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雖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其實古人對作文還是有其訓練原則和步驟,而且還值得我們參考。不過,時至今日,我們更重要的是建立新觀念,尤其不要忽略了孩子創造力的表現,在重視邏輯訓練、語文基礎練習、教學方法設計的同時,更要懂得珍視、讚賞小朋友富有童趣、創意的作品。
從民國四十九年開始,作文教學如何革新,一直是教育界關心的課題,這其間有很多專家學者從事實驗研究,他們分別從命題、教材、教法等方面,貢獻智慧,投注心力,使作文園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花團錦簇的現象。其後才藝班越來越多,作文教學終於在家長的關愛、社會的需求下,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筆者對作文教學一直十分注意,幾次在國外旅遊,也利用機會收集相關資料。發現日本、香港、新加坡、歐美、大陸等地區在作文教學方面,一些突破性的創新與嘗試性的努力,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 傳統的作文教學
所謂「文無定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很多人以為,古人對作文的態度是不主張「教學」,不主張借用「外力」規範的所謂「多讀、多寫、多商量」,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勤閱讀、勤習作,自然可以寫出錦繡文章來。其實,翻查古籍,上述觀念多少有待商榷,因為傳統的作文教學,除強調讀寫的結合外,仍然有其訓練原則,有其訓練步驟的:
一、作文的訓練原則:詞意並重。 前人訓練學生作文,主張「詞意並重」,或者說「辭章」、「義理」並重。換個說法是:作文應以「意」為主,以「義理」為根本,但是好的「意」,正確的「義理」卻必須以恰當的「詞」,好的「辭章」表達出來。由這一點,我們意識到,在作文教學的領域裡,常有內容形式孰輕孰重的爭議,其實那是不必要的。
二、作文訓練步驟:先放後收。 古代學者一向主張訓練學生作文,要經過「先放後收」的過程。首先鼓勵學生大膽地寫,等有了一定基礎,再要求精鍊嚴謹。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好幾位都談過自己這種經驗,也表示過這樣的主張。 以這樣的觀點,來看今日的作文教學,我們是應該先重視內容的充實,再講求形式的美好。過去國小三年級國語課本,有一篇書信文寫作,信末祝語沒有抬頭,有教師打電話問林良先生是否排印錯誤,林先生的回答是:小學語文的學習,如果一開始就過分加以「形式」的規範,是會窒息他們讀寫的意願的。林先生的看法,無形中也和古人的作文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其次提到大膽的寫,宋朝謝枋得所寫的「文章軌範」,曾將書中選讀的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前半叫「放膽文」,後半叫「小心文」,他在書裡「放膽文」的前邊,曾寫了這樣幾句引言:「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心小──由粗入細,由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蕩入純粹。……」他的意見給我們的啟示是:作文既然不可避免需要由「不成熟」到「成熟」,指導小朋友寫作時,刪削工作就應格外小心謹慎,千萬不要因為「殺傷」太多太重,使小朋友信心興趣全失,一輩子不敢拿起筆來。
三、作文訓練方法:多作多改。 古文家很多位都曾用「多作」來總結他們從事寫作的經驗,並且以這條經驗要求年輕的一代。蘇東坡認為作文只在看多、作多、商量多而已。因為,歐陽修也說,看多了,胸中自然擁有豐富的字詞彙;作多了、改多了,技巧自然巧妙純熟,文章自然優美精練。至於看、作之間如何聯繫,坊間一些作文教材,已有和課文結合的設計,這是古人寫作理論的實踐和發揮。
& 作文教學的新觀念
一、作文的八「不」主義: (一)作文絕不是千古事:「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抱持這樣莊嚴的使命來教作文、學作文,對教師、小朋友來說,未免太高太玄,負擔太沈重了。小朋友學作文的目的,坦白來說,應該只是怎樣更靈活運用手中的一枝筆而已。因此教學時,怎樣讓小朋友喜愛自己的筆,並利用筆豐富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情意,應該是首先必須達成的目標。我們不必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我們的學生都變成大作家。因此,我們的教育,就不必像古人一樣,含有太濃厚的「科舉」色彩,背負著不合時宜的「歷史」任務。 (二)作文教學不是道德教育:過去作文教育常淪為運動的「僕人」,為政令宣傳,脫離了既定的教學進度,這是不應該的。我們的想法是應該讓作文自由滑行在作文的航道上。