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你》:用寫作渡人生的劫

2023/05/1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本《寫你》是今年在台北書展捕獲的散文集。對作者蔣亞妮不算陌生,不過最初知道她不是從書,而是從她的 podcast〈妮說BOOK,我說可〉。節目中訪問了很多作家,相當推薦對文學作品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聽聽。
其實先前讀過她的《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看完喜歡,但有點不知道心得要怎麼分享,結果就不了了之。沒想到讀完《寫你》又陷入同樣的介紹困難。不過這次決定心一橫,想說就寫了吧,誠心說出感受就好。
楊佳嫻在推薦序說:
《寫你》寫了很多你,寫父親,寫母親,寫女人生命裡的其他女人,還有男人。
所以這篇文,就讓我從她筆下的這些「你」來切入吧!

【寫親】

書名《寫你》是書中的同名散文。標題的「你」指的是父親。對蔣亞妮來說,父親是個不回家的人,或說他的家不在這裡。即便如此,蔣亞妮偶爾還是會說服母親開車帶她去找父親。有趣的是,她與父親的回憶是用氣味來標記的:
每個一段時間,找上的他,都在做著不同的事,都能做出不同的食物給我。
於是乎,每一段與父親相處的人生碎片都混著各種氣味。像陪父親到麵包工廠拿吐司時的豆香、麵粉香,又如牛肉麵店廚房裡的那厚重的「牛」味。
住在那時總覺得頭髮會染上燉煮牛肉的味道,即便一天洗兩次頭,仍會在回到母親的家時,忽然清楚聞見那股氣味。
標記父親的氣味不只食物,還有菸。她父親嗜菸,而蔣亞妮對菸過敏,卻總努力不對父親提重話。理由讓人微疼:
只要待在這裡,這些不間斷的油煙與煙灰都可以忍受,因為這些,都比他在外面帶回的氣味溫柔。
如蔣亞妮說的,她心中依然渴望有個「家」。
與《寫你》相對,書中還有另一篇散文:《寫妳》。而這個「妳」指的自然是母親了。從父親背棄她的那年起,母親就衰落了,心理與生理皆然:
她不再留長髮,那一頭波浪翻成雲海一樣的美麗長髮,在帳單、欠款跟我考上的私立學校學費單裡,變得乾黃、分岔,她的保養品從雅詩蘭黛、倩碧變成了開架再變成了購物台裡跟大品牌總會只差一字半音不同的奇怪品牌。
如此成長環境,蔣亞妮與與母親的相愛相殺似乎也不意外了。書中腳碎窗戶的那段文字讓我看得是心驚驚:
她不過是罵了我自私,罵我像母親一樣自私後,我就在她面前肅著臉赤腳踢破一整面陽台玻璃,玻璃像水晶一樣四裂,有一道最尖的角劃開了我的腳踝……
不過更悚然的是她幫母親搬家的段落。蔣亞妮發現母親居然將與父親的通信 email 都印了下來:
妳知道這些是什麼嗎?是我和他寫過的所有 email。
這是何等的執念……好在最後,家還是搬成了,母親人生似乎總算有了新的開展:
終於,在今年夏天最悶熱的一個午後,妳一個人搬進了新家,勇敢地、和妳前半生一樣。
印象中,之前讀《我跟你說,不要跟別人說》時對這些親情都是輕點即過,給我種已提過莫再述的感受。因此讀這書時,竟有些逆追連載的感受,別有滋味。

