出疹子時也是由母親留在家裡照顧。同時,將來孩子若是沒有出息,還是會怪做母親的。」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ior),1976』🌺


讀到這段讓我很難過,事實也是這樣,曾經有應徵者告訴我:我先生要加班,所以我絕對不可以加班,因為我要負責接送孩子。

於是女性在職場上有個非常低的玻璃天花板,甘於低薪和零成就,只要能接送照顧孩子就好,這是社會賦予他的責任。

但是母親將來也會變成女性的加害者(婆婆),事實上建立傳統母親的角色觀念者往往也是女性。

從另一個面向觀察,媽媽在育兒過程中,也給自己很多壓力,甚至在壓力中尋求信仰。
信仰不一定是指要相信甚麼教,而是指相信甚麼?
有人相信愛、有人相信惡......
宗教學理論是這樣:人需要信仰。
為了抓住浮板,常不管網路上的育兒方式是否適合自己,就一昧相信、執行。
艱苦的去執行後,就會出現[有志一同]和[自我辯護],陷入一個宗教信仰極其堅定的狀況,就算有問題也會極力辯護,不要去笑相信seafood的人,搞不好你也是這樣。


🌟人民聖殿自殺事件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5460


當年對的事、也許今天就是錯
當年台灣極其瘋狂支持選陳水扁,我還被媽媽壓著要投票,母親告訴我:這是她對我的請求.........大家歌詠台灣終於要政黨輪替變天。時隔多年的今天,多數人對陳水扁比較多的想法應該是:請問七億去哪裡??

網路幾年前出現天氣媽的文章:吃粥會胃脹氣、胃食道逆流。我笑笑面對,因為寶寶粥又不是水很多的廣東粥。
當初非常多瘋狂跟隨者,連我同事都說:她朋友非常相信,告訴他一定也要照做。
把食物泥走到一個極其瘋狂極致的階段。

我不反對食物泥,只是覺得要營養均衡、各類食物都要攝取、按照孩子的發育循序漸進去改變孩子的食物型態。

前幾天關於吃食物泥的負面新聞出現,現在又極其流行BLW,甚至有媽媽每天PO美美的食物照,揪團去消防局學嬰兒CPR。

我不反對BLW,甚至覺得厭食時,BLW可以幫助孩子改變感覺。
我是中庸派,覺得還是要剛剛好,以孩子能順利進食吃飽食物型態為主,凡事有優點必然也有缺點,不能忽視BLW所帶來的風險。

育兒沒有對錯,只有適合和不適合,每個從各方面去聽取來的育兒方法,你絕對不可以照單全收,而要思考、嘗試,只擷取適合自己的方法,用孩子的體重、身體健康狀況去判斷,做錯也沒關係,改正就好。

沒有甚麼派,母職已經夠沉重,不需要再往外找到更重的壓力壓在自己身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鈞媽的沙龍
1會員
38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八年前的發願文如下,但是眾所皆知,故事的後來是我投降了。 在他們可以讀幼幼班年紀我就雙手送出去,但是這過程兩兄弟也讓我熬了五年全職媽媽生涯,兩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讓我母愛完全用盡枯竭...。 後來找工作是因為沒有後援,也一樣要忙準點接送小孩臨時請假照護問題,加上實在不想繼續坐辦公室盯電腦,於是就近
Thumbnail
八年前的發願文如下,但是眾所皆知,故事的後來是我投降了。 在他們可以讀幼幼班年紀我就雙手送出去,但是這過程兩兄弟也讓我熬了五年全職媽媽生涯,兩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讓我母愛完全用盡枯竭...。 後來找工作是因為沒有後援,也一樣要忙準點接送小孩臨時請假照護問題,加上實在不想繼續坐辦公室盯電腦,於是就近
Thumbnail
「只能靠自己」,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出的信念。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自己一肩扛下。不信任任何人,更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直到身心都出了狀況,他們都還是會責怪自己,怪自己沒能力、不夠好。當我問她:「你心疼你自己嗎?」她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心疼自己?」從來都沒有人心疼過她,怎麼能夠要求她學會心疼
Thumbnail
「只能靠自己」,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出的信念。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自己一肩扛下。不信任任何人,更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直到身心都出了狀況,他們都還是會責怪自己,怪自己沒能力、不夠好。當我問她:「你心疼你自己嗎?」她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心疼自己?」從來都沒有人心疼過她,怎麼能夠要求她學會心疼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以下情境不知道你是否遇過或聽周遭的人分享過: ◆擔心沒有母乳不夠,孩子會變笨 ◆嬰兒沒來由的大哭,你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忍不住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害怕自己孩子比同齡長得慢 ◆長輩總拿過去那套經驗,批評你帶孩子的方針 ◆和老公分享事情時,他顧左右而言他的打斷你
Thumbnail
以下情境不知道你是否遇過或聽周遭的人分享過: ◆擔心沒有母乳不夠,孩子會變笨 ◆嬰兒沒來由的大哭,你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忍不住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害怕自己孩子比同齡長得慢 ◆長輩總拿過去那套經驗,批評你帶孩子的方針 ◆和老公分享事情時,他顧左右而言他的打斷你
Thumbnail
Photo by Sydney Sims on Unsplash 當媽媽好困難、好偉大,聽到厭煩了吧! 日本女星疑似產後憂鬱過世了!好多人又開始討論產後憂鬱症或生養子女對女性的枷鎖與重擔,提醒著世人媽媽的偉大以及請務必注意當媽媽的情緒波動,不要太把母職這份責任看得太輕鬆。 我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特別
Thumbnail
Photo by Sydney Sims on Unsplash 當媽媽好困難、好偉大,聽到厭煩了吧! 日本女星疑似產後憂鬱過世了!好多人又開始討論產後憂鬱症或生養子女對女性的枷鎖與重擔,提醒著世人媽媽的偉大以及請務必注意當媽媽的情緒波動,不要太把母職這份責任看得太輕鬆。 我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特別
Thumbnail
以我這個年紀來說,很多的人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種「關鍵」的存在。比方小時候上學補習要遲到的關鍵接送;叛逆期擺爛的關鍵一巴掌;甚至是長大後想買包包買車時的關鍵一筆錢...感覺很關鍵很重要,但其實生活中絕大的鎖事碎事大事小事都是媽媽在弄媽媽在忙媽媽在收。 說到底什麼是父親,我們也不知道,也在摸索。
Thumbnail
以我這個年紀來說,很多的人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種「關鍵」的存在。比方小時候上學補習要遲到的關鍵接送;叛逆期擺爛的關鍵一巴掌;甚至是長大後想買包包買車時的關鍵一筆錢...感覺很關鍵很重要,但其實生活中絕大的鎖事碎事大事小事都是媽媽在弄媽媽在忙媽媽在收。 說到底什麼是父親,我們也不知道,也在摸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