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童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以前就對心理學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怕的心。

一個探討人類心理的學科,聽起來很有趣,但又是一門理論,深怕理論太過深奧。

以前在修教育學分時,接觸到教育心理學,在課本裡面整合了幾個與教育相關的心理學知識,讓我們這些準老師們,運用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甚至在學生做出一些難以理解的事情的時候,會試著從心理學角度去解讀,用行為改變技術去導正學生,至今都覺得相當實用。

之前《被討厭的勇氣》很多人討論的時候,我也曾經拜讀過,對於裡面許多阿德勒的理論相當驚訝!佛洛伊德講的是早年決定論,認為過去的一切造就現在的你,阿德勒卻不這麼認為,認為目前的生活型態全由人自由選擇,與他人、兒童生活並沒有相關性。

甚至提出「區分課題」的概念,有時必須要好好的區分這個課題是在我還是他人,如果是自己,就負起責任來做選擇,後果當然也需要考慮進去,假設是他人的課題,責任便不在自己身上,這個概念其實影響了我很多,有許多事情以前常常會怪到自己身上,即使那責任不在我,我也會下意識覺得自己也有責任,其實這會造成當事者無謂的心理壓力。

在教學現場,有許多學生也許會犯一些錯,而這些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老師便會非常生氣的說「都告訴過你幾次了?我都說這樣做便會發生錯誤,為什麼你一定要這麼做?」或是「看吧!我都說了你還做,現在怎麼怎麼…」

看完了《被討厭的勇氣》後,我便會區分課題,我盡了老師告知的義務,這是屬於我的課題,我也盡力告訴你不能這麼做,而選擇要不要做,是你(學生)的課題,其實會讓心裡輕鬆許多,不再因為同學沒做到自己期待的事情變失落許久,畢竟選擇做不做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所組成,我能做的,只是確保自己有盡力去勸阻及教育即可。

最近看了另一本心普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作者畢業于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曾任教於英國亨利商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他本書是他寫給大眾讀者的心理學入門書。

裡面以蛤蟆先生罹患憂鬱症去看心理諮商師的故事,演繹出心理諮商全過程,其實裡面有許多概念蠻顛覆我的想像的:

「心理諮商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商師與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

在第三章裡,蛤蟆先生去找蒼鷺諮商師,一開頭諮商師便直接導正他一個概念,諮商師與當事人之間是合作關係,而非指導者與被指導者的關係,不是期待到現場,期待諮商師直接對你的人生提出建議,當事人必須出於自願,並對自己的諮商負責,而且不保證會立刻見效,除非當事者能找到問題點後願意改變自己,情況才有可能改變

「自然型兒童V.S.適應型兒童」

第五章提到,人天生下來有幾個基本情緒是不學自會的:快樂又熱情、憤怒、悲傷、恐懼,所有這些情緒加在一起,就構成所謂的「自然型兒童」;而適應型兒童,則是根據每個小孩遇到不同類型的父母產生不同的適應行為,在書裡,蒼鷲諮商師用色彩比喻:基本情緒就像色彩三原色,而適應性的變化,則多如這三原色所調出來的上千上百種適應方法

在書中提到,兒童時期與人(照顧親屬)的互動與適應產生的行為模式,甚至影響人的一輩子,但書中亦暗示一個議題:如果自覺到問題並嘗試改變,確實是能改變的,這也是諮商師所扮演的角色,藉由一次次對談中,諮商師問出關鍵問題,引起當事者的覺察並願意改變,進而幫助到當事者,這也是剛開始,蒼鷺對蛤蟆先生提出的,需要「合作」才有機會改變。