「宣導歸宣導」,「政令歸政令」,外在因素,最好不要污染作文的天空──尤其小學作文純真的世界。 (三)作文教學不是書法教育:以毛筆寫作,對小朋友來說,是相當辛苦的。小朋友因為小肌肉不發達,執筆格外艱難。我們認為:無窮的妙緒,不能直接奉赴腕下,對所有的心靈,都是一種折磨。目前高中聯考及臺灣區國語文競賽,都已停用毛筆書寫作文,這是順應人心,也是合乎為文之道的一件重大興革,很值得在歷史上寫下一筆。 (四)作文教學不是一般教學:作文教學有其專業地位,必須獲得各方的敬重;作文教學極需專業素養,也必須有賴各方建立共識。想一想,改錯別字是不是需通曉文字學,才能改得透徹仔細;「文章賞析」是不是要有修辭的技巧,才能析賞精到得法;講議論的方法,是不是需借助邏輯學、辯證學的知識,才能建立法則、觸類旁通;而要使學生的思想理念更高遠,是否本身也需擁有哲學、禪學的修養?所以作文教學,絕對不是任何略識中國文字的人可以勝任的。 (五)作文教學不是枯燥的課程:常聽人說,作文時間就是頭痛時間。不只學生害怕作文,教師更視教作文、改作文為畏途。不過雖然作文教學負擔沈重,我們卻沒有理由讓學生感受這樣沈重的氣氛。因此上課如何透過討論引導,啟發學生興趣;如何穿插語文遊戲、作文遊戲,讓課堂生動活潑;如何使用進步媒體,借助聲光色電,激發學生心靈,都應加以研究設計。 (六)作文教學不是倡導無病呻吟:作文的「作」,絕不是「做作」的作,而是創作的「作」,「作」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內心有什麼,將它妥貼地表現在外的一種行為。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教師如何讓學生有真話可說,而不是說一些「成人的話」,鸚鵡式的「假話」,讓學生真正表現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而不是為作文而作文的語文「遊戲」,是很重要的。 (七)作文教學不是表面功夫:教作文、改作文絕不是基於行政的要求,而是對語文教育的一種責任與奉獻。傳統式的作文批改,只會讓學生對作文感到失望,我們應該絕對避免。尤其打圈護文,只是把卷面弄花而已,騙人騙己,無益教學。我們應做的是如何讓愛心,像自來水汩汩地流瀉在字裡行間;讓墨色淋漓的芬芳感動學生,使學生更樂意接近作文。 (八)作文教學絕不是速食文化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是無法立竿見影的,它是長距離的心靈競技,我們既然投身此一行列,必須具有任重道遠的情懷,以做一個作文教學的老兵自許。
二、 新觀念的建立: (一)珍視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恩澤,有了創造力,腐朽成為神奇,荒漠變成天堂。小學生有沒有創造力?當然有,他們的創造力比成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篇文章說:高中生表現奮發進取的熱烈情緒,常常是這樣寫的:「駝一身朝陽,載一船希望,向前航,向萬頃寶田,撒一網心願,莫遲延。」 同樣的意境,小朋友卻是這樣寫的:「我是一條小河,有一天,一個傷心的孩子來到我的身邊,造訴我,她的成績退步了,我會唱一首勇往直前的歌給她聽,還請她看一看逆水中的游魚,她笑了,向我道一聲謝謝回家去了。」小朋友的思想,就是如此純真、可愛。 成人寫雪和風,常有這樣的感觸筆調:「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而小朋友的寫法是:「雪是山爺爺的鬍子,陽光是把新式的刮鬍刀,當山爺爺長滿了鬍子,陽光就自動替他刮一刮。」小朋友的創造力這樣豐富,這是我們教學最寶貴的資產,應加以珍視,並悉心灌溉、培養。 (二)珍視邏輯思考訓練。 例一:有位作家寫了一首散文詩,題目是「零的幻想」 零是謙虛者的起點,驕傲者的終點, 零是負擔最輕,而任務最重, 零是一面鏡子,讓你認識自己, 零是一個救生圈,讓弱者隨波逐流, 零是一個敲響的戰鼓、敲響強者的奮勇……。
零真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它可以提起人們無窮的聯想,從它身上還能想到些什麼呢?比如說零是塊空地,零是一個裊裊升空的煙圈,零是一個堅強無比的鐵環,請你按這個散文詩的格式,將這詩的後半部寫出來,(註:我們的聯考作文如果是這樣命題,所有補習班都將關門,猜題永遠猜不到)。 例二:有位同學,每當他在學校耽誤了一些時間,回來晚一點,他的父親、母親、奶奶還有小妹妹常交相責怪他。他經常為了什麼而耽擱了回家的時間呢?因為他是學校動物小組的成員,常常給小動物餵食、清潔籠子。 設想這樣一幕情境:某天他回家時,家裡已經開飯了,於是家人都如往常一樣的責怪他。假如他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工人,奶奶沒有工作,小妹妹只有五歲。這些年歲不一、職業不一、文化程度不一的四個人,面容也會不盡相同,你認為他們會用怎樣的話語來責怪他,請你描繪這樣一個場面,父親、母親、奶奶、妹妹,都責備他。他們說的話要切合他們的年歲。 例三:這裡有一張圖,畫著一個礦工在尋找水源,他連續挖了五個地方還是找不到水源,圖上有一行文字寫著「還是換個地方挖挖看」,請你根據圖意寫出感想評論(一九八三年大陸高考題目)。 邏輯思考訓練在香港、大陸很受專家學者的重視,它在作文教學的殿堂中,猶如一座發光的寶塔,使很多人都忍不住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而那些奧秘也真的可以使孩子思想的精靈一下子活躍起來,使他們心靈的眼睛更燦亮。香港會考也常以邏輯思考的題目來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 題一:選出符合該題結論的兩個句子:1.這部電影很賣座;2.色彩很美;3.內容健康,沒有色情和暴力;4.有人情味,演、導表現都很好;結論這是一部好電影。答案:□□