【寫友】

談完親情,來說友情部分吧。很喜歡《歧路》中的這段描寫:
但我確知並不是從那一晚開始,我們走上歧路,而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那一晚、那一年之前就開始的事。
想來確實。有時曾經莫逆的友情,從某些難以被記住的細碎時刻起,就慢慢緩緩地走遠、離散了。
蔣亞妮說她害怕完完全全的忘記。但很多人與人間的相處片羽,似乎總在時光之隙中無情流逝。好在身為作家,她有機會將相處的種種凝化為文字。如《相望江湖》中美麗到難以用文字形容的雙魚座女孩:
但再不寫,青春將無以為記、我們很快地會被時光沖得更淡,沖出人魚的尾巴,沖離不可言說的靈魂共顫。
書中談戀情的部分也很引人遐思。像《沒有盡頭的事》用信件為引,幽微帶出一段已逝的感情。文中處處充滿留白,讀來很有味道。
Dear X:
今年七月 Blur 要在香港開演唱會了,你是否買好了機票,飛去住在一處幾十層高的飯店大樓裡,等待他們開唱?
不知道你是否還喜歡他們現在的歌?
也很喜歡《築地三點的熱咖啡》的結尾。L 那自以為是的溫柔,讀來有些哭笑不得:
就像最體貼的長輩一樣說出:「我都知道,沒關係,因為你心裡還忘不了那一個人。」
我終於哭了起來,為著 L 根本不知所謂的理解。那一瞬間,我想了許久才知道他說的那一個人是誰。這是 L 的幸福與自圓其說,這是 L 從凌晨三點裡遞過來的溫柔,L 從沒在聽,L 喜歡他非常理解的我。
或許人與人的理解總是如此困難吧。
蔣亞妮談友戀的這些篇章都很有意思。就算沒生命經驗疊合的部分,讀來也是饒富趣味。不過想想,有個作家朋友好像挺可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寫進作品裡(還好我沒有)。

【寫己】

除了寫他者,蔣亞妮談自己的部分也很值得細細品味。
比如《花季未了》這篇帶著編年紀傳體味道的散文。很意外這樣的流水帳,竟能寫得如此好看。或許有機會也可以寫個自己的流水帳人生,留作紀錄?畢竟就如蔣亞妮說的:
年輕與不再年輕,是猝然的,就是一早醒來妳發現與年輕時的自己隔著海也隔著島,那樣一場睡眠的時間。
《北水經注》也是體裁相當有趣的一篇。文中用種種流水串起她的人生碎片。
猜想二十八歲的我依然還會在這城市裡的巷道間,找一條真正想愛上的河,用我最盛大的流勢,止不住地向前,管它又流去哪。
不過其中最喜歡的大概還是《生活編輯凡例》。談的是她曾經的編輯職涯。直接放段文字讓大家感受一下:
很長的一段時間,生活被另一種生活包縛住,你總是以為現在的生活並不是真實的,曾在底下的才是真的,但一步回神,另一種生活會吞食它之下的血肉。
這段生活是如何,大概也不用多說了。對書中的這段話極有感觸:
我打開其中一張小紙條,像是銅板刻出來的字工整寫著:若能多收起一些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編輯。
作為科技社畜對這樣的縮減自我同樣不陌生。雖說工作好像就是如此,但仍有些無奈。
面對這樣的生活,蔣亞妮開始編自己的「凡例」,條列出故種種生活守則,留作提醒。比如凡例第三條就是「隔周至少要回家一次」,凡例第二十六條則是「不要過度熱情」。而其中我最喜歡的大概是第三十一條:
第三十一條凡例,我用粗體字標記下「絕對不要遺忘」。什麼都可以變,可以彎腰低下,但請不要遺忘。
或許不管人生怎麼屈折,有些「核」還是不能讓它落下的。

【後記】

很愛蔣亞妮散文的勁,有種把狠狠自己寫進文字裡的感受。覺得張瑞芬形容很有意思。她說《寫你》是很「隔」的散文:
和讀者有距離,想保持距離,或者說還沒想好要不要保持距離。
想來似乎真是如此。讀她的文總感覺她離文字很近,甚至有些自溺,有種令人窒息的質感。有些人的散文會帶著如旁觀的眼,讓讀者清楚看見(如房慧真),蔣亞妮則完全走另一路。有時候會這樣的文字也太赤裸吧……不過就因為太深入內裡,有時反而有些探不清。有種朦朧美(?)
蔣亞妮在自序中提到,寫作對她來說像是渡劫:
我始終是自私的人,我渡不了的,便寫出來讓大家一起苦,我渡完的,也要寫出來讓自己記得,不是什麼偉大的事。
想來,不管她寫父母,寫友戀,其實也都是在寫自己吧。用寫作避免遺忘,用寫作化人生的劫。
不確定大家讀完這篇有沒有被推薦到的感覺。喜歡她的文字,但我的筆真的拙(笑)。不過,能寫下總是好的。讀完《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沒留下什麼。但這次的《寫你》,我有努力記下了!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180會員
203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