雖這本書目前只閱讀到一半,我認為這本書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點出了許多諮商中會出現的情況,也提到無論什麼背景,都需要藉由覺察自己,認識自己,才有辦法更客觀的看待自己,好好處理自身的情緒與內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方老師的雜學社的沙龍
78會員
120內容數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2024/04/01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2024/04/01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2023/10/23
小時候我沒有特別喜歡看書。 反而是看了不少的漫畫,在長輩的眼中,這些都不算「課外書」。
Thumbnail
2023/10/23
小時候我沒有特別喜歡看書。 反而是看了不少的漫畫,在長輩的眼中,這些都不算「課外書」。
Thumbnail
2023/09/27
之前有一部引發日本及台灣上班族共鳴的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女主角在小時候看到因為過勞而出意外的父親,長大後便以「能準時下班」為原則尋找工作,並堅守這個原則。 裡面有許多名言佳句,讓我到現在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曾經說到:「工作就是將一群完全不相同的人們,放在一起做事情。」在職場,總有許多完全不同路的人
Thumbnail
2023/09/27
之前有一部引發日本及台灣上班族共鳴的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女主角在小時候看到因為過勞而出意外的父親,長大後便以「能準時下班」為原則尋找工作,並堅守這個原則。 裡面有許多名言佳句,讓我到現在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曾經說到:「工作就是將一群完全不相同的人們,放在一起做事情。」在職場,總有許多完全不同路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給自己一趟心靈療癒的閱讀旅程! 分享近期重複看了好幾遍的書,由羅伯·狄保德所著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和印象中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很不一樣,作者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將心理治療的過程運用在動物角色上,讓我們就好像在閱讀童話故事般,少了艱澀的心理學,多了可愛的親切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
Thumbnail
給自己一趟心靈療癒的閱讀旅程! 分享近期重複看了好幾遍的書,由羅伯·狄保德所著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和印象中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很不一樣,作者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將心理治療的過程運用在動物角色上,讓我們就好像在閱讀童話故事般,少了艱澀的心理學,多了可愛的親切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
Thumbnail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Eric Berne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作者:Robert de Board,翻譯:張美惠 三采文化出版 接續上一本書,接著來看這本書囉,透過蛤蟆先生的10次諮商,窺視了心理諮商的部分面貌,見證一個人怎麼經歷改變,
Thumbnail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Eric Berne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作者:Robert de Board,翻譯:張美惠 三采文化出版 接續上一本書,接著來看這本書囉,透過蛤蟆先生的10次諮商,窺視了心理諮商的部分面貌,見證一個人怎麼經歷改變,
Thumbnail
這本書紅很久了,也看很多書帳都有推薦,老實說也看完一陣子,剛好最近故事原型《柳林風聲》很夯,所以就再看了一次🥰 291頁 初版一刷 2022年1月26日 📖書本簡介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風聲》,自1997年開始長銷至今
Thumbnail
這本書紅很久了,也看很多書帳都有推薦,老實說也看完一陣子,剛好最近故事原型《柳林風聲》很夯,所以就再看了一次🥰 291頁 初版一刷 2022年1月26日 📖書本簡介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風聲》,自1997年開始長銷至今
Thumbnail
在故事裡,蛤蟆與許多小動物們生活在河岸 蛤蟆是個富三代,儘管有些家道中落,還是繼承了家庭龐大的資產和莊園 他原本是朋友中,最開朗、光鮮亮麗、最喜歡博得注目的人 但朋友卻發現蛤蟆把自己關在莊園裡,蓬頭垢面、眼神黯淡無光 「蛤蟆心理生病了?」,於是朋友們把他送去了「蒼鷺心理師」那裡
Thumbnail
在故事裡,蛤蟆與許多小動物們生活在河岸 蛤蟆是個富三代,儘管有些家道中落,還是繼承了家庭龐大的資產和莊園 他原本是朋友中,最開朗、光鮮亮麗、最喜歡博得注目的人 但朋友卻發現蛤蟆把自己關在莊園裡,蓬頭垢面、眼神黯淡無光 「蛤蟆心理生病了?」,於是朋友們把他送去了「蒼鷺心理師」那裡
Thumbnail
從以前就對心理學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怕的心。 一個探討人類心理的學科,聽起來很有趣,但又是一門理論,深怕理論太過深奧。
Thumbnail
從以前就對心理學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怕的心。 一個探討人類心理的學科,聽起來很有趣,但又是一門理論,深怕理論太過深奧。
Thumbnail
我和蛤蟆先生相遇,源於一場名為焦慮的意外。 抱著短暫遠離現實生活的心態,卻意外收穫內心的平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講述蛤蟆先生在憂鬱、失去活力後,與蒼鷺心理師的10次面談,隨著故事的發展,讀者也如同接受10次心理治療,從中得到平靜與安慰。
Thumbnail
我和蛤蟆先生相遇,源於一場名為焦慮的意外。 抱著短暫遠離現實生活的心態,卻意外收穫內心的平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講述蛤蟆先生在憂鬱、失去活力後,與蒼鷺心理師的10次面談,隨著故事的發展,讀者也如同接受10次心理治療,從中得到平靜與安慰。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以對話方式來呈現諮商過程(類似《被討厭的勇氣》),讓讀者彷彿可以在過程中一起進行諮商,另外,書中的理論「自我狀態」跟「心理地位」的啟發性很高, 對於意識自我心理狀態很有幫助。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以對話方式來呈現諮商過程(類似《被討厭的勇氣》),讓讀者彷彿可以在過程中一起進行諮商,另外,書中的理論「自我狀態」跟「心理地位」的啟發性很高, 對於意識自我心理狀態很有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