題二:天氣乾燥容易發生火警,今天天氣非常乾燥,所以1.今天容易發生火警;2.發生很多次火警;3.今天恰巧沒有火警發生;4.近來火警非常多;5.天氣乾燥未必有火警,請寫出答案。 今後我們想開展作文教學的氣象,邏輯思考訓練是絕對忽略不得的。 (三)注重作文指導體系的建立:作文教學是一貫性的,也是獨立性的。「一貫」是就它的「全程設計」來說;「獨立」是強調它的「階級目標」。如大陸作文教學計畫,低年級的課程,大半是安排從說到寫的訓練,「說」的訓練大於「寫」。中年級則要求與低年級銜接,並側重片段的寫作練習,同時考慮到思想內容和文字的關係。高年級重視段的訓練,及篇章結構訓練,注重思想內容和文字的關係及基本能力的綜合培養,這是他們在「一貫」精神上的實踐安排。 再以觀察訓練來說,教材先要學生觀察周圍景物,再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觀察人物外貌、動作、對話……整個觀察訓練,都在有計畫的程序下設計進行,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訓練「精神」所在。 蘇俄教育家蘇波姆林斯夫基,也很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在他所擬的二三三個作文題目之中,觀察的題目就占了一一六個,占有率為百分之五十強。以上這些例子,都證明「體系的建立」是作文教學不能忽略的目標。為了確實建立作文教學體系,今後我們的作文教學,應該可以一些設計教學來貫串: 1.以內容為中心設計教學:如郊遊、球賽、上學。 2.以體裁為中心設計教學:如記敘、論說、描寫、應用。 3.以資料規畫為中心設計教學:如看圖作文、聽寫作文、實物討論作文。 4.以描述技巧為中心設計教學:如寫人、寫物、寫景。 以上的安排設計僅是略舉一端而已,他如從題型加以設計教學,從比較閱讀加以聯絡貫串,也具有「分類目標」的效果,值得各位參考。 (四)注重語文基礎練習;繪畫需要寫生訓練,作文也需要基礎練習,以培養其基本能力。不過此處所說的「作文基本能力」,並不是指刪減冗詞贅語、填充、依式造句、選擇、填寫相似詞,相反詞等能力。而是進一步要求學生,具有指出文句特點、語段篇章結構的能力。 例如:過去課本有這樣一段課文:「最初有獨木橋,後來人類的生活進步了,就有木板橋、鐵索橋,後來科學發達了,又有水泥橋和鋼架橋。」教師就可以造訴小朋友,這是依據時間的先後去了解事情,依時間的順序去表示情意的方法。 再如:「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古詩如以幽默方法分析,恰巧呈現「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心情,而「人見太行愁,我見太行喜,不見喜太行,家在太行裡」。這首短詩,論其結構順序,恰巧暗合「起」、「承」、「轉」、「合」的格式。都可以拿來教學,做為「基礎練習」的導引。 另外常見閱讀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團結就是力量」,進行基礎練習,就可以教學生仿作:「時間就是金錢」、「懶惰就是成功的絆腳石」、「吃虧就是占便宜」。 (五)重視作文教學的多方設計:晚近以來,作文教學猶如「千樹萬樹梨花開」,展現極為豐富多樣的面貌。 如以「方法的多樣化」來說:常見的教學就有:1.一顯數作法;2.一文數題法;3.一物數見法;4.一事數見法;5.一顯數材法。 再以「題類的多樣化」來說:美國作文教師在母親節就常以遊戲、比賽、寫信、禮物上寫一句話,讓學生表達內心的感想。 另外以「練習的多樣化」來說,語文遊戲已成為教學的「寵兒」,不同的單元,穿插不同的語文遊戲,真是寓教於樂。語文遊戲方式,據筆者所知 ,也有日益求新求變的現象。即以成語遊戲而言,就有「猜謎」、「鐘表填答」,填格子「成語開花」、「成語接龍」等方式。筆者前年奉派赴美加講學,即以此一課程,向僑校教師報告,與會教師對此皆深感興趣。 (六)重視作文教學的欣賞及批評:作文教學要加強學習深度、增進學習效果,欣賞批評的工夫是忽略不得的。欣賞批評的層面包括很廣,舉凡「修辭」、「結構」、「立意」方面,學生作品有所表現,都可以拿來當做教材;教學中如發現富有童趣、創意的作品,更應加以珍視、讚賞,提供傳閱、發表。如臺中縣黃嘉琦小朋友寫的童詩「大便」,不但題材特殊,更具有濃郁的童稚味道,是成人抓不到、寫不出的好作品,教學時,如能提供欣賞,教室情境一定會宛如「一夜春風來」,充滿笑聲。
撰文/賴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